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説,大腦最容易記住的不是知識,不是容貌,不是恩情與仇恨,而是味道。既然是這樣,那又為什麼,有些小時候明明是討厭吃的食物,長大後卻又會喜歡的呢?
小時候不愛吃皮蛋的人,大多是因為討厭它的外表吧?表層的灰泥已經夠噁心了,裏面的蛋白蛋黃也像個“壞蛋”似。
在廣東,只要有家裏嫁娶的喜事,都要向親戚和鄰舍派喜餅。喜餅裏有一種名為“皮蛋酥”的酥餅每次都讓我很“警惕”。它跟鹹蛋酥沒有明顯的區別,唯一區分的方法是掰開看一下。如果抽中皮蛋的話,我會把它合起來,再掰另一個。
但現如今,擂椒皮蛋、涼拌皮蛋、三色水蛋……無一不愛。
童年的一切在記憶中雖然深刻,卻終究會淡去,包括對苦瓜的厭惡!
多少人的媽媽都曾奮力研究過如何讓苦瓜變得不苦?
小汐的媽媽常説“苦瓜雖苦,但夏天要多吃,清心去毒,你不是怕長痘痘嗎?”但那時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就算你有千般萬般好,可惜味道不好。再説了,學習上吃的苦都夠多了,難道還要再來一份?
所以我發現,當一個人對苦瓜從不喜歡到喜歡,是跟年齡有關的。有些食物,不止是小時候不愛而長大後喜歡,它好像還標誌着,“愛吃,你就老了”。
已經記不清楚到底是先討厭青椒,還是因為看了《蠟筆小新》才開始討厭青椒。反正那時,同學們之間要是聊起討厭的食物的話題,就肯定有人會Q青椒。
長大後對青椒的態度也説不上喜歡,更多的只是習以為常,“別浪費”、“有營養”。
胡蘿蔔蹲、胡蘿蔔蹲、胡蘿蔔蹲完綠蘿蔔蹲!
胡蘿蔔的味道很不好形容,有點像泥土味,又好像有點肥皂的味道(別問我肥皂是什麼味)。
但小時候,胡蘿蔔是爸媽口中的“護眼神器”,如果你有近視,那就更沒有任何挑食的藉口,彷彿吃一根就能治好近視眼!
盲猜那些小時候不喜歡蘿蔔、長大後卻都能接受的人,應該都是從沙拉開始的吧?
綜合一下,身邊的人“不喜歡吃魚”的三大理由:懶得挑刺、怕卡刺、怕腥。而現在喜歡吃魚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喜歡。
如果説以上的食物,從討厭到喜歡的記憶過程都是模模糊糊的話,那愛上吃茄子的歷程卻是明明白白的,從燒烤檔的烤茄子開始!!!
以前聽説過有人討厭吃茄子的原因,居然不是因為味道,而是煮熟後的茄子,濕答答像一坨漿糊。你們呢?吃過烤茄子之後還討厭它嗎?
人類幼崽有一個“怪現象”,許多小盆友不喜歡吃番茄但卻超級愛吃番茄醬!尤其是吃炸薯條的時候,少過兩包都不夠蘸。
小時候不愛喝湯的舉個爪?
別的東西挑食還好,阿媽精心熬煲的老火靚湯你如果不喝?哼哼……!説來也怪,湯又沒有怪味,為啥小時候就是不愛喝呢~而且越滋補、食材越昂貴、越有食療功效的湯越不愛喝。
而到了拿起養生杯的年齡現如今,你問喜不喜歡喝湯?寧可食無肉,不可餐無湯!何止好喝,湯還有説不完的好處,清熱呀、祛濕呀、驅寒、暖胃……反正就是真香。
人就是這麼奇怪,從喜歡到討厭,從拒絕到愛上,可能都只是發生一瞬之間。但是也總有一些食物,可能是這一生都不會喜歡的。那就讓自己這樣不喜歡下去好了,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勉強沒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