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亞聖”最初並非孟子 顏回也曾是“亞聖”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八卦

   孔子與孟子往往並稱為“孔孟”,孔子為“至聖”。孟子則為“亞聖”。孟子受到尊崇的程度,僅次於孔子,其實在歷史上,“亞聖”之稱原非孟子所獨有,儒家的“亞聖”,得到公認的起初是指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

  顏回,字子淵,與孔子同為魯國人,顏回13歲即拜孔子為師,此後終生在孔門受業。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顏回最受孔子的寵愛,得到老師的褒獎也是最多的。之所 以如此,原因在於顏回品行高尚,仁義盡備,為最賢達之人,在極為貧困的生活環境之下,顏回也能以樂觀的心態,坦然處之。孔子曾誇讚他道:“賢哉回也!一簞 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非常器重顏回,周遊列國時也將顏回帶在身邊。不幸的是,顏回40歲而亡,這令孔子極為惋惜。孔子仰天哀嘆道:“噫!天喪予!天喪予!”一次,孔子拜見魯 哀公,哀公問孔子,哪位弟子最好學,孔子回答説:“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顏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由 此可見。

  後來,顏回隨着孔子地位的提升而不斷受到尊崇,在他去世後的1000多年時間裏,顏回成為了繼孔子之後的“顏子”“亞聖”。漢代開始,顏回便被列為孔門七十 二賢之首。好些時候,在祭祀孔子時,人們都單獨將顏回安排在孔子旁邊配享,享受“亞聖”的禮遇,漢末名士禰衡在撰寫顏子碑時,就有“亞聖德蹈高蹤”之贊。 據《唐會要》記載,唐玄宗在詔書中格外強調:“顏子既雲亞聖,須優其秩。”宋代大儒周敦頤也承認顏回乃儒家的“亞聖”,其在《周敦頤集》中,就有“顏子亞 聖”的説法。

  北宋僧人文瑩在《玉壺清話》中提到。五代時期,有一個人名為宋齊丘,字超回。當時就有人寫信侮辱宋齊丘道:“聞足下齊大聖以為名,超亞聖以為字。”也就是 説,寄信人對宋齊丘名中有“齊丘”(比肩先聖孔子)、字中有“超回”(超越亞聖顏回)表示疑惑和不滿,宋齊丘自感羞愧,遂更改了名字,由此不難看出,顏回為儒家“亞聖”是得到舉世公認的。

  那麼孟子的“亞聖”稱號又是從何而來呢?


  其實早在東漢時代,就已經有人視孟子為“亞聖”了。東漢趙歧作《孟子題辭》,稱孟子為“命世亞聖之大才”,三國時,一位魏國人在為徐斡的《中論》作序時也曾 有言曰:“荀卿、孟軻懷亞聖之才,著一家之法,繼明聖人之業,皆以姓名自書,猶至於今,厥字不傳。”在這位魏國人這裏,孟子與荀子並列,一同被視作了僅次 於孔子的“亞聖”,但這種説法在後世並未流傳開來。

  孔孟並稱,最早見於東晉時代。據《宋書》記載,東晉義熙年間,一個叫何承天的人創作了一系列詩歌,其中有一篇名叫《上邪篇》,內文中便有“承平貴孔孟,政敝侯申商”的語句。遺憾的是,此後孔孟並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出現於史籍之中。

  中唐時代,韓愈出於對抗佛教日益興隆的現實需要,提出了道統之説,把孟子放到了儒家道統的主幹位置,孟子地位在文化界開始顯赫,韓愈之後,南宋大儒朱熹又對 孟子作出了至關重要的歷史定論。朱熹在其《四書章句集註,孟子集註》中,對孟子讚歎有加,並且再次認定孟子“真可謂命世亞聖之才”。

  在朱熹的影響之下,孟子在民間和學界漸漸坐穩了“亞聖”這把交椅。元至順元年(1330年),元文宗代表官方為孔子選定了四位配祀者,他們分別為兗國復聖公 顏回、郕國宗聖公曾參、沂國述聖公子思、鄒國亞聖公孟子。自此以後,孟子正式取代顏回而成為“亞聖”,而顏回則又擁有了新的尊稱——“復聖”。(文|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