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綜藝導師湧現 流量易逝“只爭朝夕”

2020年即將過半,偶像團體選拔節目等各類“導師類綜藝”仍然不在少數。不同的節目對導師這一角色有不同的稱呼,《創造營》叫教練,《青春有你》叫製作人,《明日之子》叫星推官,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蔡徐坤、朱正廷這些前兩年還是綜藝節目選手的95後開始當導師了。國內綜藝節目造星機制的流水線化,加速了所謂的導師迅速迭代,流量消逝太快,誰都想着“只爭朝夕”。

事實上,前兩年綜藝節目的導師年輕化就有了明顯的趨勢,不過一直到去年都還是90後的天下——《明日之子2》裏的導師華晨宇是1990年生人,《偶像練習生》中的導師張藝興出生於1991年。以鹿晗、吳亦凡、張藝興、黃子韜為代表的“歸國四子”,經歷了韓國嚴酷的練習生訓練,在業務能力上絕不是一紙空白,儘管剛在國產綜藝中擔任導師時還常被詬病,不過很快大家就習以為常。

流量時代,綜藝節目其實是被資本推着走的,同一個藝人從綜藝節目的選手到導師,時間被大大壓縮,基本不可能有積澱的機會。當然,越發年輕化的導師,也並不全然是代際變化導致的,綜藝和藝人的供需關係才是關鍵。在綜藝產業化時代,由於被“賺錢快,賺快錢”的思維主導,一批新人層出不窮亟待消化,其中不少自帶流量屬性,常能炒作出話題,堪稱互聯網時代綜藝的香餑餑。

從早期的《超級女聲》時代,到2012年橫空出世的《中國好聲音》,導師和學員的關係更多是單向的,即導師就像課堂上的老師一樣具備權威。但隨着這些年網絡綜藝的崛起,導師只是節目規則中具有決定權的一個角色,與導師權威消解伴隨的,是選秀節目更彰顯選手個性化的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説,越發年輕的導師,其實是電視台綜藝式微而網絡綜藝進一步做大,兩者關係此消彼長的另一種直觀表現。

與導師年輕化相對的是,如今,不少選秀綜藝選出來的佼佼者很快會被遺忘,或者再出現在其他綜藝中,成為“回鍋肉”選手,變成一種走過場式的尷尬存在。很多人在懷念“從前慢”的時代,只是再也回不去了。這是流量時代的必然,也是為什麼一茬茬的選秀綜藝你方唱罷我登場,而傳唱度高的歌曲卻越來越稀缺,好的影視作品越來越難得的原因。只是,觀眾總不會在低質量重複的綜藝中迷失太久,用腳投票之後,總有流量回歸理性之時。

徐顥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99 字。

轉載請註明: 95後綜藝導師湧現 流量易逝“只爭朝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