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動轍對標星巴克?大家對咖啡怕是有什麼誤會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美食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零售商業評論(ID:xinlingshou1001),作者:田巧雲,編輯:葛偉煒,創業邦經授權發佈

“下一個賣咖啡的,不會是中國移動吧?”近日,中國郵局首家直營咖啡館在廈門國貿正式開業,登陸微博熱搜後,網上有人如此調侃。

這樣的猜測並非毫無根據,畢竟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公司早於2015年就在蘇州推出了“咪咕咖啡”1號店,2019年,咪咕咖啡又落户廈門的網紅打卡點——第一郵局。

當福建郵局首度推出“郵氧的茶”試水奶茶業務,廈大沙坡尾郵局試水“LA POSTE COFE”時,就有業界人士猜測,郵局離正式賣咖啡不遠了。

國字號選手入局咖啡業不止郵政和移動,還有中石化和中石油這兩位跨界生,尤其是中石化在2019年推出易捷咖啡,憑藉全國數量第一的易捷便利店,剛“出生”便被寄予厚望。

有意思的是,近幾年,每當咖啡行業有新手入場,無論是老字號還是新玩家,星巴克總會被拿來對標。似乎只要穿上“中國星巴克”這件皇帝的新衣,距離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只是,商業世界的殘酷在於,情懷牌終究不能長打。在一線城市繁華的街頭,人們可能會因為懷舊,去一家新開的網紅咖啡館打卡、拍照,再順便買個單。但要想讓他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重複消費,產品或服務本身才是根本。

那麼,一二線城市的咖啡業究竟走到了什麼階段?咖啡業競爭的本質是什麼?郵局咖啡還有機會嗎?

主業不行,還想副業? 

中國郵政集團2020年年報顯示,集團全年共實現收入6645億元,同比增長7.7%;實現利潤606.4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作為主營業務的寄遞業務實現收入757.3億元,同比增長4.9%,完成業務量87.3億件,同比增長22%——僅佔集團收入11.4%,寄遞業務與“主營”這一定位明顯是“德不配位”了。

業績在集團內不好看,跟整個行業比,更是差強人意。據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2020年全國快遞服務行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33.6億件,同比增長31.2%。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795.4億元,同比增長17.3%。

顯然,無論是在集團內部,還是在整個快遞行業,郵政的主業做得都不算好。這也難怪一提到中國郵政,消費者的反應明顯兩極分化。

第一種是美好回憶,只是它屬於過去。時光曾經很慢,慢到人們願意花半天功夫,給朋友、親人寫一封悠長的信件,然後再仔細地貼上郵票,投進那個神秘的綠色郵筒。

從期待到看見信封上熟悉的筆跡,收件人內心所湧動的欣喜,是如今任何一項互聯網技術都無法替代的。郵局和郵筒,構成了60、70、80這羣人的獨特體驗。

另一種則是無力吐槽,它出現在當下。速度慢、服務差,在快節奏、重體驗的物流行業,郵政的遞送服務已經難以取悦現在的消費者。

中國現代物流體系的發展,主要歸功於民營物流企業的快速成長。中國郵政作為國有企業,擁有遍及全國的網絡,可謂具有先發優勢。

然而所有的成績都成為創新的絆腳石——體制的特殊,組織的龐大,思維的僵化,令中國郵政無力快速、積極地響應消費端的需求。

所以,無論是去年賣奶茶,還是今年賣咖啡,人們普遍擔心郵政主營業務都做不好,咖啡怎麼可能賣得好?

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近幾年,隨着國內咖啡消費文化的變化,以及資本的瘋狂湧入,使得整個咖啡賽道十分擁擠,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

根據德勤中國和穆棉資本日前發佈的《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簡稱《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共有咖啡館10.8萬家,主要位於二線及以上城市,數量佔比為75%。

而中國咖啡消費者主要以年齡在20~40歲間的一線城市白領為主;一二線城市已經養成飲用咖啡習慣的消費者攝入頻次達300杯/年,接近成熟咖啡市場水平。

這意味着,在一二線城市,一個新的咖啡品牌想要撕開市場的口子,將會面臨極大的挑戰。一方面在於消費者對咖啡本身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於咖啡消費的需求見頂。

競爭的本質是什麼? 

上週,零售君在上海西北某商業中心買奶茶時發現,在一段400米左右的地下商業街區中,位於街區首尾兩端的兩個茶飲品牌“茶百道”和“CoCo”門庭冷落,“7分甜”和“桂源鋪”這兩家奶茶店門前卻排起了長隊。

是前兩家奶茶推出什麼特別的產品嗎?並沒有。是它們提供的服務有哪些特別之處?也不是。

後來零售君才明白,這兩家奶茶鋪位於整個地下街區的中間段,兩邊集中的是各式餐飲品牌,兒童遊樂區也環繞其中,可謂黃金地段。

因為距離很近,吃完飯的孩子和在遊樂區等候的家長,買一杯奶茶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奶茶店選址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咖啡行業,選址的重要性和奶茶行業別無二致。咖啡界的標杆星巴克在選址時,除了依靠人的主觀經驗以外,還會通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數據化分析,從而測算新店的位置以及營銷方式。

簡單回想一下,你就會發現星巴克的門店通常處於人流密集區。那麼,哪些地方是人流量較為集中的區域?寫字樓、商業中心、居民區、火車站、飛機場,等等。

而以攪局者身份出現的瑞幸,其直接挨着“星巴克”的選址以進行貼身肉搏的方式,再一次證明,咖啡店選址的重要原則就是人流量的多寡。

人流量的問題解決了,產品和價格則成為能否產生復購,甚至變身鐵桿粉絲的另外兩個因素。

尤其是對於後進場的玩家,當市場份額趨於飽和,消費習慣趨於固定之時,想讓消費者“移情別戀”,並非不可能,但得有足夠的理由。

比如有哪些咖啡豆可選、特調夠不夠打動人心、咖啡師的拉花手藝高不高級、性價比如何,等等,都成為非常重要的挑戰。

也因此,一些跨界玩家往往喜歡與專業咖啡團隊聯手經營。

比如上海的老字號邵萬生去年進軍咖啡界,將咖啡業務交給了“津久咖啡”運作;老字號喬家柵旗下的喬咖啡則將咖啡業務交給了專業的“蘆田家咖啡研習社”打理;中石化的易捷咖啡更是直接選擇與“連咖啡”合作。

從公開信息來看,郵局咖啡目前由中國郵政直營,其品牌申請方及小程序運營方均為“上海中域咖燁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零售君點開小程序後發現,“關於本店”一欄竟赫然出現“上海浦東店”字樣,只是店鋪具體地址卻為寶山區寶林路的北翼商業街,不知這一BUG是小程序功能尚未完善所致,還是意味着上海也將於近期開出首家郵局咖啡。

下沉市場或有機會? 

有數據顯示,中國郵政在國內的營業網點已超5.4萬個,便民服務站35萬個,村郵站10萬個,服務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100%。誇張點説,在南極也能看到中國郵政的那抹綠。

作為國內物流行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這個龐大的網絡為郵局咖啡帶來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有媒體報道,郵局咖啡相關負責人透露,2022年,除廈門外將陸續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二線城市開設多家特色郵局咖啡店。

可是,廈門的火爆能一鍵複製到其他一線城市嗎?

從目前的菜單來看,郵局咖啡無論是產品還是價格,基本談不上什麼優勢。

以兩款特調為例,其採用的均為國內雲南馬山莊園的咖啡豆,名為“111號特調”的咖啡售價28元,名為“好事‘花’生”的特調標價38元,一杯簡單的美式更是賣出22元的價格。

這一定價,即使在一二線城市,也屬於中高價位了。

產品和價格都不太能打,郵局咖啡想打破已經相對固化的市場格局,可能性極小。

相反,零售君認為,郵局咖啡的機會可能存在於人口基數更加龐大的三線及以下城市,甚至小鎮市場。畢竟,咖啡行業在那裏還處於早期階段。

作為行業老大,星巴克這幾年不斷下沉,瑞幸也從沒放棄下線市場。然而現實是,咖啡口感的特殊性,使其先天就無法像奶茶般快速流行和普及,因此下沉市場的滲透率很難快速提高。

正因如此,起家於下沉市場的蜜雪冰城早在2017年就開始孵化子品牌“幸運咖”,試圖複製蜜雪冰城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卻一直難有進展,門店數量始終停留在幾十家。

有數據顯示,直到2022年1月,幸運咖的門店數量才突破500家,比半年前的200多家翻了一倍。

當然,幸運咖的價格確實也很“下沉”,現磨美式咖啡售價5元,全場最貴的雲朵燕麥拿鐵12元,咖啡香不香不知道,但價格卻是真香。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咖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新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預計咖啡行業將保持27.2%增長率上升,2025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

顯然,在一二線城市咖啡消費市場的相對穩定之下,未來國內咖啡市場的增長將依賴於下沉市場的咖啡消費增長。這意味,咖啡行業未來大量的機會將存在於三線及以下市場。

此外,中國郵政本質上也是一個大IP,其與消費者擁有較強的情感連結,如果通過藝術解構,找到適當的商業模式,或可與咖啡業務互補也未可知。

不過,從目前郵局咖啡銷售的少量文創產品來看,尚處於IP衍生品開發的初級階段,缺乏創新性及獨特性。

結語

看到機會只是一個開始。新消費時代,不同區域的消費者在消費習慣、理念等方面存在極大的差異,想在下沉市場站穩腳跟,坐擁龐大網點的郵局咖啡,面臨的挑戰可能不再是選址,而是產品研發和定價策略。

而這兩者的背後,又暗含了一個組織面對全新市場的創新精神和魄力,以及應變方式和策略。正如外界所擔心的,快遞服務尚沒有做好,郵局真的有能力,迎接咖啡行業中來自產品和服務的雙重挑戰嗎?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