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澳貿易受阻的大環境下,澳國內的各行業出口商不免開始擔心,目前看澳政府並沒有努力改善的意願,而澳媒同時也在渲染中國“又對XX下手”,從大麥、牛肉到葡萄酒、煤炭和棉花,日前澳媒又報道中國採取貿易限制對澳“施壓”,這次“中招”的是澳大利亞巖龍蝦(rocklobster)。
澳龍“被歧視”,澳貿易部長叫苦
據澳《悉尼先驅晨報》報道,一批從西澳進口至中國的龍蝦正面臨清關延遲問題,大量澳龍在機場滯留,而生鮮的時效性強,長期滯留會出現生鮮損耗,澳龍屬於高單價產品,無法通關會對出口商造成經濟損失,對此澳媒對此表達擔憂,認為此舉是中國對澳進一步打擊的具體舉措,而澳龍“不幸成為了打擊目標”。
根據澳出口商,南澳巖龍蝦有限公司的CEO科森提諾表示,從澳進口的巖龍蝦滯留機場是因為中國海關提高了進口產品的檢驗級別。對此澳貿易部長伯明翰也第一時間表態,對中方此舉表達不滿。伯明翰表示,進口方應遵守共同標準,而不應該存在帶有歧視性篩查的做法。
這番表態的意思很明顯,澳龍以及其他澳進口產品被“特殊對待”了,其他產品都沒有經過這麼嚴格的篩查檢驗。澳貿易部長伯明翰在發言中甚至祭出了中澳自貿協定以及世貿的規定,強調中方的做法已經違反了其中規定。
中方回應,澳方應迴歸尊重中國的立場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1月2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海關對進口海產品實施檢驗檢疫,合格後放行,這既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保障中國進口消費者食品安全的需要。
澳貿易部長口口聲聲中國採取歧視性做法,但澳自今年年初以來,種種行徑無不是在釋放對華惡意。先入為主地指責中國在疫情中負有特殊責任、病毒來源中國,中國在疫情問題共享上缺乏透明性等等。
在兩國關係惡化影響到兩國經貿往來的情況下,澳政府、媒體、智庫由上及下仍不遺餘力地渲染中國威脅、脅迫論調,絲毫沒有為緩和兩國緊張關係做出努力的意願,這樣的態度又何其傲慢?
美西方習慣於站在制高點看待發展中國家,但時代在變,平等、尊重的國家關係才是合作和進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