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那個時候我總結説,主持人如果都是一杯白開水的話就都一樣了,也可能有的人是一杯咖啡,他很濃烈,也可能是二鍋頭那樣的烈酒,他説話那就是很辣的、很有勁的;也可能他是一杯果汁,甜甜的,或者是酸酸的,如果沒有個人的魅力,這個主持人就沒有活力。所以後來我就那樣想,作為一個主持人,他必須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要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要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這是沈力從播音員到主持人,就《為您服務》節目所做的思考。

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沈力。攝影 逄小威 2008年1月7日攝於北京

“用目光道別,靜靜的”

中國第一位電視播音員、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沈力,因病於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2020年,時值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行業誕生四十週年之際,年初趙忠祥因病去世,如今比他資歷還要深厚的沈力也走了,無疑令廣大喜歡他們的觀眾扼腕嘆息……

沈力生前擔任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7月29日午間,委員會秘書長馬凌雲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連線説:“我們也是昨日晚間得到的消息,在幾個全國主持人所在的大羣裏發佈了消息。沈力老師的後輩,大家紛紛留言懷念。”之後,馬凌雲通過微信轉發來央視主持人敬一丹,29日午間在個人公號發佈的追思文章《我和沈力老師的初識與告別》。

敬一丹寫道,“和沈力老師最後一次見面,是在2019年6月15號。沈力老師已經病了很久了,先是癌症,後來又骨折,她不得不長時間卧牀。最近兩三年去看望沈力老師都是和白巖松、鞠萍一起去的。先前她身體雖弱,還能和我們交談,後來她更多是聽我們説話,她的眼神裏,有會意,有問詢……告別的時候,我們儘可能平靜地説:‘沈老師,過一段時間再來看望您!’沈老師用目光道別,靜靜的。”

“中國熒屏第一人”

沈力,原名沈立環,祖籍江蘇蘇州,1933年出生在泉城濟南。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工作團,在文工團任演員,後調至解放軍總政歌舞團。1957年,轉業後考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音組。

南京藝術學院口述歷史中心特聘研究員、電影研究者餘泳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轉來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中人依次為:中國第一代電視人、央視第一代播音員,電影《祖國的花朵》主演之一呂大渝;“開國大典”現場播音者、原央廣播音組長、北廣教授齊越;中國第一代電視人、央視第一位播音員沈力;中國第一代電視人、央視第一代播音員趙忠祥。

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左起:呂大渝、齊越、沈力、趙忠祥

從陝北新華廣播電台一路走來的齊越,是沈力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老師,也正是他,將沈立環這個名字改為“沈力”。

1958年5月1日19時整,北京上空出現了中國電視節目信號。北京僅有的50台電視接收機的屏幕上,出現了一幅以廣播大樓模型為背景圖案、上書“北京電視台”字樣的電視畫面。新華社為此發出電訊:“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已於5月1日開始實驗廣播。”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電視事業。作為北京電視台組建時便已入職的元老,沈力成為第一位電視播音員,亦被稱作“中國熒屏第一人”。

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年輕時的沈力。圖片來自電影研究者餘泳的微信公眾號

北京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前身)初創的近兩年時間裏,只有沈力一名播音員,要播報新聞、社教、文藝、體育節目,甚至天安門節日慶祝實況、大型文藝晚會轉播,樣樣都要幹。沈力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曾回憶説,電視台剛成立時,條件特別艱苦,沒有寬敞明亮的直播間,更沒有今天的先進設備,當時的演播室是一間僅有60多平方米的辦公室,辦公室的三面掛了一圈幕布,另一側用玻璃隔出狹長的一個空間,裏面是隻能容納3個人的導播間和音響控制室,唯一的一台監視器在這裏。

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沈力早年的工作照。

據説為電視新聞片作解説時,沈力必須站在導播間的外面,透過大玻璃,對着一支吊着的話筒解説,“由於導播間很小,沒有桌子,也沒有椅子,稿子無處可放,只能播一張扔一張,新聞播完了,稿子也撒滿一地。”

“主持人要有個性”

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事業發軔於改革開放後的1980年,是年新聞評論類節目首開主持先河,由龐嘯出鏡的《觀察與思考》,第一次在屏幕左下方打上了“主持人”字樣。在此之前,出鏡播音員的名字不會出現在屏幕上,也不能在節目中説“我”。

1982年,中央電視台決定將《為您服務》設為固定欄目,並設立固定主持人,由沈力出任。1983年1月1日,《為您服務》以嶄新面貌同觀眾見面。其時,社會服務類節目開始大放異彩,這其中沈力和《為您服務》首為表率,趙忠祥與《北京中學生智力競賽》掀起一輪“競賽熱”,陳鐸、虹雲與《話説長江》《話説運河》激發愛國情懷……

“主持人,這一新穎的名詞,叩開了中國電視大門。一批引領者,在蹣跚的探索中開啓了從播音到主持時代的起跑,開啓中國電視劃時代的篇章。”2010年第十六屆上海電視節開幕式暨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30年年度風雲盛典上,曾這樣形容“主持人”在中國的誕生。

其實早在1974年,沈力便改行到社教部文化生活組當編輯,曾採訪侯寶林、李谷一,編輯節目《相聲大師到哪兒去了》、《心靈的歌聲》,在全國優秀電視專題節目評選中多次獲獎。

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為您服務》

前期的轉型積澱,讓沈力在50歲主持《為您服務》時有了新的思考和轉變。由中國人民大學口述歷史工作坊出品,《<為您服務>與中國第一個節目主持人——沈力口述歷史》一文中,沈力回憶説:“欄目主持人的新課題依然不好去做,因為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去借鑑。”在她看來,“主持人和播音員的具體工作是不一樣的。主持人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習慣、自己的性格逐漸就理出來了——主持人要有個性。而播音員必須要忠實於稿件,必須要有很好的聲音的表現力。”

在那篇口述中,沈力將《為您服務》的突破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第一,過去都是我播你看,播什麼看什麼,《為您服務》是你要我播,這個供求關係就變了;第二個改變是心態和姿態。過去我們電視台播新聞,發佈國家的號令,這種心態是居高臨下的,代表着國家的形象。但《為您服務》不一樣它是和老百姓家家都有聯繫的,我們必須放下心態,必須平等地和老百姓心對心地交流;第三個是語言,過去我們研習的就是書面語言面對面的説話(方式)是不允許的,可是在《為您服務》裏你是要跟老百姓交流的,不可能都是書面語,要改變這種習慣就得從我做起;第四個改變就是互動。主要是通過信件,觀眾在信裏無話不談,什麼都願意説,非常的熱情,我就反饋老百姓的話。”

在説到第三點時,沈力特意舉了個例子:比如説編輯寫的稿子,“前不久發生了什麼事情”,可我跟你説話的時候不可能用“前不久”,我就想換種説法,“不久前”?後來覺得也不對,就換成“前些時候啊”,這樣就生活化、口語化的交流。

正是沈力等老一輩電視人將《為您服務》欄目的宗旨設定為“全心全意,為您服務”。這種耳目一新的改變讓欄目很快得到觀眾認可和喜愛。數字説話:僅1983年1月到5月,就收到來自全國觀眾的1.3萬封信;而6月僅一個月內,中央電視台共收到觀眾信件7248封,其中有3300多封都是寄給沈力的!

“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1993年10月,已經離休的沈力再次被請回中央電視台,成為《夕陽紅》欄目主持人。一開始,沈力也有疑惑,“60歲滿臉褶子,觀眾還能認可我嗎?《為您服務》同觀眾建立的感情割捨不了,我就抱着試試看的心情。”然而在短短半年之內,《夕陽紅》就和名牌節目《東方時空》一起,成為央視白天收視率最高的欄目。彼時,距現今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尚有時日,《夕陽紅》裏沈力依舊延續樸實、親切的主持風格,可以説,中國第一批電視觀眾就是在這位“知心大姐”的陪伴下走過來的。

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2015年,沈力最後一次出現在《夕陽紅》節目。

1999年,中央電視台舉辦了“沈力主持藝術研討會”。會上談及沈力工作的嚴謹態度,提到她對任何一篇稿件,都要斟酌修改,“即使是一些觀眾聽來過耳就忘的串詞。”沈力對此有個形象的比方,“這就像木匠雕桌子,對貼着牆的那一面也同樣要精雕細琢。”主持人敬一丹在發言中回憶道:“一次,編導給沈力寫了這樣一句串聯詞:‘有一天,一位觀眾認出了我,向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沈力在備稿時,反覆斟酌,把句子改成了‘一天,我遇到了一位觀眾……’“認出了”與“遇到了”不過是同一事件的兩種表述,而細心的沈力卻察覺到前者多少帶點居高臨下的口氣。

“平民視角”讓沈力收穫了大量忠實的觀眾,後續效應也隨即不斷放大。上世紀90年代,沈力去廣播學院講課,一個同學站起來就説,“我爸爸説讓我代表他謝謝您……”而類似這樣的問候,亦不斷出現在80後、甚至90後那些兒時完全不知道“這位氣質優雅的太太是誰”的人羣當中,成為短視頻傳播時代,大家心頭一暖的瞬間感動。

曾在中央電視台擔任主持人,後又在東方衞視擔任新聞評論員的駱新,7月29日午間接受澎湃新聞記者專訪。回憶前輩沈力的貢獻時,“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駱新脱口而出,“雖然沈力老師曾經是中央電視台的新聞主持人,但在做《為您服務》時,整個調門降了下來,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轉變。我想這同‘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也有一定原因,‘文革’中沈老師也受到衝擊,而那個時代扯着嗓門的論調,顯然促成了她一定的反思。”

駱新回憶説,起初欄目被定名為《為您服務》時,沈力還曾覺得有些俗,“但她後來逐步認識到這四個字的分量,這個‘您’字可不是北京話裏的客套,而是第一次寄予觀眾以這樣的禮遇。而把調門降下來,才能夠承載人和人間平等的溝通和交流。”

而説到“平民視角”,以及上世紀90年代央視《東方時空》所強調的“平視理念”,就兩者間的承襲與發展,駱新給出了自己觀點:“過往都是宏大敍事、籠統敍事,《東方時空》、《東方之子》則把生活的顆粒度放大,把人單獨抽出來展現,甚至變成一檔欄目的名稱。而80年代沈力老師能把調門降下來,《為您服務》那時甚至還承擔了一些輿論監督的職責,對後人的工作肯定是在鋪路。電視説到底其實是to B的傳播基因,但《為您服務》在那個時候其實是to C的概念,以強烈的服務意識,短時間內就建立了觀眾黏性。這一點,對當下電視行業的困局依然有啓發意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87 字。

轉載請註明: 紀念丨沈力:“她是第一個把調門給降下來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