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史上五大神秘“空中巨霸”

  如果提到動物界的巨霸,人們首選肯定是恐龍,如果説空中巨霸,估計大家就不曉得了。小編盤點了史上五大神秘的“空中巨霸”,其中一種神秘的遠古巨型鳥,生活在新西蘭島上的哈斯特鷹,其翼展可達到3米,甚至會捕捉生活在高山地區的兒童。

  1.新西蘭食人鳥

  500多年前的新西蘭島並不存在陸地哺乳動物,比如:老虎、狼或其他掠食性哺乳動物,只是生存着一些體型很小的蝙蝠。在人類抵達新西蘭島嶼之前,島嶼叢林中充滿着各種鳥類,而體型巨大的哈斯特鷹就是該區域的統治者。

  哈斯特鷹外形上與現代鷹比較接近,其翼展達到3米長,在大約500年前滅絕消失。它的體重達到18公斤,比現代任何鷹物種的身體都重,也是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鷹。據稱,哈斯特鷹是一種可怕的掠食性動物,它們會俯衝猛撲向不會飛行的鳥類,甚至會捕捉高山地區生活的兒童。

  新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的研究員保羅-施克菲爾德(PaulScofield)和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肯-阿什威爾(KenAshwell)負責這項研究,他們使用計算機CT和CAT掃描重建了這種遠古鷹的大腦、眼睛、耳部和脊髓的體積大小。


  這些考古數據對於研究現代掠食性和食腐性鳥類非常寶貴,這樣可以確定這種滅絕鷹類的生活習性。施克菲爾德教授稱,這項發現非常類似於毛利人的神話故事。這項科學發現與毛利人神話中傳説的pouakai或hokioi巨型鳥十分相似,這是一種能夠從高空俯衝猛撲高山上居住人羣的巨型鳥,完全有能力捕殺小孩子。通常它們棲息在樹上,當潛在的獵物進入視野時,它們會以80公里/小時的速度飛向獵物,用鋒利的爪子深深地抓住獵物。科學家在一些恐鳥的骨骼上也發現哈斯特鷹爪子的痕跡。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這種巨型鳥能夠基於體型非常小的遠古祖先實現快速進化,它們身體發育生長的速度遠超過大腦。他們認為其體型是70-180萬年前更新世早期至中期鳥類的10倍以上。

  2.神風翼龍

  神風翼龍的翼展可達到10米,它們廣泛生活在0.65-1億年前白堊紀末期,現代的鱷魚是它們的近親。它們是曾經在空中最大的動物,其身高與長頸鹿相近,膜狀翼展延伸可達到10米以上。在飛行中這種超級動物可運用所有的肢體,飛行時後腿收縮,摺疊的翼展伸展開來。

  沒有牙齒的神風翼龍生活方式長期遭到置疑,起初科學家認為它們非常像禿鷲,它們在腐爛的動物屍體上叼咬腐肉,有時他們會使用較大的鳥喙在地面上尋找食物;之後科學家描述這種巨大飛行爬行動物的生活方式非常像現代海鳥,它們會掠過湖面和海面,從水中捕食魚類。近期,依據對骨骼化石和足跡的分析研究,神風翼龍是站立着捕食,非常像現代的鸛,主要以小霸王龍為食。


  3.大如飛機的鳥類

  這種巨型鳥類的學名叫做“Argentavismagnificens”,其翼展達到7米,生活在600萬年前上中新世時期現今阿根廷境內,它們與現代禿鷲和鸛是近親。

  它的體型非常接近於塞斯納飛機,是迄今發現最大的鳥類之一,它曾翱翔在阿根廷的開闊平原和安第斯山脈山麓,但是科學家長期以來一直置疑它們是如何起飛的。使用現代直升機的原始模型,研究人員描繪出這種巨型鳥是如何飛行,以及如何起飛和着陸。由於體型非常大,其身體太重,難以持續拍打雙翼實現起飛,因此科學家猜測它們的飛行原理接近於滑翔機。它們基於風流滑翔,飛行速度可達到67公里/小時。

  研究人員認為它們需要一個10度斜坡和一個有力助跑平台。它雙腿瞬間爆發速度可達到30公里/小時,滿足了起飛的需要。關於降落,美國杜克大學的生物學家克蒂文-沃格爾(StevenVogel)認為,它可能會像信天翁降落時可能會採取翻滾作為緩衝。


  4.史上特大號昆蟲

  這種遠古特大號昆蟲的學名叫做“Meganeuropsispermiana”,它的翼展能達到70釐米,生活於3億年前二疊紀早期的現今美國境內。它們是蜻蜓的祖先。

  在3億年前的地球是一片温暖、多葉植物叢生的環境,像鷹一般大小的昆蟲在美國中西部史前沼澤上空飛行,主要以飛蠅為食,甚至還食用遠古兩棲動物。那個時期,空氣中氧氣含量較高,佔空氣35%,而現今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僅有21%。很可能是這種生存條件促使超大體型的昆蟲誕生。

  它的外形非常類似於蜻蜓,其翼展超過70釐米,體重近似於烏鴉。


  5.遠古巨鵝

  翼展達到5米的遠古巨鵝,這種遠古巨鵝的學名叫做“Dasornisemuinus”,其翼展超過5米,生活在0.5億年前低始新世時期現今英國境內,它與現代鴨子和鵝是近親。

  遠古巨鵝的生活方式類似於信天翁,它曾掠過英國南部水域,尋找魚類和章魚。它們的掠食範圍遠超過現今任何鳥類,其攻擊力得益於它的鳥喙。它長着由角蛋白構成的偽齒,與現代鳥類鳥喙、人類指甲和頭髮的成份相似,這種偽齒有助於它們能夠更好地掠食獵物。

  趣聞解密點評:其實地球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稀奇古怪的動物,讓人瞠目結舌。以上就是歷史上五種神秘的“空中巨霸”,它們都是已滅絕的物種,除了新西蘭食人鳥,還有神風翼龍、大如飛機的鳥類、能吃兩棲動物的史上特大號昆蟲和翼展5米的遠古巨鵝。


  航空悲劇 小鳥幹掉13名將軍

  全世界經常發生因飛鳥撞擊引起的飛行事故,對於速度較高的噴氣式飛機來説,飛鳥撞擊是極易發生的,然而,即使飛行速度慢得多的直升機,也難以迴避飛鳥的撞擊。如加拿大曾發生過兩架軍用直升機的風檔被迎面襲來的飛鳥擊破後,4名乘員來不及反應就被飛鳥擊中身亡的事故。然而,在所有直升機因飛鳥造成的事故中,最令人震驚的例子則發生在埃及。

  1981年3月2日,在埃及的某一軍用機場,一架米-8型直升機徐徐升上天空。埃及的著名將領、國防部長巴達維中將及其隨行人員一行正準備由埃及的蘇尤赫去埃及與利比亞邊境視察。米-8型直升機是前蘇聯製造的,裝有兩台渦輪噴氣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為12噸,最大時速220公里,航程 360-425公里,可載28名乘客。

  當飛機離開地面15米左右,突然,飛機的心臟發動機出了毛病,機長蓋斯上校盡力操縱飛機,想使情況恢復正常,但是這架飛機怎麼也不聽使喚了。就在起飛僅僅25秒鐘之後,發動機便停止了轉動,直升機開始下墜,到離地面只有6、7米的高度時,直升機失去平衡,撞上了地面的電線杆。


  一瞬間,這架失去升力的重約10噸的龐然大物,像—塊石頭一樣砸到地面上,劇烈的撞擊使油箱爆炸,飛機立即起火燃燒。所有的這一切發生在不到1分鐘的時間裏,為國防部長送行的人還沒有離去,他們眼巴巴地看着這架飛機變成了火海,卻來不及搶救。

  飛機墜地後,機組的4名成員迅速從駕駛艙的裂口處逃了出來,可是坐在客艙裏的人員卻由於濃煙瀰漫,艙門變形無法打開而被活活燒死。只有坐在機艙尾部的一個人,國防部長的秘書馬哈福茲中校,因機尾摔斷後被震出機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遇難的人中,除國防部長巴達維外,還有埃及西部軍區司令、西部軍區參謀長、埃及的工程兵司令、通訊兵司令、後勤部司令、軍事工程部司令、訓練部司令、行政管理部副司令、水域管理部部長、作戰部一名准將等13人,全是埃及軍界的重要人物。


  國防部長巴達維遇難時年僅53歲,埃及總統鑑於他的卓著功勳,下令追升他為元帥,3月3日,在開羅為巴達維將軍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他的棺木上覆蓋着紅、白、黑三色的埃及國旗,用馬拉的炮兵彈藥車運往戰爭烈士陵園安葬。

  這麼多高級將領同時遇難,無疑是埃及武裝部隊的慘重損失,埃及總統倍感震掠,他立即下了一道嚴厲的命令,規定今後一架飛機載運指揮官的人數不得超過4名。如果同時出發較多的高級軍官,必須分乘數架飛機。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直升機墜毀的呢?事後調查表明,原來是一隻鳥被吸入直升機的發動機進氣道,阻礙了發動機的轉動,因而停車,造成事故。一隻鳥能造成13名將軍同時遇難,這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在太空見到啥如此震驚

  作為首次載人飛行遊太空的第一名宇航員,不知道加加林算是幸運還是不幸。太空是人類沒有接觸過的另一個空間,理所應當會存在着一些令人們震驚的畫面,在加加林太空行的108分鐘內,究竟是什麼景象讓他如此驚訝,並導致了他最後離奇的死亡。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零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週,於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薩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區,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

  鮮為人知的是,加加林返回地球后,曾聲稱自己在太空飛行過程中看到了多個不明飛行物!50年前加加林108分鐘的太空飛行震驚了全世界。然而,他在宇宙中究竟看見了什麼,如今卻依然是個謎。加加林曾描述那些飛行物稱:“它們是真實存在的,並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速飛行。如果允許的話,我非常願意多講講我在太空中看到的情形。”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也是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第一次進入太空。這些話是加加林在前蘇聯一項關於宇航員遭遇不明飛行物的研究中所講述的,收錄在一篇名為《前蘇聯UFO機密》的文章裏。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記者布萊恩·格萊施和飛碟研究者喬治·克納普。該文章於1993年發表在美國飛碟研究組織MUFON的飛碟月刊雜誌《MUFONUFOJournal》中。

  加加林之後的許多前蘇聯宇航員都曾遭遇不明飛行物。格萊施和克納普曾前往蘇聯,專門蒐集前蘇聯宇航員遭遇飛碟的信息。一名前蘇聯退休軍官曾向二人稱:“宇航員遭遇不明飛行物的事件大約發生了40起。”如今,這些信息已經被美國國防部掌握。


  宇航員們關於遭遇飛碟的描述充滿傳奇色彩,“起先,宇航員遵照命令跟蹤這些不明飛行物,然後向它們開火。然而,當他們進攻的時候,這些飛碟會加速逃走。宇航員們正準備追擊的時候,飛船就失控並墜毀。”這樣的情況共出現3次,其中2次造成宇航員死亡。這名前蘇聯軍官稱:“後來,宇航員們得到命令,再遇到飛碟的時候立刻改變飛行路線逃走。”

  縱觀蘇聯的載人航天曆史: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緊接着第一次拍攝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然後第一次載人太空飛行,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也是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員——尤里·加加林第一次進入太空……短短4年不到的時間內,蘇聯在太空就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其實蘇聯時期,不管是航空還是軍事,都居世界領先位置。在當時蘇聯有專門的研究小組,查到了很多地球不為人知的秘密。只不過隨着蘇聯的解體,曾經輝煌的國家逐漸沒落,不過當時的研究成果依然有很大的價值。


  揭美絕密太空性愛實驗

  近期,非贏利機構火星基金會計劃2018年派遣一對已婚宇航員夫婦完成501天太空任務,這意味着首例人類太空性生活體驗即將實現。

  漫長的太空旅行或在空間站的工作,宇航員耐不住寂寞乃至荷爾蒙煎熬的可能性是不容忽視的。在為期501天的太空任務中,一個不容迴避的現實問題就是——正值壯年的航天員們,如何解決性生活的需要?

  2000年,在俄羅斯進行的一次國際試驗中,7名男宇航員和1名女宇航員在“和平”號空間站模型內共同工作、生活了8個月,在此過程中,寂寞的男宇航員為了解悶,在牆壁上大量粘貼裸體女人畫像,還有一名俄羅斯男宇航員由於性衝動,強行向女宇航員“索吻”。


  千挑萬選出來的那些宇航員都年輕力壯,生理、心理都是最健康的,當然會有正常的性需求。

  而且,在航天飛行中,宇航員身處狹小的工作生活環境,窗外是漆黑的危險太空,肩負超負荷的工作壓力,缺乏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成功的渴望和死亡的威脅如影隨形,這些都可能使宇航員情緒緊張、壓抑、煩躁、不安和孤獨。而性壓抑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他們的心理狀態。

  如果有女宇航員出現,則能減少男性宇航員的心理壓力,科學家早就説了,適當的性釋放會緩解壓力。

  曾在“和平”號宇宙飛船上呆過14個月的瓦萊裏·波爾雅科夫,返回地面後被問及在太空最想做什麼時,看上去精力旺盛的他一臉壞笑地答道:“我最想做什麼?那還用問?!”

  還有個小秘密,美國太空總署要求宇航員在升空時帶上懷孕自測棒,有關懷孕測試的細節和指引也已經被堂而皇之地寫進了美國太空總署的內部應急及醫療程序文檔中,這無異於默認其宇航員可能有太空性行為。


  難度之高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刺激”、“奇妙”恐怕是大多數人對太空性愛的第一印象,但事實上,要在太空做愛,先得克服重重困難,升入太空的過程首先就是一場體力大消耗,會消耗掉大多數人做愛的熱情。

  你可以回想一下坐過山車時飛速升向高空的感受,那和飛向太空時的感受雖然相似,但要舒服得多,要知道,“神六”用9分多鐘就升入了20萬米高的太空。升空時的加速度非常大,升空大約兩分鐘,它的速度就比最快的子彈還要快,是音速的3倍。

  宇航員被4倍於平常的重力緊緊“按”在座位上,此外,還要忍受火箭激烈而密集的振動。

  這讓人呼吸困難、耳鳴腦漲、胸悶難受的9分多鐘“過山車”只是個開頭,進入太空1小時後,太空人就會開始犯“太空運動病”——由於腦部的前庭不能適應失重環境,太空人會噁心、嘔吐、頭痛和厭食,反應有點像暈車、暈船的“加強版”。


  在這種狀態下,太空人自然會“性趣缺失”。費俊龍就説過,他在進入太空3天后才能睡個好覺。對多數宇航員來説,這股難受勁兒大概也要3天才會自動消失。

  3天看起來不長,但很多太空飛行也就3~5天的長度,等到不難受,恢復“性致”了,太空旅行可能也就到了尾聲了。

  即便扛過了難受的開頭,在太空向異性示好也還是個技術活兒。由於失重,你在太空中觸碰任何東西,都會給它一個力,改變它的速度和方向,所以,男太空人即使只是拍拍女太空人的肩膀,雙方也會被彈向兩個方向,直至碰到其它物體。

  至於其它更復雜的動作,比如前戲,就更成問題了。


  太空性愛之難,還有人類自己製造的麻煩。你想啊,國家花費幾百億元的研究費用、每次十億元左右的發射費用,好不容易把幾個人發射上太空了,還不趕緊觀察個仔細?

  太空艙裏到處都是攝影機,宇航員翻個跟頭都會被拿到電視台討論,扔個飯盒都有數億人盯着看,如果在太空做愛……即便錄像不向公眾公開,但地球上的觀察人員們能通過大屏幕看清航天員的一舉一動,甚至連哪塊肌肉發力都能夠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宇航員還得時刻接受心跳和體温監測。

  恐怕,誰都不想成為太空A片的主角吧!

  有哪些最佳體位可以選

  即便困難重重,愛還是要做的,但怎麼做確實是個傷腦筋的問題。

  法國科普作家皮埃爾·科勒在2007年12月出版的書中披露,美國宇航局已經於1996年在太空飛船上進行過性愛試驗,而嘴硬的俄羅斯人其實也獨立地進行過太空性愛的研究。


  美國宇航局通過計算機模擬,從20種備選做愛姿勢中選擇了10種可行性較高的,讓兩名接受試驗者在失重狀態下進行了嘗試。

  試驗結果表明,只有其中4種做愛姿勢可以不借助其它輔助手段,適宜在失重狀態下使用。

  太空做愛的最大問題,就是大家都會難以自控地“漂”走,想將做愛進行到底,就得抓牢對方不脱手。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使用“69”式,讓雙方分別以手臂抱住對方的大腿,能最大程度地保證雙方的控制力,不至於脱離。

  這個姿勢雖然大受青睞,但由於它是一種非性器官接觸的方式,不可能讓女宇航員受精懷孕。

  “69”式最受青睞

  如果用其它的姿勢,就得藉助“第三者”的協助了。


  第一個辦法是用彈性束帶縛住雙方。

  縛的位置很有講究,如果縛住雙方的腰部,讓雙方採用面對面的傳教士姿勢,會難以命中;如果縛住雙方的臀部,動作也不易實行。

  比較理想的方式是,將女性的大腿與男性的腰部束在一起,使得女性的臀部能正對男性的腹股溝,膝蓋跨過男性的胸部。

  採取這種“女上位”姿勢,雖然還是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女方學會用腳趾頭勾住男方的大腿,下面的事就順利多了。當然,男方有些被動,但總比什麼都幹不了要強多了。

  雖然束帶這種方法看上去不太吸引人,但另一種方法也好不到哪兒去——把一對伴侶裝進一個改造過的睡袋,從睡袋外面把他們圍繞起來。


  如果伴侶們以傳教士方式保持面對面,睡袋套到他們的腰部,或者僅僅套到腳部,這種方法下,雖然親吻、撫摸等前戲的進展都會比較順利,但由於腿部被縛住了,後續關鍵動作就變得很困難。

  如果只縛住一方,讓雙方以傳統姿勢擁抱在一起,再讓女方用腿環繞住男方,那會非常順利。

  但問題是,當雙方快要到達高潮時,總會有一方不由自主地鬆開對方,導致兩個人分離開來,不能繼續進行下去。

  想來,那時那對兒太空人一定很懷念地球重力。

  研究人員對此的解決建議很讓人絕倒——如果雙方練就比較好的控制力,關鍵時刻就不會掉鏈子。

  箇中滋味,誰“做”誰知道

  進入太空後,人體會發生一些變化,包括性器官。由於在太空里人的血壓偏低,血液會變“懶”,懶得再急急忙忙地跑去四肢一類的“偏遠地帶”,它們更願意聚集在心臟附近。

  所以,男性的性器官勃起時,由於供血不足,尺寸會變小。


  因為同樣的原因,人在太空中,軀幹會變大,而四肢會變細,看上去跟浮腫了一樣,缺乏美感,同時,還會因此產生體液轉移反射性多尿,很容易引起脱水。

  如果情人們專注於性事,則會更容易引起嚴重的脱水。

  能否藉助“技巧”來彌補太空帶來的煩惱?

  正如宇航員們所説的,在太空,做什麼動作都會慢一點,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在做愛的時候,動作就能變快。

  太空中身體的動作和在地球上不同,比如在地球上,我們都用腳走路,在太空中行動,基本靠手,所以,要控制自己的動作並不容易,要發揮自己的性技巧,自然也有相當大的難度。

  太空艙的環境恐怕也不適合做愛。它非常狹小,當然這也不算大問題,因為人們能頻頻在汽車後座上做愛當然也就能在太空艙裏做愛。

  但糟糕的是,做愛時,身體周圍的空氣會隨着人體的變化,温度增高,並變得潮濕,由於太空零重力,太空艙裏的空氣不對流,這些又濕又熱的空氣會緊貼着身體,沒有散去的可能,那感覺就像有一塊又潮又熱的毯子裹在身上一樣。


  而且男太空人在太空時間越久,性能力便會越低,而女太空人則有可能喪失受孕能力。

  在所有俄羅斯的女太空人中,只有第一位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回到地球后仍能懷孕生子,她惟一的女兒也是太空中心研究的重點。

  也許,“在太空上做愛”這個想法能大大地讓人興奮,從而使人忽略掉這些不如意也未可知,畢竟,目前還沒有人親口説出在太空做愛的感受。

  也許,即將登空的第一批商業太空遊客中,會有人告訴我們他們的感覺,哪怕是匿名發表在博客上呢。

  但是,這種旅行體驗零重力的時間只有5分鐘,也許等將來能夠上火星的時候,再去體驗一下會更好一些。

  其實美國早就秘密做過在太空性愛的實驗,只是因為其敏感性,這一秘密一直被封存了起來。


  美國秘密進行的太空做愛實驗

  其實“太空做愛”這個想法很早就被提出來了,但因為有違倫理遭到一些人的指責,再加上實驗人員在太空停留時間過短,計劃流產了。

  2001年,美國太空總署打算挑一對有合法夫妻關係的宇航員上天。不久,瓊和馬克進入了太空總署官員們的視線。

  馬克是一名優秀的太空宇航員,而35歲的瓊雖然未上過天,但有着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質。

  經過3個月低重力條件下的夫妻生活訓練後,2001年9月的一天,瓊和馬克一起乘坐航天飛機飛離了地面,到達美國自由號空間站。

  險情:血液都集中到了心臟附近

  可馬克發現,儘管他熱烈響應着妻子的激情,但生殖器的勃起程度,跟地球上相比完全判若兩人。

  起初,他認為狀態不佳,於是決定延長温存的時間。


  他倒過來抱住妻子的雙腿,極盡温柔地親吻她,瓊也採取同樣的姿勢,這是當初實驗過的,能最快地激發熱情,又不易分開。

  短暫的纏綿後,他們的身體迅速燃燒起來,渴望彼此融為一體。但讓人吃驚的是,馬克依然威猛不起來。

  更要命的是,馬克開始感到頭暈眼花,幾乎昏厥,與此同時,研究人員監測到馬克的心跳嚴重異常,緊急呼叫他們停止。

  科學家們發現,在太空裏,整個身體負擔最重的就是心臟,身體血液大部分都集中在心臟附近,這樣導致身體的其他部位血壓降低。

  到達太空將近一個月,他們共做了十多次努力,沒有一次成功。更為糟糕的是,太空生活並沒有過分影響瓊的生理週期,她的例假照常來了。這樣,就浪費了15天時間,10月初是瓊的排卵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馬克的體力重新恢復。

  因為失重,精子無法進入瓊的身體

  瓊明白,在太空特殊的情況下,男人不能戀戰太久,女人的表現非常重要。於是,她要馬克呆在一個固定的位置,自己裸身在空中翻轉,她將一隻大腿纏在他的腰際,另一隻腿勾住他的大腿,手臂緊緊抱住他的頭,將他深埋在自己胸前。


  兩人緊緊抱在一起,然而就在馬克想劇烈運動時,耳邊響起了警告,大幅度的動作容易造成身體脱離,即便不脱離,體力的消耗也會導致他不能堅持到最後。

  沒辦法,馬克只好放慢動作,然而,這樣的動作,始終不能讓高潮來臨,不能產生排精的慾望。

  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體温逐漸上升,由於空氣不能流通,導致周圍的大氣也隨着温度上升,掛在身上的汗珠以及悶熱的空氣,像一牀又濕又熱的被子,蓋在馬克和瓊身上。

  那一刻,令人恐懼的頭暈再次襲來,馬克感覺下身逐漸冷卻。

  為了拯救這來之不易的成功,最後他不顧警告,身體開始劇烈運動。

  終於,一股熱流衝出馬克體外,他因為極度暢快而產生輕微的虛脱,不由自主地放開了妻子,最後的衝撞力,導致瓊迅速地飄離了馬克。


  但馬克立刻就陷入了失望之中,因為他發現大部分精液正像汗珠一樣沾附在他的身上。

  這是因為沒有重力作用,精子不可能噴射,只能一滴一滴地滲出來,由於他與瓊分離過快,大部分精液被帶了出來,留在瓊體內的那點精液,根本不可能導致受孕。

  失敗的實驗被保密一直被封存

  為了不錯過瓊的排卵期,馬克以一個科學家的嚴肅態度來對待太空性愛。他想,在太空裏,人們應該去探索跟地球上完全不同的性愛技巧,以保證成功交配。

  於是當又一次言歡的時刻來臨時,馬克也裸身飛翔,這樣既不消耗體力,又可以在任何角度,以任何姿勢愛撫親吻瓊。

  馬克最終將最珍貴的東西送進了瓊的身體。為確保瓊身體裏精液的濃度,馬克接連跟瓊演繹了幾次太空性愛。

  10天過去,瓊的身體沒有反應。15天過去,瓊的例假沒來。瓊用早孕測試棒測試尿液,可結果卻表明,瓊沒有受孕。20多天後,瓊的身體出現出血現象,經檢測,那是她延遲來的例假。


  科學家們在這一殘酷事實面前,開始相信女宇航員無法在太空受孕是一條鐵律。

  前蘇聯和俄羅斯那麼早開始進行太空受孕計劃,至今沒有半點消息,大概也是無法衝破這條鐵律。而且研究人員發現,不管他們怎麼努力,始終找不出瓊不能受孕的原因,最後他們將實驗報告寫成:“太空性愛睏難重重,太空輻射影響女性排卵,太空孕育無法完成!”

  100天后,馬克和瓊返回地面,他們被告知必須嚴格保守國家機密,這一特殊的實驗由此被塵封起來。



  登月第一人臨死前曝UFO驚天真相

  自1972年12月美國“阿波羅17號”飛船返回地球、美國結束“阿波羅”登月計劃後,幾十年來,美國、蘇聯從此再未進行過任何載人登月任務。

  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因為所有25名飛往月球的美國宇航員都曾在月球上發現過不明飛行物,對外星強大科技的“畏懼”,促使美國宇航局(NASA)放棄了載人登月任務。

  25名宇航員都遇到過月球UFO?

  1973年,NASA第一次公開了登月任務的一些結果。在一份秘密聲明中,NASA稱,所有25名參與“阿波羅”登月任務的宇航員都曾在月球上空遭遇過不明飛行物UFO 。美國前登月計劃負責人韋赫·馮布朗生前稱,數次“阿波羅”登月任務都遭到某種地外神秘力量的監控。1979年,美國NASA前通訊主任莫里斯·查特連稱,宇航員在月球上空和不明飛行物相遇是一件“平常事”。


  恐懼使美蘇30年沒有再登月

  一種陰謀論觀點認為,人類所有“載人登月任務”在30年前突然中止,是出於對在月球上存在的外星力量的恐懼。陰謀論者認為,月球是外星智能生物研究地球的最好平台,它距離地球不算太遠,並且月球的一面永遠面對地球,這意味着外星生物可以安全地棲身在月球的另一面。UFO專家稱,月球黑暗的另一面有好幾個外星生物基地,今年,日本天文學家就在月球表面拍攝到了好幾個500米到1000米長的黑色物體,它們以Z字形的運行軌跡快速穿過月球表面。


  NASA檔案證明月球“空心説”

  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柴巴可夫和米凱·瓦辛甚至認為月球是“空心”的,他們認為月球是經過某種智慧生物改造的星體。

  NASA一份解密檔案顯示,月球在某種程度上可能真是“空心”的:1970年4月,“阿波羅”13號飛船服務艙裏的液氧貯箱突然過熱導致爆炸,接着一截15噸重的火箭金屬部分墜向了月球表面,設置在月球上的地震儀記錄到了長達3小時的震盪餘波。如果月球是實心的,這種聲音只能持續一分鐘左右。


  數百年來的怪異現象

  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學家卡西尼就曾發現月球上出現一片雲。

  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亞里斯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達爾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

  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國明尼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裏面,出現一道黑線,過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邊緣出現二次閃光。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土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

  40年前,人類進入太空探索的新時代;40年後,我們共同回顧。人類首次登月全程追蹤:登月任務前最後幾個月訓練中的宇航員們;火箭發射;登陸月球;英雄凱旋。


  另外,月神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圓洞是通往月球內部。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日,美國軌道二號探測船在距「寧靜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數個金字塔形結構物,科學家估計高度在15至25公尺高,也是以幾何形式排列,而且顏色比周圍巖石和土壤要淡,顯然不是自然物。

  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天文學家組成的蒙特婁小組發現「寧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07 字。

轉載請註明: 盤點史上五大神秘“空中巨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