《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魷魚遊戲#

“一二三,木頭人”,擁有詭異的歌謠、巨大木偶娃娃的畫面成了《魷魚遊戲》的名場面,隨着其名場面的廣泛傳播和上熱搜的次數日益增多,這部劇真真正正地在國內火了起來。

這部劇在眾多古裝大女主尋仇類、甜甜戀愛類以及一般的懸疑類的電視劇中顯得較為突出,是因為它的風格,是因為它的劇情,更是因為它的中心思想。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這部劇的整體劇情就挺引人遐思的:幾百個在現實中走投無路的人在神秘人的邀請下同意參與兒童遊戲,他們只知道成功通關將會有456億的獎金,卻不知沒通過遊戲就會死亡,而這一切,只不過是一位高級玩家的巧妙佈置罷了。

劇中與許多血腥暴力畫面與反人類、反常識的劇情讓人不得不想起幾個月前同樣火遍全網的《禁忌女孩》。

它們為什麼這麼火?而你又為什麼這麼喜歡看呢?在此,筆者想進行這兩個問題的原因分析。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都抓住了觀眾的獵奇心理,進行情節、畫面等等的設計。就拿音樂來説,《魷魚遊戲》在每場遊戲開始前都會有一段詭異的音樂,讓人聽了毛骨悚然,但同時有一種熟悉感。

它的配樂並不多,就那麼兩三個重複播放,但是都很有記憶點被大家稱作“陰樂”,《禁忌女孩》的片頭樂曲也是如此。

再拿畫面來説,兩部劇都有着大膽的顏色碰撞,無論是《魷魚遊戲》中參與者每次玩遊戲都要經過的如同“紀念碑谷”的空間,還是《禁忌女孩》中有些總是全集黑白灰的設定,都是正常電視劇中不會出現的。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這些音樂、畫面、道具的另類不是最主要的,要激發人類的獵奇思想還應該是它們的情節類型。這兩部劇中有大量大量暴力、血腥的場面,匕首拳頭、鮮血直流……

還有部分關於兩性的場面。這種尺度的電視劇在國內鮮少能見,但這樣的場面卻往往吸引人們的眼球,即使覺得噁心、害怕,卻控制不住想要看下去一探究竟。

再一個是這兩部劇的中心思想——反映和探究人性。它們不像低質量恐怖片,總是是為了嚇人而嚇人、為了刺激而刺激,從而進行恐怖音效與畫面的堆砌。

它們每一處讓人感到不適的音樂、畫面、情節都是為了反映人性進行設計的,而作為觀眾的我們,也想看看同樣為人,在面對利益、損失、危險時,大家的做法將會如何。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娜諾是上帝之子,她的到來是為了看看這人世間的真面目,有時也會想要用殘忍的手段去幫那些不幸的人一把。

她和尤里初見的那一集中,娜諾本以為自己是和尤里串通好了滅了那兩個平時欺負尤里的女孩,自己先被那兩個女生錘得面目全非好讓她倆留下把柄,但尤里還覺得不夠,選擇背叛,人為將復活的娜諾溺死在水中。在整部電視劇中,娜諾一直在遭到背叛。

而在《魷魚遊戲》中所展現的人心險惡就是更加複雜多樣的了:男主角的欺騙、男二的狠心與利用、韓美女的自私與牆頭草、張德秀的無惡不作……而其中的六個遊戲中有一個彈珠遊戲,則是對人性最赤裸裸的展示,也是讓人最揪心的情節。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這類電視劇的遊戲感很強,而作為觀眾的我們也同樣會有代入感與參與感。其實《魷魚遊戲》是以遊戲方式推進劇情,《禁忌女孩》又何嘗不是呢?娜諾就是那個最大的玩家,擁有不死之軀,嘗試人間百味。

我們在觀看到面臨“你該怎麼選”或者“你該怎麼做”的時候,總會將自己代入,認真做出選擇。看到結局之後又會長吁一口氣,好在真正面臨這樣選擇的不是我。在一個個選擇的進行之中,觀看電視劇的樂趣也就來了。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魷魚遊戲》大火,有人並不理解這樣粗俗、暴力的電視劇怎麼配呢?也許情節畫面等方面是有人不能接受,但它真正地、大膽地展現了其他電視劇不敢展現的東西,所以,我們還是要看到它的可取之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15 字。

轉載請註明: 《魷魚遊戲》和《禁忌女孩》,觀眾為什麼喜歡看這樣的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