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預製菜洞察(ID:yuzhicaipd),作者:何沛凌,創業邦經授權轉載,頭圖來源攝圖網
今年以來,萬億預製菜賽道湧入大量實力玩家,一時間,市場上的預製菜產品層出不窮。而在眾多預製菜產品研發思路中,選擇經過餐飲端驗證的熱門大單品是最常見,也是出爆品率最高的方式之一。
像酸菜魚就是典型的例子。艾媒諮詢發佈的《2022年中國酸菜魚預製菜產業研究及競爭格局監測報告》顯示,超5成的受訪消費者喜歡酸菜魚預製菜,且85.5%的受訪消費者每週購買1~3次酸菜魚預製菜產品。酸菜魚預製菜已逐步得到市場驗證,獲得消費者青睞。而同樣作為大單品,在魚類餐飲市場上與酸菜魚平分秋色的烤魚,近年來也開始頻頻出現在預製菜領域。
眼下,烤魚預製菜發展到了怎樣的階段?在火熱的預製菜賽道中,烤魚預製菜又能否佔據有利形勢,迎來大爆發呢?
烤魚預製菜走俏在餐飲端,烤魚已經走紅了幾十年。
上世紀90年代起,隨着川菜廚師到全國各地開餐館,原本是川渝特色菜品的烤魚開始成為大眾化的人氣美食。2013年前後,隨着探魚、爐魚、烤匠等一批品牌店創立,烤魚連鎖化、品牌化進程加速,烤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烤魚企業註冊量就已達到27526家,2021年增加到48737家。疫情期間,烤魚的熱度雖有所減退,但市場規模仍保持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1104.5億元,同比增長13.8%。預計到2023年,中國烤魚市場規模增長率都會繼續保持10%以上。
與此同時,烤魚賽道頭部玩家持續擴張,例如江邊城外保持每年新增30家左右門店,半天妖的門店數量突破1000家的大關,烤魚品類開啓“千店時代”,烤魚品牌連鎖化、規模化加快,繼而也推動烤魚在中國各城市逐步普及,市場消費需求節節攀升。
△圖片來源:攝圖網
烤魚潛在的龐大市場規模和消費需求,再加上預製菜這股東風的推動,將烤魚做成出品穩定、節省後廚綜合成本的預製菜,開始頻頻受到市場關注。多家企業也紛紛入局烤魚預製菜賽道,將其作為拳頭產品打造。
以廣東預製菜龍頭企業國聯水產為例,此前就宣佈要重點佈局烤魚預製菜。據相關報道,去年起,國聯水產利用湛江吳川“烤魚之都”的優勢,圍繞羅非魚開發了“風味烤魚”系列預製菜,包含麻辣、青花椒和菠蘿烤魚三種口味。今年9月,其研發的新產品“小霸龍”菠蘿烤魚獲得了100噸海外訂單。
預製菜龍頭企業正大、好得睞也紛紛上架了烤魚預製菜;餐飲企業方面,西貝莜麪村、麻六記、水天堂等也在其電商旗艦店推出了青花椒、香辣等味型的預製烤魚。渝是乎和辣上癮聯名推出預製菜版本的重慶萬州麻辣烤魚。
天貓、京東、盒馬、叮咚買菜、錢大媽線上商城等平台也早有推出烤魚預製菜。天貓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平台預製菜銷售增長近100%,其中,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預製菜品就包括了小酥肉、酸菜魚和烤魚。
烤魚預製菜憑何討喜?烤魚預製菜憑什麼吸引市場關注?預製菜洞察認為,眾企業相中烤魚預製菜無非是看中了以下幾點:
其一,烤魚的口味具有普適性。
口味普適性是預製菜單品能否在全國範圍內走俏,乃至成為億元級別爆品的關鍵因素。受地理位置的影響,我國東西南北消費者飲食習慣、烹飪方式存在一定差距,能夠普遍適用於全國消費者的產品往往更能出彩。
烤魚從一款西南地方特色菜發展到大眾化餐飲品類,已經有三四十年的歷史,無論南北方還是東西方,全國各個城市的街頭總少不了烤魚店的身影,市場接受度相當高,口味受到的地域限制比較小。
同時,烤魚的主要味型是香辣、麻辣、青花椒,而辣具備一定的成癮性。食辣羣體不斷增加,烤魚的辣口味也受追捧,有利於形成穩定的消費羣體。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二,烤魚預製菜加工形式相對簡易,適用場景廣。
如今,烤魚預製菜只需加熱即可食用,替消費者省去了食材處理、製作醬料、醃製、上架烤等繁瑣過程。尤其在疫情反覆的當下,能夠解決消費者想在家中吃烤魚而擔心不會做、廚房不易收拾等痛點。
同時,烤魚美味、價格適中,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社交聚會場景,一直有很好的消費基礎。但疫情的影響,堂食的受限,影響了人們去線下烤魚門店的消費,而烤魚預製菜則不受此影響。且烤魚預製菜的加工形式簡單,不再侷限於家庭用餐,可以進入露營、短途旅遊、聚會、單人餐等更多的消費場景,從而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第三,預製的烤魚價格相對實惠,更利於形成復購。
以國聯小霸龍風味烤魚為例,一盒1000克左右的羅非魚烤魚,在天貓超市的售價為79元,換算下來1斤烤魚還不到40元。相比外面烤魚店的價格,更加實惠。在消費者消費行為趨於理性,注重降價不降質的當下,烤魚預製菜顯得頗具性價比。
烤魚預製菜仍面臨發展難點、痛點事實上,同樣作為大單品,烤魚在魚類餐飲市場上甚至能與酸菜魚不相伯仲,但進入到預製菜領域,相關的企業卻遠沒有做酸菜魚預製菜的企業多。有業內人士直言,儘管大家都看好烤魚預製菜,但相較酸菜魚,烤魚做成預製菜對企業而言仍有不小的挑戰,大多數企業對此仍抱有相對謹慎的態度。
成本上,酸菜魚和烤魚,前者是魚片類的,其裹漿多少、魚片大小等細節上更易於調整,便於靈活控制成本,而後者無論用什麼品種的魚作為原料,都要付出一整條魚,成本比較固定也難以壓縮。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產品的流向來看,酸菜魚不僅是酸菜魚專門店的主打產品,同時也是絕大部分中餐企業的通用性大單品。且預製的酸菜魚穩定性、口味還原度均較高,通過簡單調理即可上桌,高效便捷。對於大部分餐廳門店而言,無疑實現了既能擴充酸菜魚這一品類,又能保證產品口味、高效經營的目的。所以,酸菜魚預製菜在B端和C端的接受度都頗高,通用性更強。
再縱觀烤魚這一品類,在B端,目前仍多侷限於烤魚專門店中。產品類型單一的烤魚店大多會在魚的製作上下功夫,往往更傾向於採用活魚現做或是簡單醃製魚產品後及時烹飪,把握“鮮”的口味,從而保證競爭力。故烤魚預製菜目前仍主要面向C端消費者。然而目前整個C端預製菜市場都還處於起步階段,遠不及B端市場發展可觀。
與預製菜第一大單品酸菜魚相比,烤魚預製菜略顯下風。而即使沒有這樣橫向的對比,單就烤魚預製菜本身而言,也仍存在着一些發展的桎梏。像口味上,目前市面上的烤魚預製菜主要還是蒜香、醬香、香辣、青花椒等傳統口味,創新性的口味和產品形式並不多,導致產品之間高度同質化。如何聚焦口味這一“火力點”,探索出差異化賣點?對預製的烤魚以及線下門店端的烤魚,都是要解決的一大難題。
從麻辣小龍蝦到牛蛙、酸菜魚再到如今的烤魚,不難看出水產預製賽道具備爆品基因。但歸根到底,餐飲端的任何一個大單品、爆品製作成預製菜,都還有很大提升、改進空間。市場再怎麼熱鬧,最終都要尊重消費者的權益,要從質量、口味、服務等多個層面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無一例外!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