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齡童在年前因央視春晚而上熱搜之後,又再度因其反對篡改名著的言論成為網絡熱議的焦點。
記得2000年春節過後,我和許多懷舊控一樣,緊張地守在電視機前,準備觀看央視的開年大戲——《西遊記續集》。這部由“老西遊”原班人馬拍了兩年的大作,就像一個美夢的延續。
但是,意外的事發生了。這部戲播出之後,不但劇情、表演、音樂、特技等統統被吐槽,而且,強加出來的女性角色和感情戲,甚至讓人質疑主創團隊的誠意。有句評論是如此經典:大聖的軀殼還在,靈魂沒了;辮子還在,神沒了。
今天的六小齡童很少提及這部差點讓他砸了牌子的作品。但電視台在重播《西遊記》的時候,會把86年版本和續集捆綁播放。前幾天,託重播的福,我重新看了一遍《真假美猴王》。在經歷了大半集讓人煩躁不已的“我是真的!他是假的!”這種單調台詞折磨之後,兩隻猴子終於打上了靈山,如來佛祖也説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那個二心的打過來了!”
看過《悟空傳》的人,或者精研過《西遊記》原著的人,聽到“二心”這兩個字,想必都能會心一笑一悲。但在電視劇裏的處理,卻是如此簡單粗暴:孫悟空一棒打死了被如來控制住的“六耳獼猴”——它壞俺老孫名聲,非死不可。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那個曾經創造經典的團隊,其實對《西遊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童話故事的階段。
而孫悟空一棍打殺“心猿”的壯舉,像極了今天的六小齡童老師。在那之後的十多年裏,他不停地揮舞着大棒,像一個打假鬥士一樣,誓要將盜版孫悟空形象的企圖統統消滅,以保護傳統、維護經典的名義,保護着自己這枚正版本尊的金身不壞。
在媒體對六小齡童的採訪中,我們常常見到如下的句式:
您是否看過《大聖歸來》?——沒看過,可是我們千萬不能丟了傳統!
您是否看過《西遊降魔篇》?——沒看過,可是《西遊記》怎麼能被惡搞!
您是否看過張紀中拍的新《西遊》?——沒看過,可是中國人絕不能戲説惡搞自己的名著!
您是否看過《大話西遊》? ——沒看過,可是孫悟空怎麼能跟白骨精談戀愛?人妖不分,是非顛倒!
……
採訪六小齡童是一件多麼容易的事,對於你的每個問題,他都有一成不變的正確答案。
作為史上最深入人心的美猴王,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至今仍然被很多人認定無法超越,這一點,從2016年圍繞着六小齡童是否能上春晚產生的全民爭鋒中可見一斑。雖然六小齡童並沒能在央視春晚露面,但在地方台春晚上的驚鴻一現,仍然喚起了許多人對舊日的美好回憶。可以説,作為演員,六小齡童的藝術成就無可質疑。
但是,比起一個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六小齡童更熱衷於扮演的角色,卻是為《西遊記》文化代言——出書、演講、張羅影視劇拍攝,以及對一切在他看來冒犯到西遊的行為進行無情批判。前者讓人欽佩他的“不瘋魔不成活”,而後者,則給他帶來了無窮的爭議。
他的言論,也許並非不可理解。就在2000年前後,一邊是原班人馬打造的《西遊記續集》慘淡收場,一邊是《西遊記後傳》的異軍突起,而更重要的一邊,則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以“後現代”之名橫掃中國流行文化。對於六小齡童來説,《西遊記後傳》這種曇花一現的潦草之作根本不值得批判,真正的危險,是《大話西遊》對年輕人的征服和日漸“封神”的架勢。每一年、每次採訪、每次活動,六小齡童都會對媒體不斷地重複他對《西遊記》改編的抱怨,而且每次都會講到,有小朋友問他孫悟空到底有幾個女朋友時,他都説自己“心在流血”。想來問問題的小朋友,看的應該不是日本版的《七龍珠》,而是《大話西遊》。
或許可以説,真正讓六小齡童“心在流血”的,並不是有多少改編坑害了經典,而是新一代人對《西遊記》的理解,已經開始突破既有框架,創造新的經典。而這些全新的解讀,竟然漸漸被時代接納,被年輕人所傳唱,《大話西遊》《悟空傳》皆是如此。
這種時代的變化,不僅僅表現在作品的創新,而且表現在了人心的流變之上。
記得在2006年,六小齡童的博文《名著豈能惡搞》曾經遇到過寧財神的回擊——在一篇名為《誰家倒黴孩子》的博文中,寧財神寫道:“未經同意就給孩子抹上胭脂、口紅,家長肯定得跟您急啊?問題是,這倒黴孩子是您家的嗎?低不低俗跟你有什麼關係?合不合規矩、忠不忠實原著你管得着嗎?”在當時,寧財神的回覆,據説遭遇了網民幾乎一邊倒的痛罵,導致他一度關閉了博客的評論功能,最終,寧財神服了軟、道了歉,但仍然被質疑道歉不真誠。這一次的交鋒,可以説是以六小齡童的全勝而告終。
可是,當時間跳到2015年7月,當女明星賈玲因為涉嫌惡搞民族女英雄花木蘭而不得不當眾道歉時,六小齡童去點了個贊,並評論道:“好開頭!那些惡搞《西遊記》影視小説的諸位怎麼辦?”可惜的是,這一次借勢,效果卻截然相反,六小齡童沒能再次收穫讚美,在由網友掀起的“賈玲保衞戰”衝擊下,他第一次顯得如此聲單力孤。
時間行進到2016年3月5日,當六小齡童在演講中再次痛批“某些影視劇人妖不分、是非顛倒”時,在網民發表的5000多條跟貼裏,指責的聲音已經遠遠多於支持的聲音。
從2006年的萬眾聲援,到2016年的萬眾嫌棄,這十年裏,網民的結構在不斷髮生變化,其主體漸漸由70後、80後轉變為90後、00後;在這十年裏,無論是張紀中的新版《西遊記》,還是近幾年的《西遊降魔》《大聖歸來》,甚至《萬萬沒想到》這樣的純惡搞片,再到2016年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西遊”這個大IP繁衍出來的新作品,竟然都能換到不錯的口碑。
三十年前,徐少華扮演的唐僧對蠍子精怒斥:人妖豈可相提並論!
三十年後,馮紹鋒扮演的唐僧對白骨精説:一世不度,我度十世。
真正的名著,從來不會害怕被“糟蹋”。它之所以可以穿越世代而歷久彌新,就是因為它的博大足以給每一代人提供全新的闡釋可能性。或者説,名著從來不可能只有一種權威闡釋方式,這正是六小齡童不能,或者不願理解的一點。
從這個意義上講,六小齡童真正愛的,不是作為原典的《西遊記》故事,而是1986年那個由他所在的團隊潛心創作出來的《西遊記》,那個去掉了暴力、色情元素,去掉了政治隱喻,去掉了宗教制衡的《西遊記》。它是一部老少咸宜、勵志熱血的童話佳作,它曾經引領過一個時代的審美標準,但它從來不是吳承恩的原意。
從1986年到2016年,一晃30年,少年子弟江湖老,紅顏少女白髮新,而我們的猴王,就如同仍然被壓在五行山下一樣,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