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前幾天,郭敬明性侵事件一下子爆炸了微博和新聞頭條,同時也上了熱搜。作家李楓的這篇文章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網友都對郭敬明的這種行為表示痛恨。李楓在文章中説道:郭敬明的世界是一個淫亂的世界,他經常性騷擾、性侵犯簽約到他公司的男作者、公司的男性職員。此話一出,真是震驚了不少吃瓜羣眾。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郭敬明作為中國知名的作家,有過不少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像《幻城》,《悲傷逆流成河》,《小時代》等,都比較受大眾歡迎。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有網友挖出了七年前郭敬明和李楓的同框照片,不能發現,李楓説出的這一番説辭確有其真實性,這或許是他忍了七年的一次爆發。看第一張照片,郭敬明在和旁邊的人聊天,嘻嘻哈哈的,感覺很開心,心情還不錯。反觀李楓,感覺心不在焉,精神不佳的樣子。這或許是恰好一個人開心,一個人為別的事愁苦,不過大家看第二張。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這次郭敬明確實直勾勾的盯着李楓大笑,而李楓卻是半點也笑不出來。按理來説,郭敬明作為他的老闆、他的伯樂,他應該會有感激之情、尊重之意,可是在他的眼神裏絲毫沒有這些情愫,只有一個複雜而又冷漠的眼神。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李楓雖然整體外形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吸引人,不算高顏值,但是細看他的臉蛋還是挺嫩的,算得上一個小鮮肉吧!看他微微撅起的嘴巴,還是挺萌的。而且他也比郭敬明要高出一個頭,還算高大!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這件事真是勾起了無數網友的好奇心,李楓時隔七年才站出來説話,到底是想蹭熱度贏得更多關注,還是真的受不了郭敬明的這種行為,都很難判決。不過按照上面的照片來説,郭敬明做這種事可能性很大,大家是相信郭敬明還是李楓呢?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湖南省漢壽縣交警大隊情況通報 微博截圖

  2017年8月21日11時6分,漢壽縣株木山街道居民趙某(男,31歲)駕駛湘J38**6未年檢未保險的二輪摩托車,途徑漢壽大道人民醫院新址對面路段時,撞上道路隔離帶的花壇而發生自翻事故。因傷勢嚴重,趙某於當日21時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生後,交警部門做了大量調查取證和解釋工作。

  8月22日8時,趙某友、趙某美等數名死者親友不顧民警的勸説與警告,強行將屍體擺放在交警大隊門口,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在多方勸説無效的情況下,現場民警果斷處置,依法將主要違法嫌疑人趙某友、趙某美傳喚至縣局執法辦案區。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違法人員趙某友、趙某美

  經詢問,違法嫌疑人趙某友(男,59歲,漢壽縣株木山街道人)、趙某美(女,48歲,漢壽縣坡頭鎮人)如實陳述了將屍體違法停放在交警大隊門口的事實。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提詢違法人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目前,違法行為人趙某友、趙某美因違法停放屍體行為已被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行政拘留。

  在拘留所內,趙某友、趙某美告訴小編:“一時衝動將屍體擺放到交警大隊門口,不僅是對逝者不尊重,還違反法律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真的十分後悔!”

  [警方提醒]

  公民反映訴求,應依法依規進行

  對於違法停放屍體等行為

  公安機關將依法堅決打擊,決不姑息!

  (原題為《【以案説法】“2017.8.22”抬屍堵門事件為首鬧事者已被拘留!》)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天變變”:這種痞子就是想敲竹槓!要嚴厲打擊!

  網友“癲小二”:哈,違法人員自個説了“一時衝動”,你説是為什麼一時衝動?想訛錢,懂不?

  網友“純白之黑”:交警認定死者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網友“小人物”:認真看新聞內容

  網友“小飛俠”:這種情況,早就該刑拘

  網友“whm580107”:我還是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抬屍堵門‘’?總得有個原因吧。

  網友“對方正在輸入...”:無非就是想賴政府 想訛點錢咯 結果交警隊不“配合”定性為自責事故 那還不去堵門啊 這幫發死人財的哪都有 總讓逝者不能善終 實在可恥

  網友“君子之交”:只寫拘留的原因,沒寫堵門的原因。邏輯不通!

  網友“xianlaohu”:這類情況應該判刑!!!建設法制國家,必須對這些流氓無賴行為進行嚴打!

  網友“最愛小天秤”:[警方提醒]“公民反映訴求,應依法依規進行”!真的有用嗎?

  網友“君子之交”:只寫拘留的原因,沒寫堵門的原因。邏輯不通!

  網友“君子之交”:只寫拘留的原因,沒寫堵門的原因。邏輯不通!

  網友“whm580107”:我還是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抬屍堵門‘’?總得有個原因吧。

  (1970-01-01)


  8月12日下午3點,我快步向家中走去,天氣晴好的這個週六無比寧靜,不遠處卻剛剛發生慘劇。六個小時以前,從朋友處聽説昨晚在校園發生新納粹示威事件,但並未留意,直到臨近中午,我打開新聞鏈接,一張年輕男子們集體行納粹軍禮的照片讓我瞬間不寒而慄。

  這是一批白人至上主義者,為了抗議剛剛通過的拆除兩座內戰時南方將領雕像的法案,計劃12日下午在市中心附近的公園舉行集會。事實上,拆除雕像的法案於2017年4月已經通過。其後的5月至7月,村裏已連續發生三次白人至上主義者集會抗議事件。但抗議規模較小,便並未引起足夠關注。而這一次集會由傑森凱瑟勒(Jason Kessler)組織,名為“右翼聯合”(Unite the Right),美國國內3K黨、新納粹(Neo-Nazi)等極端右翼組織成員紛紛前來,定於12日正午時分開始遊行。早上,集會人羣就已經滿聚公園,配備盾牌、槍支。抗議者同樣早早來到現場,多為反種族主義、反納粹相關組織,其中也混雜有當地居民、教會人士,以及人權組織成員。正午一過,現場衝突開始加劇,多人受傷。隨後,州長宣佈進入緊急情況,停止遊行,學校發來郵件,原定今天舉行的一切活動取消,學校進入關閉狀態。窗外不像有任何事情發生的樣子,但臉書時刻更新着不遠處的騷亂。臨近2點,市中心發生汽車衝撞人羣事件,一輛銀灰色轎車以加速度衝下市中心的主幹道,從背後撞向人羣,然後迅速倒車離開現場,四周頓時慘叫哭嚎迭起。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16日晚在弗吉尼亞大學校園發生火炬遊行的地方,大家點燈紀念。圖片來自網絡。

  我開始有些害怕,迅速收拾好東西。出門前,鄭重地戴上了帽子和墨鏡。於是3點鐘,在空無一人的乾燥街道上,我的心中一片混亂,恐懼,與疑惑。

  雕像之爭與雙方的激化

  大選以來美國政界之震動無需贅言,特朗普出乎意料地在底層白人的支持下當選總統,是政界及媒體皆未曾想到的情況。其後相關討論一直延續至今。組織這次集會的“右翼聯合”看似也是這種對立的體現。而令我不解的是,為何參與者除了所謂的“紅脖子”底層白人,還有許多普通青年?夏洛茨維爾只是多地拆除雕像風潮的其中一處,但為何卻成為事態迅速升級的起點?3K黨和新納粹這樣的極端組織與自詡為“另類右翼”(alt right)之人又有什麼不一樣?

  席捲美國的拆除內戰南方邦聯紀念雕像的風潮始於兩年前,由各地人權組織發起,回應2015年發生在南卡羅來納州的白人極端主義者迪蘭魯夫(Dylann Roof)在教堂殺害九名非裔之慘案。截至今年4月,已有至少60處與南方邦聯相關的紀念物被移除或重新命名。而此次風潮所引發的爭論主要在於拆除雕像的合法性。支持拆除者強調邦聯紀念物是對美國種族多樣性與平等性的冒犯,是美國恥辱歷史的象徵物,而反對者則認為它們是對內戰中南方各州犧牲戰士的紀念,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不應拆除。這一爭論一直持續。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被塗鴉的雕像。圖片來自網絡。

  夏洛茨維爾的提案早在2015年便已遞交,卻到今年4月方才通過。這與期間發生的多重爭議有關。提出提案的非裔理事維斯貝拉邁(Wes Bellamy)來自南方的亞特蘭大,屬於呼籲黑人平權中較為強勢的代表,一直積極推動提案通過。但支持拆除雕像的合法性不斷遭到質疑。一方面,此次拆除的雕像分別屬於將領羅伯特李(Robert E. Lee)與外號“石牆”的托馬斯傑克遜(Thomas Jackson)。羅伯特雖為南方將領,但在戰前已公開反對奴隸制,內戰爆發後因鄉土情結迴歸南方領導戰爭,多次取勝。在戰局南北懸殊越來越大之後,為保護當地羣眾主動投降,可謂得到內戰南北雙方共同認可,被後世視作軍人典範。人們對於拆除李將軍雕像的必要性存在爭議。而去年夏天,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活動組織在李將軍紀念公園塗鴉雕像,情況不斷惡化。“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正是8月12日這次事件中表現最為激烈的反對派組織。該組織成立於2013年,也是對早先發生的黑人遭受不公待遇事件的回應,影響廣泛。該組織的聯合創始人艾麗西亞加爾扎(Alicia Garza)去年10月在夏洛茨維爾曾舉行演講,卻受到時任弗吉尼亞大學客座講師的道格拉斯穆爾(Douglas Muir)在推特上的抨擊。穆爾認為加爾扎的言論過分,“黑人的命也是命”組織的理念體現的是另外一種種族主義。因為言辭過於激烈,穆爾最後以停職收場。貝拉邁也曾組織抗議活動,公開抵制穆爾所開餐廳。此事隨後被此次“右翼聯合”集會的組織者——博主傑森凱瑟勒得知。凱瑟勒人肉貝拉邁的社交平台後,發現其推文中多次出現侮辱白人女性言論,便開始口誅筆伐,輿論一片譁然,貝拉邁因此引咎辭職。

  在這一系列事件的催化下,今年4月提案通過後,矛盾正式激化。凱瑟勒決定召集一次集會,公開反對拆除雕像法案。基於美國言論自由之特點,活動申請得到通過。故事發展到這裏,這次集會仍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8月11日開始的事情卻大大偏離了凱瑟勒的申請中所提到的訴求,此次集會的目的性與破壞性讓這件事情的本質發生了根本變化。身邊同學都知道12日將要發生的遊行,但從未有人聽説過11日晚上的集會信息。而美國各報紙對居民的採訪也證明,人們對於11日晚上的事一無所知。但也有人提到,在網上聽説遊行人羣將於週五晚上製造“驚喜”。根據NBC的信息,當晚8點左右,一名記者收到此次事件的組織者之一、極右白人種族主義者理查德斯賓塞的信息,稱“9點一過,無名草坪(弗吉尼亞大學草坪)見。如果我是你,今晚我將在校園附近”。而事後再看凱瑟勒接受當地電台採訪時對此事作出的描述,也可看出發現雕像僅僅是這次集會的由頭而已。“我們嘗試組織的是一次關於支持白人的遊行。所謂的‘政治正確’做得過了頭,唯一的還擊方法就是為了我們自身的利益站出來……移民正在對我們的文明造成負面影響。”

  不論是11日晚,還是12日的正式集會,“雕像”的意味被迅速碾壓。

  事件之後:“用愛發電”的校園

  當天晚上,估計是因為國內報道將這次事件形容為“暴動”,我開始陸續收到家人和朋友的信息。實際上除了事件發生區域,城裏其他地方並未受到過多影響。隔天,來自外州的右翼勢力便逐漸撤離小城,夏洛茨維爾也逐漸恢復往日寧靜。我也開始看到學校各院系和各學生組織紛紛發表的公開信,譴責此次暴力事件與右翼組織,呼喚愛、多樣性與包容性。UVA著名的塗鴉牆上也已換做“仇恨在這裏無處藏身,我們選擇愛”。當地居民紛紛來到事件發生地,向事件遇難的海瑟敬花祭奠,同時自發遊行,抗議外州右翼勢力的行徑,表達當地對和平的追求。然而,慘劇卻並非就此收場,事件各方與美國政壇仍就此事打得不可開交。特朗普最早的回應中將遊行中的暴力形容為一場悲劇,由“多方”造成,卻並未對事件中的極右勢力暴力行徑及納粹主義做出批判。這樣的態度引起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及普通民眾的極大不滿與失望。身邊友人也都持相似觀點,學校師生更是非常憤慨極右組織在最能代表學校歷史與傑斐遜之辦學理念的歷史建築羣的暴力遊行行為。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UVA13日的塗鴉牆,圖片由作者提供。

  但與此同時,支持白人至上主義者的聲音不斷出現。極右代表理查德斯班瑟(Richard Spenser)在事件發生後曾上傳一段錄像,聲稱自己只是為了組織一次和平集會,並繼續釋放恐怖信號,宣稱他們會捲土重來,“燒紅”弗吉尼亞大學與夏洛茨維爾的土地。左派當中也不乏持有過激立場之人,痛罵白人至上主義者之時也一道否認了“中間立場”的存在。此次遊行組織者凱瑟勒原定於13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一些抗議人士羣情憤慨,出現攻擊行為,凱瑟勒被迫退場。“以暴制暴”是否合理又在網上引發新一輪爭論。同時,美國各地出現抗議者私自毀壞內戰南方邦聯州雕像的行為。一座座雕像或應聲倒地,或被塗鴉遍佈全身。

  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我此時更加想知道的是,作為留學生自己身處的環境究竟如何。我首先在學校各方的迅速回應中找到一絲安全,大家在抨擊白人至上主義者的同時,沒有忘記強調對種族多樣性的擁抱與認可。學校各院系、學生組織紛紛發出自己的聲音,嚴厲譴責極右勢力,呼籲大家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暴力。而若不是學校進入緊急狀態,事發當天下午原定有一系列針對右翼集會發起的討論活動。作為學校標誌之一的塗鴉牆在14日被改為“歡迎國際學生”。而通過進一步的報道,我得知參與集會的極右勢力大多來自外州,許多人其實是“職業活動家”。州長就此事所作出的聲明中嚴厲指出讓這些人永遠不要再踏入弗吉尼亞州。再者,城裏的居民也紛紛發聲,譴責白人至上主義者。諸如“弗吉尼亞屬於有愛之人,而非種族主義者”(Virginia is for lovers, not racists)的牌子隨處可見。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14日的塗鴉牆,圖片由作者提供。

  “這就是我們的美國”

  在一切漸趨平息的時候,我看到了系裏唯一一名非裔美國同學的文章,許多冷冰冰的政治觀點以一種更微妙卻也更強烈的方式進入我的個人經驗。凱文(Kevin)生長於費城,一路成績優異,去年在弗吉尼亞大學開始自己的博士生涯,研究美國藝術中的種族批判理論。對他來説,這次事件讓他所費解的不是為何發生這樣的事件,而是事後大家為何表現出如此的驚訝。他不理解人們為什麼會紛紛轉發“這不是我們的夏洛茨維爾”、“這不是我們的美國”、“還我平靜”一類的心情。在他看來,“這就是我們的美國”,沒有任何值得驚訝的地方。美國取消種族隔離不過短短几十年,當下社會的各個方面一直存在嚴重的種族偏見與歧視,夏洛茨維爾事件只是這些問題以新的模樣又一次捲土而來,又一次激化。作為一名非裔美國人,在他長大的過程中早已經歷過各種顯性和隱性的歧視。即便生活富足的夏洛茨維爾並非種族問題“偏愛”的地方,卻也並非黑人的樂土。就他過去一年的生活而言,除了圍繞拆除雕像提案所引發的一系列衝突,去年年末美國大選出人意料的結果早就預示了今天美國面臨的混亂與衝突。而他在生活中偶有遇到的歧視性言語,還有學校先前發生的幾起歧視性事件,都進一步“合理化”了這次事件的發生。而凱文在“這不是美國”類似的呼籲聲中,似乎看到了一種規避問題、紙上談兵的態度。否定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承認“這就是美國”,承認美國一直面臨嚴重的政治分裂與種族歧視問題,承認司法與警察系統中的諸多弊端,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

  凱文的聲音並非孤立,他的平靜與反思是許多師生的狀態,也是目前反思這次事件的一個重要方向。學校歷史系教授布萊恩鮑洛格在接受採訪時説道,“當我們這些生於二戰之後的人在相信歷史總是向着光明前進時,反移民、推崇種族主義的3K黨卻在同一時間不斷招兵買馬,更新換代。”而許多“白人”的聲音也在告訴大家,“這就是我們的美國,我們這些白人感到“震驚”的原因只是我們一直沒有認真傾聽,我們其實在無意識中或多或少都參與過“隱蔽的白人至上主義”(covert supremacy)。”

  弗吉尼亞大學也在做出同樣的反思。在與負責視覺材料中心的丹(Dan)討論此次事件時,他告訴我學校在事件後緊急召集了幾次討論會,作為教職人員他一直參與其中。目前所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大學對學生進行的種族問題相關的教育是否充分,是否有效?作為白人佔主導的學校,我們對種族相關問題的關注是否足夠?尤其考慮到此次集會的組織者傑森凱瑟勒正是弗吉尼亞大學心理學系2009年的畢業生,學校試圖弄明白學校教育與凱瑟勒的行為是否具有直接關係。作為全美排名第二的公立大學,弗吉尼亞大學擁有將近三百年的悠久歷史,也因其創始人傑斐遜與美國曆史的關係在美國東部可謂“老牌名校”。但是正如弗吉尼亞州的特色,弗吉尼亞大學學生也多來自白人家庭。以本科生為例,全校95%以上的學生來自本土,其中超過60%是白人學生,非裔只佔百分之六(生源的種族構成圖)。而不論族裔,大多數學生來自“保留了美國傳統南方生活”的弗吉尼亞州本地,由於弗吉尼亞大學的入學難度,這些得以入學的學生也多來自有力量支持良好教育的家庭。這樣一所以白人為主的學校似乎沒有什麼種族衝突發生的土壤,但也並非沒有可能成為醖釀“隱蔽的白人至上主義”(covert supremacy)、“無意識的歧視”的温牀。

  在這裏生活的幾年中,我並未感受到怎樣的歧視,但也卻實在體會到了學校文化突出的同質性與單一性,從衣着、社交方式、到娛樂方式。借系裏一位教授的話來形容,許多來自當地中產家庭的白人學生從小生活環境簡單,對世界的瞭解深深地建立在中產階級的思想體系上,對美國的種族和階層問題了解非常有限。而大學期間他們依舊是環境中的主流,若不主動尋找,依舊缺乏與其他種族和文化進行交流的機會。而這種對對方的“無知”,也許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便容易引發“隱藏的白人至上主義”。

  學校將在下週迎來新的學期,作為助教,我在幾天後也收到了系裏發來的有關“如何在課堂上談論極右暴力”的分享資料。學校將此次事件作為一次讓我們開誠佈公地討論政治與種族問題的契機,或許會在開學第一週組織專門的討論與寫作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並且向學校和老師尋求相關幫助。正如一位教授所言,我們需要跳出以往的教學圭臬,為學生提供發問的機會,而非答案。同時,不要評判他們的問題,而是引導。

  弗吉尼亞州的夏城:萬紅叢中一點藍

  那麼,事件過後的夏洛茨維爾又是怎樣一番景象?早在去年深秋,美國大選特朗普出人意料的獲勝就已將美國社會階層、種族與政局的分裂展現的一覽無遺。保守黨大舉獲勝,“沉默的美國底層白人”出人意料地倒向特朗普,狠狠甩了主流媒體一個響亮的耳光。而夏洛茨維爾周遭居民也屬於無限震驚的這一方。弗吉尼亞州地處美國中部,但在政治傳統上屬於支持共和黨的保守南部地區,內戰時亦屬於南方邦聯。但夏洛茨維爾則屬於“萬紅叢中一點藍”(圖),作為美國排名第二的公立大學所在的大學城,居民多為知識分子、專業人士為主的中產階級和支持民主自由的學生,可謂支持民主黨的大本營。筆者所在院系的師生幾乎沒有共和黨,初選時也多是典型的左派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支持者。大選結果出來當天,舉繫上下一片黯淡,無處不在討論前一晚在電視前看到民主黨節節敗退時的憤怒與無力。原本平靜祥和的大學城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整個美國迅速右轉、種族衝突日漸嚴重的過程。可想而知,在這樣一個民主黨為主的小城進行極右集會,其轟動效果只會更甚。極右分子斯賓塞在11日晚“突襲”遊行前向記者發信通報的行為,也明顯説明這次集會“不嫌事大”的計劃性與目的性。

  事後,一些對當地居民的採訪還提到,小城近年來貧富差距不斷增大,階層差距也愈發明顯,或許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族裔之間的關係。身處校園,每日繁忙,我對整個城市的認識其實非常有限。然而看到這樣的報道卻也不覺意外。與周遭的農業田園景象不同,夏洛茨維爾本身的城市生活富足,教學醫療條件先進,文化活動豐富,每年電影節、書展、戲劇表演等各式活動豐富多彩。這裏也不斷成為中上層階級退休後的理想生活地點。但是,參加此類活動的人羣似乎只侷限於中產階級。它為人所稱道的生活方式似乎很少涉及主流話語之外的人羣。而這種分化卻並非源於族裔之分。生活在夏洛茨維爾的不多的非裔中,其實不乏生活富足的專業人士。而那些掙扎在貧困中的“底層”,也並不僅僅是非裔、墨裔,更有土生土長與此的“紅脖子”。我在夏洛茨維爾第一年的室友是學校醫學院的碩士生,同時也是熱愛公共醫療與支教的“嬉皮士”,常年在貧困社區活動。她曾帶我去過當地一個名為“要食物不要炸彈”的發放免費食物的公益活動。食物一般來自各大超市,因為品相或保質期將近等問題免費發放。這一活動源於1980年發生在波士頓的抗議建立核電站運動。而我所記住的大概是各式各樣的領取救濟的居民。其中佔多數的實屬白人。他們代表的,應當就是那些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利益受損的人羣,那些在信息化時代和全球化時代被丟下的人羣。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事後當地商家的態度,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來自日常生活的經驗非常容易流於片面,但是看到的這些零碎畫面卻一再顛覆我腦海中對周遭美國社會問題的宏觀描述。但大選以來暴露出來的美國階層分化嚴重問題的確也在身邊上演。夏洛茨維爾的種族問題一定程度上“不敵”更為劇烈的階層分化問題。當大家紛紛譴責那些來自外州的蓄意挑事的極右勢力時,是否遺忘了人羣中那些毫無特色、過目即忘的本地面孔?不論是一眼就可辨識的底層“紅脖子”,荷槍實彈的軍事迷,還是那些無異於你我的普通上班族,夏洛茨維爾本地依舊有這樣的人羣存在。若不談當地居民的安全問題,這種“內外”分隔對於看待這次事件並沒有實際意義。當因為相似的無奈與憤怒被點燃,他們的反應或許不再區別於肯塔基還是弗吉尼亞。那個突然衝撞人羣的來自俄亥俄州的年輕人詹姆斯菲爾斯(James Alex Fields),在下一個城市就會變成弗吉尼亞州人、佐治亞州人……事發當天現場,白人種族主義者克里斯托弗坎特維爾(Christopher Cantwell)面對VICE新聞的鏡頭,不屑一顧地傳遞着這樣的信息:我們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這樣一個機會,讓散佈在各地的“被壓迫的白人”看到我們。這樣我們才能聚集在一起,組織在一起。這只是一個起點。

  什麼的起點?夏洛茨維爾在這一天被選為修羅場,可以源自多種多樣的原因,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解釋。但為何是夏洛茨維爾這一問題並非最核心的那個問題,正如凱文認為這次事件沒有任何值得驚訝的一樣,我們該思考的更應該是整個事件中的各種聲音來自什麼樣的地方,緣何發出,這些聲音的交織糾纏如何一步步令事態惡化,以及他們將發散向何方。《聖經》中的索多瑪與蛾摩拉可以是你我身邊任意一座城市,只需將罪惡之人引向那裏。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被社會經濟的發展所“丟下”的這批美國白人,在絕望中接過魔鬼梅非斯特的邀約,配上十字軍的盾牌,舉起納粹德國的手和3K黨的火炬慢慢走來。魔鬼説,是那些外來者給你帶來不幸,他們都生得與你不同,很好辨認。而在抨擊他們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他們一開始的合理訴求不斷激化成為向魔鬼尋求解藥的過程中,美國政治與經濟的領導人羣又做了什麼努力。

  那麼,美國社會經歷的這場階層撕裂對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何影響?受限於我的社交圈之狹隘,事件發生後,我直觀感受到的反應幾乎都來自學校師生和已工作的美國年輕人,無一例外非常激烈,尤其對於右翼勢力闖入學校這一事情。但是更為廣泛的美國社會怎麼看待這樣的事情?這個問題在事件之後發生的批判“黑人的命也是命”組織的言論中似乎可以見到一些端倪。該組織因為激進的行為方式、拆除雕像引發的爭議,以及夏洛茨維爾事件中非裔貝拉邁侮辱白人言論的醜聞被推上風口浪尖。不少人認為該組織實際上代表了一種反向的種族主義,對黑人權利的強調其實也會帶來同樣的種族分隔。我的許多中國留學生朋友以及國內的很多聲音也對這個組織表示出否定,將其譯為“黑命貴”,諷刺之意可見一斑。然而這種批判聲在我周遭的師生處卻沒有什麼市場。大家的關注點仍然集中對極右勢力的抨擊之上。批判極右勢力沒有任何可以商量的餘地,但是大家對於拆除雕像一事引發的爭議,以及反對派組織一些激進行為所表現出來的集體沉默,究竟應該如何理解?就拆除雕像一事,我在私下聽到過不少質疑的聲音,但並未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身邊美國同學的討論。我或許可以理解的是,對於我的同學來説,這些問題所持有的態度不是值得拿到社交媒體上進行分享的內容。以及在極右暴力帶來的傷痛之下,這樣的問題可以稍稍靠邊。這讓我不免想到有關大學校園政治正確問題的爭論。

  美國社會的政治正確原則與對社會自由和文化多元的追求密不可分。但是近年來,保守派多次指責美國大學存在過度“政治正確”的問題,導致有些問題無法得到討論。有關大選立場、少數族裔、女權、LGBTQ組織等話題上的觀點似乎因為政治正確而提前被預設。夏洛茨維爾拆除雕像一事所牽扯到的非裔理事貝拉邁與弗吉尼亞大學講師穆爾之爭中,穆爾因為推特上的過激言論被學校停職一事是否也是這一現象的註腳呢?

  面對極端勢力,我們還要堅持言論自由嗎?

  而美國大學與政壇關於“政治正確”的探討常常與“言論自由”掛鈎。今年年初,美國保守派網站“巴萊布特新聞網”右派編輯米羅亞諾伯羅斯(Milo Yiannopoulos)原定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舉行的演講引發大規模抗議,最後演變為暴力衝突。被認為是“種族主義者”的學者查爾斯莫瑞(Charles Murray)在著名的文理學院米德貝雷(Middlebury College)進行演講時,遭到數百人抗議,被迫離開。這兩起事件引起美國社會對於政治正確是否損害言論自由的爭論。支持派認為,這些抗議活動阻礙演講進行的行為是對言論自由的一種損害。而其背後則體現的是美國高校在政治上普遍左傾,過度強調政治正確的問題。甚至,持右派觀點會成為在美國尋找教職的阻礙。而反對者也指出,雖然暴力事件不應縱容,但是抗議本身沒有錯,並且也是一種言論自由的體現。這兩次抗議中的演講人所持觀點充滿歧視,不應為社會所包容。芝加哥大學對這兩次演講事件間接做出的回應也引來不同爭議。在去年秋季學期伊始,芝加哥大學在發給新生的郵件中直接指出“出於保護學術自由的承諾,我們絕不支持任何所謂的觸發警報,我們不會因為演講者發言內容的爭議性而取消演講……”有人認為這是對政治正確的一種反擊,有人則評論這是對於學術機構言論自由和思想交流的反向保護。

  同樣的反思在這次夏洛茨維爾事件之後也重新回到大家的視野。事件發生之後,人們一度質疑為何右翼可以舉着火把長驅直入學校歷史核心區域。校長特蕾莎蘇利文(Teresa A. Sullivan)在其後發佈的公開信中做出解釋,弗吉尼亞大學作為一所公立學校,必須遵守法律規定,賦予公眾進入學校室外空間的權利。週五下午,警方在聽聞可能發生的遊行之後,迅速出警學校。但是右翼聯合遊行者卻為按照提及的路線在學校外圍活動,而是直接來到學校正中心區域。那麼當右翼聯合已經違法,那麼是否還需堅持言論自由,允許他們繼續集會遊行?當遊行示威的人羣以臭名昭著的種族主義分子、新納粹、3K黨成員為主,高喊着充滿仇恨的納粹口號、藐視當地政府解散活動的要求之時,“言論自由”成為“攻擊言論”,是否還匹配“自由”一詞?

  學校媒體研究領域的教授希瓦(Siva Vaidhyanathan)在發表於紐約時報上的文章中給出這樣的答案:“這絕非‘自由言論’。它從來都不是。當有人揮舞着火把去任意欺凌那些他們所反對的人時,何來‘自由言論’。你永遠無法與荷槍實彈的人進行平等對話。這些納粹主義分子週六像我們明確地傳達了他們的意圖:這次事件就是他們關於‘血統與土地’的爭奪。他們動真格了,而我們也意義。”在學校分享的關於如何與學生談論此次事件的材料當中,有關“言論自由”的話題也在其列。如何定義言論自由,不僅關涉學校如何反擊暴力言論的侵擾,也關涉着如何真正自由開放地談論敏感問題。因為這才是反思與解決問題的真正開始。

  同時,在否定極右勢力這次的集會符合“言論自由”之要求時,另一種曾被視作禁忌的言論也開始被賦予一定“自由”。前文提到,學校要求老師在新學期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談論此次事件的機會。這其實是可能帶來爭議的舉動。一般而言,課堂內是否可以談論政治一直是爭議話題。美國大學默認老師在學校的課堂上不應當公開討論自己的政治觀點,不應向學生傳遞相關言論。1996年的教育法第406和407條明確禁止學校進行任何宣傳黨派政治觀點的行為。這樣的規定旨在規避由於教師所天然帶有的權威性以及説服力,學生可能受到的影響。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羣情激昂,言論分化問題嚴重,學校不可避免成為前沿陣地,《衞報》等多家媒體就對教師是否可以在課堂上談論政治做出了接連報道,主要關注當課堂上出現不可避免的政治話題時,如何界定其內容合適與否。此次事件中,對極右分子的暴力集會及其口號的評價已經成形,不會出現教師是否應該談論這一話題的問題。但是,學校希望通過這樣的舉措打開敏感議題的討論空間的旨意,可以説是對課堂政治討論這一話題的又一次反思。

  不論是為白人社會所忽視的身邊的種族問題和極右勢力,還是在政治正確下未能得到充分討論的個人觀點,這些房間裏的大象,並不會因為否認而就此消失。如何打破這種沉默和敏感,開啓對話,成為人們需要探討的話題。“沒有仇恨,沒有恐懼”(No fate, no fear)並非問題的全部答案。美好的寄語不應就此埋葬了反思問題的機會。只有直面問題並積極解決問題,才不會讓鮮活的生命白白流逝,悲劇一再重演。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雲麓”:本來一直對澎湃有好感,但這次引用了別人的照片為何不標註版權?candlelight vigil 是 Casey Kilmartin 拍攝的。

  網友“Mhmd”:話題凸顯美國社會的關注點。

  網友“Chysh007”:很全面!

  (1970-01-01)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8月25日,在位於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警察封鎖一間教室。。

  新華網堪培拉8月25日消息,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25日説,經向警方和校方瞭解,當天在首都堪培拉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生的校園襲擊事件中有中國留學生受傷。

  據澳首都地區警察局發佈的信息,25日上午,一名18歲男生從教室座位上起身,用一根棒球棒擊打同學和輔導助教,造成4人受傷。目前傷者中兩人已出院,另外兩人有骨折等傷情,需要第二天手術,但無生命危險。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醫護人員對受傷學生進行救治(視頻截圖)。

  受傷4人身份均為學生,其中1人擔任這門課程的輔導助教。4人均自稱來自中國大陸。目前中國大使館仍在與校方和警方核實部分人員的身份信息。

  兩名仍在醫院的受傷學生向新華社記者介紹説,當時教室裏有20多人,是學習統計學課程的大學本科一年級學生,其中以中國學生居多。襲擊者毫無徵兆地從離自己座位最近的地方開始攻擊,一邊用球棒隨意擊打同學,一邊走向輔導助教,嘴裏還大喊大叫。在場學生合力將襲擊者控制住。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救治現場圖

  受傷學生説,這門統計學課程是商學院很多專業的必修課,來上課的同學來自不同專業。剛剛開學3周,同學之間並不熟悉,甚至並不認識,也無法確定以前是否見過襲擊者。

  襲擊發生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及時啓動領保應急機制,教育處、領事部有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趕到學校,瞭解核實情況,並赴醫院看望受傷學生,向其提供相關領事協助。使館敦促澳方及時調查、公正處理該案件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切實保護在澳中國留學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被警察封鎖的

  一間教室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領館再次提醒在澳中國公民注意安全,如遇緊急情況,及時聯繫當地警方和中國駐澳使領館。

  澳大利亞警方聲明説,調查仍在進行中,目前還不能確定襲擊者的作案動機。

  (原題為《澳大利亞大學襲擊事件中有中國學生受傷》)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空白”:其實很簡單 哪好都不如《家》好 外面再好 那是《別人》的世界

  網友“天變變”:就想知道襲擊者的身份!

  網友“阿成”:澳洲高校辱華不斷,國人受歧視事件不斷,這次更受到暴擊攻擊!一定要齊聲譴責!!

  網友“3212311632”:我外交機構必須要求澳大利亞政府嚴懲行兇者,並向社會公示處理結果。這是一起很明顯的針對中國人的犯罪,必須嚴懲。同時對受傷的同袍表示慰問!

  網友“小鎮勇者”:不知道是不是故意不寫

  網友“説良心話”:襲擊者是哪裏人

  網友“北大荒”:無語

  網友“説良心話”:襲擊者是哪裏人

  (1970-01-01)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經濟時報》網站截圖

  8月5日,有媒體報道稱,印度總理莫迪在“防止衝突及環境意識的全球倡議”會議上説:“對話是解決中印洞朗衝突的唯一方法。”

  經人民日報客户端記者通過收看莫迪講話視頻並核實英文原文,莫迪並未在演講中提及洞朗,對話解決衝突沒有特指某一事件。莫迪在仰光舉行的這一會議上説,“在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的21世紀,大家共同面臨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我非常有信心地説,一定能從亞洲最古老的傳統——對話和辯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目前印度只有今日印度等極少數媒體將莫迪講話與洞朗事件相聯繫。

  (原題為《人民日報駐印度記者核實:莫迪並未就洞朗問題直接發聲》)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李廣杏”:這個人就是一個膽小鬼!錯誤都沒勇氣承認真是印度之不幸!印度民眾之不幸!為了自己和一幫政客的私利拿印度人民及他們的孩子做中國的炮灰來實現他們的一己之私實是不識實務!罪大惡極之蠢才也!

  網友“沛霖”:不要小瞧他,如果一無是處也嗨不到那個位置。。。

  網友“浩楓”:如果我軍進入新德里,也可以與印方對話一下……

  網友“霧簾幽嵐”:在自己家中搞建設,為什麼事先需要取得外人高興?

  網友“多彩貴州”:任何跟中國對抗的域外圖謀勢力都是紙老虎,中國曆經十幾年浴血奮戰,艱苦卓絕鬥爭,無數先輩們前赴後繼,犧牲無數先輩們的生命才建立起來的新中國,決不容許任何域外圖謀勢力踐踏中國領土主權,侮辱中國國家尊嚴,我們從不好戰搞擴張,但是我們從不畏懼戰爭,為了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為了中國人民不在遭受殘酷無情的戰亂生靈塗炭,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榮譽,讓我們以中國人的尊嚴宣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決不輕饒

  網友“紅天”:調兵、演習,最後通碟把戰士們的熱情徹底燃起來了,一定要打,至少揮一拳,不然會自傷身體。

  網友“wu”:在洞朗地區打仗我方可能會吃虧,那個地方地勢相對低,三面被印軍居高臨下包圍,而且他蓄謀已久,有備而來,有局部的絕對優勢,不妨可以把主戰場改在山南地區。

  網友“deer”:入侵他國是對話姿態?反對一切以武力威脅開展的對話!

  網友“西部艦隊”:最古老的傳統?那你越界咋回事?

  網友“心問臉薄”:印度入侵洞廊,是我們的一個機會。不可錯過。打一下,可以取得一石多鳥的效果。

  網友“Daniel Z”:沒有誠意!這個人面相就很有野心、心術不正的樣子。

  (1970-01-0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54 字。

轉載請註明: 郭敬明事件是真的嗎? 他7年前與李楓的這張合照, 説明不少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