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上曹操能夠屯田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袁渙?

  但凡瞭解一些三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在許昌興屯田制,為他統一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根據史上記載,曹操迎接獻帝到許昌後,搞了一個“牛輸谷法”,什麼叫“牛輸谷法”呢?就是政府將耕牛租給農民,農民按照租借了多少耕牛,來交納糧食或者服徭役,但當時的羽林監棗祗認為這個辦法效果不大,即使收成好也收不了多少賦税,如果遇上水澇旱災的話,更是沒有收穫了,只有集中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搞農業開發才是最好的辦法。

  其實對於棗祗的建議,曹操很猶豫,因為有許多的官員表示反對,其中有一個最為激烈的官員叫侯聲,他是曹操的軍祭酒,他説:“按照棗祗的意見,對於官員來説是好事,但是對於百姓來説,就不是好事情了。”其實侯聲的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曹操這樣的屯田是和老百姓爭利益,自古以來肥官瘦民都是取亡之道,曹操重要的謀士荀彧聽了侯聲的話也是很猶豫的。不過棗祗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且曹操軍隊中缺糧也十分的嚴重,最終曹操才決定讓棗祗和荀彧商議屯田事宜。剛開始,屯田並沒有曹操想象那麼順利,有大量的農民逃亡,但按道理來説,曹操將土地分給這些農民,他們應該高興才對,為什麼會出現農民逃亡事件呢?

  原因就在於曹操採取的高壓政策,首先,曹操屯田不花費任何成本,生產工具來自於曹操在兗州平定黃巾時繳獲的耕牛和農具,而且勞動力都是從各個地方強迫來開墾這些荒蕪的土地的;第二,糧食分配比例太大,曹操屯田分為兵屯和民屯,民屯中“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對分”,兵屯是一邊戍守,一邊屯田。曹操收田租的比例是相當的重,相對於兩漢時期的“十五税一”和“三十税一”來説,完全是壓榨老百姓的勞動成果,並且屯田的農民不得隨便離開屯田,限制了他們的人身自由,形同奴隸,這可能是這些人最受不了的事情。

三國史上曹操能夠屯田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袁渙?


  曹操屯田出現的這些問題,棗祗和荀彧都沒有能夠解決,後來有一個叫袁渙的官員給曹操説:“老百姓安土重遷,不想離開自己的故土,要順着他們的意願,願意去開荒的才讓他們去,不願意去的就不要強求了。”曹操採納了袁渙的建議,從強迫百姓屯田改為自由應募,這個新政策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屯田制得以繼續進行。

  袁渙這番話説得很在理,當時天下大亂,流民比較多,不願意離開自己故鄉的老百姓肯定是有土地的,只有沒有土地的老百姓為了生存才可能願意參加戍邊屯田,然而就是袁渙的建議,至少在當時來説,在穩定曹操的統治方面有一定的意義。棗祗、韓浩提出屯田建議為曹操軍團提供了豐富的軍糧,而曹操的堂妹夫典農中郎將任峻將屯田推廣到各州郡,使糧食連年豐收,解除了曹操的後顧之憂,可以説這些都是戰鬥在最前沿的人,袁渙的建議看似是微不足道,不過個人認為確是最大的功勞,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且屯田需要有人來耕種才會成功,得不到百姓的擁護必然失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8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國史上曹操能夠屯田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袁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