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並非一無是處:消滅了秦國一半有生力量

       趙括,馬謖一直以來被人視為紙上談兵的典範,若馬謖之敗只是丟了兩萬兵力,和僅有的一次併吞雍涼的時機的話,那麼趙括則是敗掉了趙國的國運,敗掉了趙國的強國地位,但是不得不説長平之戰,趙括並非一無是處。  

      正月,王陵攻邯鄲,少利,益發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癒,王欲使代之。武安君(白起)曰:“邯鄲實未易攻也;且諸侯之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雖勝於長平,士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

  《資治通鑑》卷五

  公元前258年正月,秦軍挾長平之勝,兵鋒直逼趙國首都邯鄲,秦軍指揮官為王陵。第一番攻防戰下來,王陵軍團稍稍失利,秦又增援。但第二輪攻防戰下來,秦軍竟損失了五個校的兵力。

  校,是秦軍中層指揮官,但這裏是指一個校的兵力,人數八百,五個校即四千兵,相當於一個步兵旅打沒了。

趙括並非一無是處:消滅了秦國一半有生力量


  增援不行,換指揮官,恰好戰神白起身體已康復,邯鄲戰役的指揮權應該歸白將軍了。然而,戰神拒絕了,理由是:邯鄲城不好打,何況諸侯外援兵團在外圍集結;從國際環境而言,諸侯對秦恨得咬牙切齒,作戰必然不會留情;從現狀而言,秦軍經長平戰役後,兵力損失過半,國內空虛;從戰略地理而言,秦軍跨越山河去攻打別人防守堅固的首都,軍事上的張力和爆發力隨着作戰半徑的擴大而被稀釋和削弱;從戰術佈局而言,趙在內接應,諸侯在外攻打,必定會擊敗秦軍。如白起所言,秦軍在邯鄲城潰師而逃。

  説到這,要給趙括説句話,雖兵敗身亡,但長平一役也殺得秦軍傷亡過半,國內空虛,兵書也不算白讀。當然,這也有廉頗的功勞。

  白起很專業,所説“遠絕河山而爭人國都”,完全可用來指導兩千年後攻打莫斯科的拿破崙和希特勒。而且作為戰神,不只能預見所勝,也能預見所不勝,預見不勝亦是勝。然而,在專業與野心的角逐中,前者淪為犧牲品,專業的白起被代表野心的應侯範睢賜死。

  二戰時德軍指揮官隆美爾能預見所勝,能制勝,連丘吉爾都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隆美爾也能預見不勝,他覺得從專業角度出發,納粹德國發動的戰爭沒有前途,因此企圖中止戰爭。可惜,他如白起一樣,被代表野心的希特勒賜死。

  什麼是“神”?不是説無所不能,而是説也能清醒地意識到所不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6 字。

轉載請註明: 趙括並非一無是處:消滅了秦國一半有生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