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冠”牌月餅中秋銷量不降反升成網紅:撞名讓產品更知名,但不會借商標炒作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美食

上漲15%!這是成都市新都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中秋月餅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的數據。

10月1日開始,該公司總經理鄭曉燕為員工們放了假,忙碌的生產告一段落,下一次將在明年端午節前開啓。

外界對這家公司的瞭解來自一場純屬巧合的撞名——公司的“新冠”品牌,與病毒“新冠”同名了。這曾讓鄭曉燕和她的同事們感到一陣擔憂,“萬一銷量不好咋辦?”更有不少網友建議公司為此改名。

但沒想到的是,這次撞名卻帶來了意外之喜,企業的產品銷售數據最終不降反升。10月2日,鄭曉燕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新冠”品牌已經是老品牌,主要生產粽子和月餅,多年來本身已積累了不少客户。而另一方面,雖然引來撞名爭議,不過,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讓更多人關注到了這個品牌,並轉化成客户。

 ↑“新冠”月餅

『撞名“新冠”』

曾被建議改名 企業一度擔心銷量下滑

網絡上,成都市新都冠生園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月餅產品突然間成了“網紅”。在剛剛結束的成都中秋月餅節上,公司的產品展銷點不時吸引着不少消費者的光顧。

這種關注來自於一場純屬巧合的撞名。公司總經理鄭曉燕介紹,公司主要生產粽子和月餅,品牌名“新冠”正好與今年疫情裏“新型冠狀病毒”的簡稱相同。

“新冠”廣告語:讓相聚更甜蜜

一個是讓人避諱的病毒,一個是“讓相聚更甜蜜”為廣告語的食品品牌。因為撞名,兩個本無任何交集的“新冠”就這樣扯上了關係,並一度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鄭曉燕的感受中,這種熱議最初從身邊的好友調侃開始,她記得最初新聞裏對這次疫情的報道為“不明肺炎”,接着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再後來被廣泛稱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進而被簡稱為“新冠”。而公司的產品品牌恰好也叫“新冠”。

之後,隨着復工復產的進行,網絡上更多網友的關注也隨之而來,尤其是先期的粽子產品上市,關注度更是進一步增加。

有不少網友建議,“名字不吉利”,不如干脆將品牌更名。鄭曉燕也有些擔心,網友的建議是否會影響到後續公司的月餅產品銷售。

↑網友曬出“新冠”月餅

儘管將兩者綁在一起看似有些牽強,但“萬一銷量真的不好咋辦呢。”鄭曉燕説,尤其是公司為了保證產品的產量,已經招聘近千人去忙產品生產。

10月2日,紅星新聞記者在公司廠區外側也看到,發佈於今年6月份的招聘啓事還樹立在門口,其中所述的招聘人數多達900人。

而據一名工作人員介紹,生產最忙碌的時候,工人將近2000人,有時晚上都還需加班。

『意外走紅』

上漲15%!今年中秋月餅銷售額不降反升 

為了摸清撞名事件對於公司今年的產品規劃和發展計劃到底有何影響,公司為此專門派人做了市場調研。鄭曉燕介紹,收集到的市場反饋中也確實有20%左右的消費者有所顧慮。不過,好消息是,絕大部分消費者還是認為並沒有什麼關係,僅僅是巧合重名而已

調查結果的反饋讓鄭曉燕堅定了信心:不會更改品牌名,並相信絕大部分消費者是會認可“新冠”產品的。而從端午節前的粽子生產到之後主供的月餅產品,公司生產並未遭受太大影響,各銷售環節也正常進行。

而就在剛剛結束的中秋月餅銷售中,公司最終因這次撞名意外“因禍得福”,銷量不降反升。

鄭曉燕透露,今年的月餅銷售經營額比去年上漲15%,而在前段時間的成都中秋月餅節上,也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光顧。

“不止是成都,我們的產品除了在川渝等西南地區銷售外,在全國各個主要城市也都有銷售點,總體的經營都很不錯。”鄭曉燕介紹。

紅星新聞記者也注意到,在網絡上,關於建議更名的討論也逐漸變成對產品的討論。網友們在調侃之餘,也成了產品消費者,不少人曬出“新冠”月餅的產品圖片,其中包含着“新冠”月餅的多種口味和不同包裝。“新冠”月餅甚至一度成為了網紅月餅。

 ↑“新冠”月餅

而鄭曉燕也介紹,期間公司產品甚至一度供不應求,當初的擔心也不復存在。同時也有網友力挺表示,這更像是新冠病毒撞了新冠月餅的名。

『企業回應』

撞名讓產品更知名 最重要還是做好產品

10月1日開始,鄭曉燕為公司的職員放了假。2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位於新都區軍屯鎮的廠區看到,工廠已經停止生產,只有大門口一名工作人員還在銷售部分月餅產品。

“這些是今年剩下的一些貨,大部分已經銷售完了。”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的月餅主要有4個口味,50元一箱,一箱有20來個月餅,“主要是附近的一些居民來購買。”

↑“新冠”月餅廠區

紅星新聞記者看到包裝箱及內裏的月餅外包裝印刷有“新冠”的字樣。往來的不少居民也都停下腳步諮詢價格,購買。

對於銷量不降反升背後的原因,鄭曉燕介紹,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新冠”品牌本身已經是老品牌,企業成立已有31年,一直在生產粽子、月餅。不少川渝地區的消費者吃了多年,而近年來在全國多個城市也開設有銷售點,市場面和認可度較好。再者是口味,鄭曉燕介紹,公司的產品品種多,傳統和創新的都有,“品質一直堅持的很好。”

另外就是此次的“撞名”。鄭曉燕説,經過這次撞名事件及網上的一些熱議,“讓很多消費者產生了興趣,關注我們的產品,在我們的銷售網點進行品嚐。覺得我們產品的品質、口感還不錯,也就轉化成了消費者。我們產品的需求量得到了增加。”

↑廠區門口的銷售攤吸引着不少人光顧

鄭曉燕坦承,撞名在一定程度上讓產品更知名了。不過,她也表示,不會利用這個商標進行炒作,最重要的還是要繼續做好產品。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攝影報道

編輯 於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