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畫少年的天空》播到現在,“周名德是否能一穿九”的終極大懸念、尚未解開。
預告片裏“哇只差三票”“神仙打架”“實在想不到”等諸多內容,都充滿“勾引”意味。
無論結果是周名德一穿九,還是哪位在車輪戰中逆襲反超,《會畫少年的天空》都足夠獨特、足夠勇敢、足夠美。
最後一場終極大展之前,無緣入展的畫家們要逐一告別。
李冰冰組,只剩孤零零一個。
當然這一個非常強勁(一穿九懸念就是他)。
李冰冰對只剩一個的狀況顯然有諸多遺憾。
告別時她很真誠,她説諸位在藝術上永遠都是她的老師。
甚至一度淚灑當場。
此後的車輪大戰中、她作為策展人,為第一個登場的周名德拉票,一番話也至情至性很感人。
情商很高,堪稱教科書級別發言。
為自己陣營的周名德拉票之前,她先向對面“敵對”的蘇杭,表示了對他的欣賞,表達如此作為的不得已。
舉動很體面。
類似舉動也很容易淪為表面作秀花活,但李冰冰狀態誠懇又聰明。
雖是為周名德拉票,這一番話下來也無形中很為她自己加分。
李誕也是一如既往聰明,看清局勢之後,迅速拋出“我們蘇杭是要輸”的結論。
很聰明打“如果你們讓他懸殊太大,他就不能進前六”的牌。
如此以退為進,以攻為守,思路着實聰明。
且很有實效。
李誕一直是“乍看很不靠譜但其實很聰明”畫風。
在各路談話類節目當中,他表現都很亮眼。
離開他本職的脱口秀,也離開語言類的辯論節目,他在《會畫》中依舊存在感很強(當然也並不喧賓奪主並不搶戲),優秀。
好笑的是,李誕還順勢“挖了個牆角”?!
這事要從告別階段説起。
畫家們告別時,李冰冰説完一段感人發言,全場一片“嚶嚶嚶”“嗚嗚嗚”既視感。
這個時候薛大威跳了出來,他説他要整點活。
?!就很好笑。
留着阿凡提同款小鬍子,説話不緊不慢有自己獨特的節奏。
絲毫不緊張、不傷感、不僵硬,很鬆弛。
甚至還調侃“專家們背刺我”?!就很好笑。
他甚至有一種“褒義的猥瑣和油膩”(褒義的)。
可可愛愛有特色。
他幾句講完、我迅速遺憾:這位少年你不打算往語言類節目上發展一下嗎?
果然李誕更迅速,當場挖人!
他真挖假挖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檔不走尋常路的寶藏綜藝,存在本身就已經很出色。
一,強取捨關係下的重新思考。
各路綜藝裏,《會畫少年的天空》用“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形容恐怖都不足以描述。
這儼然就是螃蟹本身吧?
(?螃蟹吃螃蟹?聽起來哪裏不大對的樣子)
衞視週五播出的綜藝節目,取材很專業、內容頗有門檻。
一着不慎,便會曲高和寡;
難點不僅僅在於如何“美育”。
更在於,如何在青年畫家的專業,和綜藝節目的懸念感、娛樂感、可看性之間,取得平衡。
設定賽制兩兩鬥畫,如果一切都一目瞭然、沒有懸念和反轉意外,會特別平,特別寡淡。
但如果太有所謂“綜藝感”,又容易引發誤會、激起反感,也同樣容易被詬病:從選秀搞到畫畫、還在玩那一套操控“提前安排劇本”。
《會畫少年的天空》大概沒少在“專業性和大眾性”“美感和綜藝感”等諸多對立概念之間,尋找均衡節點。
至少目前看起來效果還不錯。
比如這一段徐聖倫、任剛和蘇杭的故事。
央美德比,且對徐聖倫來説,餘下的兩個選擇對象,左右手都是兄弟、橫豎都是熟人。
他最終選擇任剛,成功送給蘇杭“輪空”。
至於徐聖倫和任剛帶來的兩幅作品,畫風差異很大。
起初,我第一印象完全是“如果在現場,完全不知道應該站哪邊”。
風格路數迥異,又都美,這咋選?
作品闡述階段,看起來酷酷的徐聖倫反而相當緊張。
沒能完美把握好時間。
儘管不完整,但他所闡述的內容,依舊很吸引我。
説家某些時候是離散的,説人生無常。
而這變動不居的搬家中場景,就是他理解的“中國家庭”。
那邊廂,任剛則表示畫和他的生活有關,粉色甜蜜恰好是他的心情。
他説有一段五年戀情想維持更久。
(四捨五入算變相求婚?)
聽完兩位闡述之後,我個人會很堅定選擇徐聖倫的畫作。
(沒有説甜蜜不好或者淺薄的意思)
繪畫技法、構圖技法、完成度等專業內容,我一概沒有。
但“離散無常”這個概念切入,在我看來更有想法。
沒想到的是,徐聖倫被火速淘汰出局?
然後又被五位專業“復活”?
嗯?你們這個賽制這麼刺激的嗎?
從戲劇性和衝突性角度來説,結果和預期一致與否,會迅速產生戲劇性看點和強烈情緒;
從欣賞作品的角度來看,畫家本人闡述、專家團點評,以及隨時要PK掉一個人的殘酷模式、只能選一個的排他模式,都在催動對畫作進一步思考。
看完《會畫少年的天空》、我當然不可能學會畫畫,但似乎有了“如何更投入去欣賞畫”的新切入點,並且很有獲得感。
二,表達。
這檔綜藝主旨之一是“美育”,如今的輿論環境中想“教育別人點什麼”,往往容易出力不討好。
娛樂化、碎片化、空心化,奶頭樂大行其道,帶節奏永遠有利可圖。
噱頭,爭議,哪一項都比“美育”更容易收割流量。
美育很難,對一檔綜藝節目來説,更是難上加難。
敢打出這個flag,敢有這樣的念想並執行,就已經值得鼓掌。
節目裏出現的每一件作品,畫風各異、形態各異,但都是一次次浸染式的“美育”。
周名德帶來的巨幅畫作,第一眼就已經很有衝擊力。
第一瞬間就非常震撼。
他提及畫和現場的交互關係,説現場是一個山坡造型,而這個作品則不至於被場域吃掉。
可以在畫中(多條陳)行走,有穿行山中的感覺。
聽完了是讓我抓耳撓腮想去現場看的程度。
另一邊,蘇杭的畫作是搬運牀墊的場景。
如果沒有他的闡釋,對我個人而言衝擊力會稍弱。
這一期主題是“藝術為人人”,他説青年畫家們也是人人。
他和朋友們,曾經一起在羅馬湖羣租,是城市邊緣的一個小社羣。
而他所畫的,就是拆遷時搬運牀墊的真實場景。
這大概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昔日羅馬湖桃花源的覆滅”吧。
濃郁色彩、複雜情緒,揉進一張小小牀墊裏,很有分量。
專家團數位老師,都提及對羅馬湖的複雜情感,讚許他關注現實提出問題的勇氣和鋭利。
至此,再看他這此的作品、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重點是“他在表達”。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會畫少年的天空》吸引人。
第一眼,是直觀層面的好看。
雖然我不懂畫,但一眼看過去,印象很美。
而更持久更有滲透力的,或許是“表達”本身。
無論是詩歌、音樂、戲劇、雕塑,藝術的靈魂不是皮囊之美、而是表達的內核。
表達個人的情緒,表達時代的特徵,表達對重點議題的敏感和關切。
各路流行文化速成快餐中,充斥着好看皮囊和輕浮快感。
然後呢?
笑一笑樂一樂,然後就沒有了。
歸根結底,空心娛樂化的癥結,在於缺少真正的表達。
而這裏蘇杭、徐聖倫和小夥伴們,在用畫筆真誠表達,這很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