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四部委聯合發出舉辦第二十四屆農高會的通知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娛樂

  科技部商務部農業部陝西省政府 聯合發出舉辦第二十四屆農高會的通知


  其實説到秋燥,首當其衝就是它對於人體肺部的危害,咳嗽、咽炎、咳痰不利,這些都是肺部受到燥熱襲擊而出現的症候。除了這些表現出來的肺部問題,有時我們的皮膚和五官也顯示了“秋燥”的威力:皮膚彈性減弱、皮膚起皺、皸裂、脱屑;粘膜乾燥、口渴喜飲、眼睛乾澀、鼻塞結痂易出血等。觀察一下,其實我們的身體有兩個“窗口”可以和外界接觸,一是呼吸系統,一是消化系統。秋天一到,天氣一變乾燥為什麼我們的呼吸系統首先就能感受到呢?就是因為我們的肺部要直接和外面的空氣接觸,肺部是連接人體內外兩個世界的“關鍵點”,因此也會首先受到影響。

  肺燥,胃養

  作為人體與外界“交集”的兩個窗口,肺部顯得有些“被動”,胃部卻可以主動“出擊”,通過飲食人體可以得到新的平衡。説實話,自然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天氣對於人體的影響卻可以通過食物進行彌補,四季的食材好像是專門為我們身體安排好的一樣。就拿秋燥來説,秋天有很多食材可以化解這種自然的“燥火”。蓮藕,鮮鮮甜甜的、白白嫩嫩的,在盛產蓮藕的地區,挖藕人把蓮藕直接拿來吃,生的蓮藕具有很好的去燥功效,具有涼血清熱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熱症。生藕可以直接榨汁,也可以糖醋和涼拌。對於藕來説,除了粗壯的蓮藕,還有一些更好吃的“邊緣產品”可以用來烹飪,比如藕帶,百度上説得很明確:藕帶是由根狀莖頂端的一個節間和頂芽組成。藕帶與蓮藕為同源器官,條件適宜時,藕帶膨大後就成為了藕(所以,準確地講,藕是膨大的根狀莖)。藕帶和蓮藕的功用基本相同,口感卻特別的脆嫩,炒、拌、煎、蒸、炸、熘、生吃皆可。

  去燥潤腸好“蜜”友

  很多人都知道在咳嗽的時候吃一些“蜜煉川貝枇杷”或者“蜜煉柚子茶”之類的東西,中醫認為“蜜”對於肺部有一定的好處,因此“蜜煉”變成了一些止咳藥的重要做法。李時珍認為“蜂蜜性温和,如甘草,不熱不燥,可滋陰散熱。”其實蜂蜜還是一種比較温和的食材,但是對於那些腸胃比較虛寒的人而言,蜂蜜有時還是會造成腹瀉,因此在衝蜂蜜的時候最好能用40℃左右的温水,這樣更易於腸胃。而對於那些臉上長痘的人來説,涼水蜂蜜更適合。《神農本草》 中説:“蜂蜜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潤燥也;解毒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不過也有温熱類型的蜂蜜,比如荔枝 蜂蜜。

  重陽節,潤腸之後有什麼

  我國很多地方在重陽節都有吃重陽糕的習慣,重陽節要登高也要吃“糕”,重陽糕也叫“花糕”,因為重陽糕大多要做成花的形狀所以得名。重陽糕的原料並不難找,主要是米粉加上一定的餡心料,包括棗子、秋慄、杏仁等秋天特有的果實。重陽糕可以用蒸也可以用烙的方式來做,做好的重陽糕還要再裝飾一下,將糕一層層地疊放在一起,頂上插上五彩的小旗,或者重陽糕上面印上“雙羊”的圖案,寓意“重羊”。時至今日,傳統的重陽糕多了很多現代的感覺,當然也有很多地方沿襲了過去重陽糕的做法。今日的重陽糕,除了傳統的餡料,還有更多的選擇:豆沙糕、芝麻糕、水果蜜糕、松子糕、八寶糕等等,製作的方法也豐富了很多,增加了一些比如烘烤之類的品種。

  除了吃糕,在我國南方某些地區也有“重陽進補”之説,比如閩南人就有“補重陽”的習慣。在當地民間多以家禽肉燉當歸、川芎、黨蔘等中藥吃,也吃其他食物進補。台灣人也有這個習俗,他們認為重陽是補益的好時候,甚至在當地有這樣的流傳:重陽一隻雞,來年好身體。閩南人以為重陽節無論吃什麼食物都能達到進補的效果,不但吃豬腳補腳,吃豬肝補肝,而且吃柚子補腦,吃麪條補腸,吃香蕉補腰,吃甘蔗補四肢,吃紅柿補心血,吃花生補手指,吃番薯補筋骨等,對於身體來説,重陽節才是真正的節日吧。

  (2017-09-24)


  中國新聞網 圖片來自網絡

  (2017-10-09)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滄月明珠2”:二十四節氣。

  網友“U星人67xxxx732”:立秋到來天氣早晚涼爽

  網友“U星人72xxxx257”:半打啤酒自清涼

  網友“天暗了你是光”:二十四節氣詩。

  (2017-09-23)


  秋分,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

  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一日中白晝短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一日中白晝長於黑夜)。故秋分也稱降分。

  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都説,腹有詩書氣自華,孩子的文學修養是一點一滴積累而來,啓達教育會陸續為大家帶來我國二十四節氣之由來,以及相關節令的詩詞賞析。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對應位置代表不同的節氣。

  秋分由來及民間習俗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説。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裏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

  不過其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説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秋分精選古詩詞賞析

  1

  〖和侃法師三絕詩二〗

  南北朝·庾信

  客遊經歲月。

  羇旅故情多。

  近學衡陽鴈。

  秋分俱渡河。

  2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3

  〖送僧歸金山寺〗

  唐·馬戴

  金陵山色裏,蟬急向秋分。

  迥寺橫洲島,歸僧渡水雲。

  夕陽依岸盡,清磬隔潮聞。

  遙想禪林下,爐香帶月焚。

  4

  〖中秋對月〗

  唐·李頻

  秋分一夜停,陰魄最晶熒。

  好是生滄海,徐看歷杳冥。

  層空疑洗色,萬怪想潛形。

  他夕無相類,晨雞不可聽。

  5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賈島

  漏鍾仍夜淺,時節慾秋分。

  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雲。

  踏苔行引興,枕石卧論文。

  即此尋常靜,來多隻是君。

  6

  〖老人星〗

  唐·趙蕃

  大史佔南極,秋分見壽星。

  增輝延寶曆,發曜起祥經。

  灼爍依狼地,昭彰近帝庭。

  高懸方杳杳,孤白乍熒熒。

  應見光新吐,休徵德自形。

  既能符聖祚,從此表遐齡。

  7

  〖贈供奉僧次融〗

  唐·姚合

  會解如來意,僧家獨有君。

  開經對天子,騎馬過聲聞。

  本寺遠於日,新詩高似雲。

  熱時吟一句,涼冷勝秋分。

  8

  〖再過王輅原居納涼〗

  唐·周賀

  夏天多憶此,早晚得秋分。

  舊月來還見,新蟬坐忽聞。

  扇風調病葉,溝水隔殘雲。

  別有微涼處,從容不似君。

  9

  〖擁鼻〗

  唐·韓偓

  擁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轉盡未回頭。

  綠屏無睡秋分簟,紅葉傷心月午樓。

  卻要因循添逸興,若為趨競愴離憂。

  殷勤憑仗官渠水,為到西溪動釣舟。

  10

  〖搖捱遍/採蓮令〗

  宋·史浩

  南鄰幄丹宮,赤伏顯符記。

  朱陵曜綺繡,箕翼炯、瑞光騰起。

  每歲秋分老人見,表皇家、襲慶迎祺。

  天子當膺,無疆萬歲。

  北窺玄冥,魁杓擁佳氣。

  長拱極、終古無移。

  論南北東西。

  相直何啻千萬裏。

  信難計。

  11

  〖點絳唇〗

  宋·謝逸

  金氣秋分,

  風清露冷秋期半。

  涼蟾光滿。

  桂子飄香遠。

  素練寬衣,

  仙仗明飛觀。

  霓裳亂。

  銀橋人散。

  吹徹昭華管。

  12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

  宋·強至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

  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來醖蟻消。

  候早初逢旬甫浹,月圓前距望非遙。

  如今晝夜均長短,佔錄無勞史姓譙。

  13

  〖秋分後頓淒冷有感〗

  宋·陸游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牀。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14

  〖水調歌頭〗

  宋·牟巘

  叔父茅封貴,先帝棣華親。

  平生為善最樂,夙德宛天人。

  玉葉金枝方茂,瑤沼丹壺如畫,光景鎮長新。

  五福一日壽,萬象總皆春。

  正秋分,記初度,紱纏麟。

  傳宣來自絳闕,瑞採蔚輪囷。

  樂有鈞天九奏,尊有仙家九醖,翠釜紫駝珍。

  笑把南山指,還以祝嚴宸。

  15

  〖秋分日憶用濟〗

  清·紫靜儀

  遇節思吾子,吟詩對夕曛。

  燕將明日去,秋向此時分。

  逆旅空彈鋏,生涯只賣文。

  歸帆宜早掛,莫待雪紛紛。

  16

  〖秋分〗

  佚名

  寒暑平和晝夜均,陰陽相半在秋分。

  金風送爽時時覺,丹桂飄香處處聞。

  雁向南天排漢字,楓由夕照染衣裙。

  良辰可惜無卿共,慎把情思託付雲。

  二十四節氣丨白露(後附白露節氣20首精選古詩詞)

  (2017-09-22)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中國曆法的獨特創造,幾千年來對推動中國農牧業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去年,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我們東方人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的意思你都清楚嗎?

  立春

  柳枝條條探芽苞,輕風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種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義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雨水

  草木萌動花盛開,春耕閒田有人來。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瀝滋潤貴如油。

  雨水時節,這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説:“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

  春雷隆隆萬物長,黃鸝鳴柳壘高倉。

  一片園地桃色紅,布穀聲聲茂綠濃。

  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裏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驚蟄沒到雷先鳴,大雨似蛟龍。”

  春分

  晴播耕種育苗秧,麥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開春分日,鶯喧草長農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尋遊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輕。

  中華民間祭祀日,介子傳統亦寒食。

  清明時節氣候清爽温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

  穀雨

  細雨淅淅穀物生,野外翠綠時節長。

  東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來是春娘。

  穀雨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立夏

  鬥指東山埂田下,此時秧苗已長大。

  藤蔓牽掛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誇。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温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節氣。

  小滿

  豐年季節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麥穗青芒風拂面,點頭揮舞杆兒壯。

  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

  梅雨季節天多雨,早種紅芋好當時。

  秈秧撥節蓄花黃,壟上埂下一片忙。

  芒種是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夏至端陽蟬始鳴,烈日炎炎伏熱生。

  烏金土地黃金麥,喜收澄澄豐年來。

  夏至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日。

  小暑

  盛夏六月熱絢地,蟄居陰涼蟋蟀遲。

  伏天楊柳垂於瘦,割曬稻穀好天氣。

  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

  烈日炎炎當空照,稻禾熱情長勢好。

  大暑灸熱煮綠地,蟬蟲嘶叫烤問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温天氣。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這個節氣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要注意防汛防澇。

  立秋

  早晨大地霧隱生,絲絲涼意立雨陰。

  遠山近觀金葉爽,暑去涼來好個秋。

  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温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

  天地乾坤始漸肅,鷹隼捕鳥稷乃登。

  冷熱交換試拳腳,一場秋雨一場寒。

  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

  白露

  大雁燕子向南飛,來年漾春喜往回。

  白露覓覓秋分起,又見豐收稻晚米。

  白露時節,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故此稱之為白露。

  秋分

  一分秋意一分涼,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黃蟹兒肥,風和氣爽丹桂香。

  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但在天文學上規定,北半球的秋天是從秋分開始的。

  寒露

  紅葉深秋凝景象,蟬噤荷殘偶見霜。

  晨早洦塘騰霧氣,嫋嫋輕盈舞逸上。

  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説,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氣肅霜降漸冷涼,草木枯萎凋零黃。

  月夜秋雲沒落水,總有青綠獨自芳。

  霜降時節,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

  一年四季隨歲走,今到立冬儲寒衣。

  農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閒田。

  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一直被我國人民熟知。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

  小雪

  不見藕塘芙蕖葉,初冬菊殘傲霜枝。

  風醃松柏挺直翠,祿祿濡養好御冬。

  小雪時節,氣温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而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

  蒼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園生天籟。

  瀌瀌鋪飄雪滿天,瑞兆來歲必豐年。

  大雪前後,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

  冬至

  日照數九冬至天,清霜風高未辭歲。

  又是一個平衡日,子線從南向北迴。

  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小寒

  寒九出門霜上走,草廬檐下冰筍久。

  喜鵲登枝嬉戲叫,催問春天何時到?

  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

  花草樹木管時令,飛禽鳥鳴報農時。

  悄然歡送大寒夜,熱熱鬧鬧迎新年。

  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雲:“三九四九冰上走”。

  (2017-10-08)


  寫在前面的話:

  婆媳關係是千百年不變的話題,現代還把很多生活場景拍成了電視劇,比如《麻辣婆媳》、《婆婆來了》、《獨生子女的婆婆媽媽》等等……

  如何維護好婆媳關係?成為了新婚夫妻最擔心的問題。

  而在古代,就有婆媳關係相處非常好的典型代表姜詩,大家一起隨小編來看,姜詩是如何孝敬婆婆的。

  分享《二十四孝系列》第十二篇:“湧泉躍鯉”

  附圖説明:圖文均為個人設計整合,僅用於知識傳播和分享,如有愛好此圖的讀者,可轉發並註明出處。

  原文:

  姜詩,事母至孝。

  妻龐氏,奉姑尤謹。

  母性好飲江水,妻汲而奉之。

  母更嗜魚膾,夫婦作而進之,召鄰母共食。

  舍側忽有湧泉,味如江水。

  日躍雙鯉,詩取以供母。

  譯文:

  姜詩是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

  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託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後人有詩讚曰:

  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

  子能知事母,婦更孝於姑。

  感想: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孝行除了兒女孝順外,還有媳婦的孝順。

  有時老父母有特殊的嗜好,對子女提出了一些難辦到的事情,還是儘可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百善孝為先,傳播孝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二十四孝系列》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

  (2017-09-21)


  百善孝為先,傳播孝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二十四孝系列》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

  今天分享第十五篇:“行佣供母”

  附圖説明:圖文均為個人設計整合,僅用於知識傳播和分享,如有愛好此圖的讀者,歡迎轉發。

  原文: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譯文:

  漢齊人江革(章帝時任五官中郎將),少年喪父,獨自與母親住在一起(侍奉母親極為孝順)。

  當時正逢戰亂,江革揹着母親逃難。母子多次遇到匪盜,有的賊人想劫持他入夥,江革就哭着哀告説有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就不忍殺他。

  後來,江革輾轉遷居江蘇下邳,窮困地連鞋子都沒有了,便做僱工掙錢供養母親。母親所需衣服等,沒有一樣缺乏的。

  後人有詩讚曰: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

  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感想:

  江革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人聽説,但有多少人知道現今黃山腳下的中華歷史名村——江村,正是江革的出生地,江革的事蹟被記錄在《村志》中,在當時被稱為“江巨孝”。

  江革雖然後來官至五官中郎將,但仍是因為他的孝順,後人也都歌頌其孝而非仕途。

  其實人一輩子做的事情能有一件被世人銘記,便已然不朽,江革用孝為我們後人做出了榜樣!

  (2017-09-24)


  對於風濕骨病患者來説,膝蓋疼、僵硬、活動不便是非常令人撓頭的事情。很多人就是因為風濕病引起的膝蓋問題,幾乎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給家人帶來巨大的負擔。

  一兩川芎一兩白芷 材料:

  炒牛膝100克,川芎50克,白芷50克,白酒或者黃酒500毫升。

  做法:將這些藥物除去灰塵雜質後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黃酒或者白酒,攪拌後密封。常温下靜置一週。每天搖晃一次。一週之後,每天服用藥酒30毫升。

  其實緩解方法,只要堅持生活會更好。

  粗鹽生薑熱敷法

  粗鹽滲透性強,用粗鹽熱敷能擴張毛細血管,温經活絡,消炎散寒,促進炎症吸收,達到緩解各種炎症的作用。

  花椒白酒按摩法

  先將花椒泡在白酒中,然後把花椒酒倒在手心裏使勁揉搓腿,搓到發紅發熱,特別是膝蓋比較痛的地方可以多揉一會,接着拍打,直到把膝蓋疼痛的地方都拍打到發紅。

  泡腳去濕寒法

  在泡腳盆裏放幾片生薑,更能驅寒祛濕,活絡經脈。暖暖的熱流從腳底蔓延到全身,膝蓋關節和雙腿自然也會變暖,活血化瘀,有效緩解疼痛,讓你輕鬆擺脱老寒腿。

  (2017-10-04)


  百善孝為先,傳播孝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二十四孝系列》是元代郭居敬編錄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序而詩之,用訓童蒙,成為宣傳孝道的通俗讀物。

  今天分享第十八篇:“卧冰求鯉”

  附圖説明:圖文均為個人設計整合,僅用於知識傳播和分享,如有愛好此圖的讀者,歡迎轉發。

  原文:

  晉王祥,字休徵。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譯文:

  晉代琅琊人王祥(官至大司農、司空、太尉),表字休徵。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多次在父親面前説壞話污衊王祥,因此使他也失去了父愛。

  又一次繼母想吃新鮮活鯉魚,當時適值天寒地凍,冰封河面。王祥卻解開衣服趴在冰上尋找鯉魚。冰面忽然自行融化了,兩條鯉魚跳了出來,王祥就逮了魚回家供奉繼母。

  後人有詩讚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感想:

  相傳王祥自小的孝行得到了同父異母的弟弟王覽的跟隨,兩兄弟的不少感人傳説一直流傳至今。

  2006年,《卧冰求鯉》這一流傳了1700多年的傳説成功入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臨沂市蘭山區白沙埠鎮有一個孝友村即以此命名。

  (2017-09-24)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