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民國時期的春運大潮“連針插不進一枝了”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八卦

  導讀:民國時期,鐵路已經成為大眾化交通工具。那會兒在外地上班、求學的人也已經非常多。因此,春節前後,民國鐵路客流也非常大,鐵路當局也採取了一些針對性措施,開始了中國最早的春運。

  筆者查詢鐵路檔案史料,現在能找到的關於民國“春運”最早的資料是1927年廣三(廣州至三水)鐵路管理局上呈交通部的一份呈報。呈報説:“查每歲舊曆年關,以習俗相沿,行旅往來,為數甚重。本局為便利搭客起見,向於其時加開快車一次。”後文詳細羅列了具體的加車安排,大概是農曆臘月二十六到二十八日加開列車一次。從這份檔案可以看出,民國時期鐵路已經開始在春節期間加開“臨客”。這種安排早已實行多年,不是什麼新鮮事。

  南京上海間鐵路春運何時開始

  1934年春節前夕,京滬(南京至上海)鐵路管理局也向社會公佈了過年期間的加開“臨客”方案:“當局以廢歷(國民政府廢除農曆,故稱為“廢歷”)年關已屆,一般內地旅滬人士,多返原籍,度其快樂之新年。連日紛紛離滬者,倍多於平時。特自二月八日起在京滬路上加開三四等車一班,以資調劑。惟施行以來,依然擁擠不堪。故決自十日至十三日止,復加開自滬至錫之特快車一班。”查查萬年曆,1934年的2月8日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五,京滬鐵路的春運從這一天正式開始。1947年春節期間,津浦鐵路也特別加開了“還鄉”專車,專車的開行時間是1月14日起到21日(臘月二十三到除夕)。


  1936年過年期間,京滬鐵路局同樣在春節前後加開臨客。而且,鐵路針對上海“工廠林立,勞工眾盛”的實際情況,特意組織工作人員到各個工廠,將加車的具體安排及時刻表送到工人手中,以方便他們乘車。這説明當時的京滬鐵路(南京至上海間)已經有了春運便民服務。民國春運時間很短。廣三鐵路春運只有三天時間,後期的京滬、津浦等鐵路春運時間稍長,也不過七天。而且均安排在除夕前,過完年後一般不再加開臨客。這顯然是因為春節後的客流與春節前相比,不太集中,鐵路難以把握。

  民國春運客流量非常有限,民國的大部分時間,“春節”並不是法定假期。各大學校、機關春節不放假。通過翻看季羨林、夏鼐等人讀大學期間的日記就能看出來,當時的大學生,尤其是學校與家較遠的學生,寒假一般都不回家過年。民國春運的乘客主要是各種小生產者、小商人等,且以短途客流為主。李同愈的小説《平浦列車》就為我們描述了當時的旅客羣體:“日子離新年只有一禮拜了,誰不想回家裏快快樂樂吃一頓團圓飯?拉車的也好、做夥計的也好、做工的也好,既然大家都有一個家在鄉下,一到殘年,就本能地想回家去。”

  民國作家李同愈的小説《平浦列車》寫的也是“春運”期間的故事。離過年還有一禮拜,一趟從北平開來的列車剛剛駛入天津車站,還沒停穩,月台上的乘客就像螞蟻般一擁而上,“每一節三等車中都擠得滿滿的了。從來沒見過這樣擠法,連針插不進一枝了。第一批擠上去的是精壯的年輕漢子,他們的身體像一堆貨物,塞在車廂的走道間,彼此直着脖子站着。第二批擠上去的就只好站在靠門口的地方,把車門都撐住了,沒有法子關閉。其餘的呢,就只好擠在車廂外的站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