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路面平直寬闊,一日往返千里還非常輕鬆,加之各種節假日的免費通行,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直道”北起九原郡治所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抵雲陽(今咸陽淳化縣),縱貫鄂爾多斯草原。
兼具軍事、貿易、文化等功能的交通大道———
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路面平直寬闊,一日往返千里還非常輕鬆,加之各種節假日的免費通行,更是受到人們的青睞。其實,古代也有高速公路,但用途卻與現在不同。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深感交通便利對有效維護國家的穩定統一至關重要。於是他下令在全國範圍內修築高速公路。這是秦始皇二十六年“車同軌”政策的繼續。
漢朝賈山《至言》中記載:“(秦始皇)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蔑哺之上,瀕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樹以青松。”可見秦朝馳道以國都咸陽為中心,東達今山東、河北和遼寧,南抵今廣東福建,而瓣面極為寬闊,路基高厚,又以鐵錘夯築得堅實平穩,還在道旁栽種了樹木。陝西咸陽第三號宮殿建築遺址從廊東壁第四間車馬圖卜,可以清楚地看到車馬、道路和樹木安排在同一畫面。車馬在道路上奔馳,道路兩旁植以青松;青松兩株一組,在路兩側對稱安排,這是秦朝高速公路的生動寫照。
古代最有名的高速公路,當屬“秦直道”。秦統一六國後,秦始皇把疆域劃分為三十六郡。為抵禦匈奴入侵,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等率三十多萬大軍修築一條快速馳往北方邊境的道路,就是我們今天所説的“秦直道”。
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直道”北起九原郡治所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抵雲陽(今咸陽淳化縣),縱貫鄂爾多斯草原。關於直道的路線和途中經地,史籍記載不詳,當今學者勘察研究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史念海先生認定,秦直道從秦林光宮即今陝西淳化縣北梁武帝村起,沿子午嶺北段北行,經旬邑縣石門關及陝甘交界處五里墩至黃陵縣沮源關後,再沿子午嶺主脈西側的甘肅省華池縣東,又直北經陝西省定邊縣東南,復折東北方向抵達內蒙古烏審旗紅慶河、東勝縣西、昭君墓東,至包頭市西的秦九原郡治所氣原縣,全長1800裏,合今約700公里。路面平均寬度約30米,最寬處約60米,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故稱“直道”,也被學者稱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如今,從陝西淳化經旬邑到黃陵上畛子一百多公里的“秦直道”,在森林和植被的掩蓋下基本完好。
通過這條中國歷史上罕見的高速公路,秦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火速趕到陰山腳下駐防。在長城和直道修好之後,中國北方邊境的防衞力量算得上固若金湯。
不過就在直道僅僅修建完工一年後,它就充當了一場決定秦帝國命運的政變舞台——在秦始皇病逝於沙丘平台後,趙高與李斯命令載着始皇屍體的巡遊車隊沿直道由河北井陘北上,前往九原,先矯詔賜死駐守上郡的公子扶蘇與大將蒙恬,然後再通過直道迅速返回咸陽擁立胡亥。
漢初,匈奴曾經多次窺伺中原,但都不能大規模地舉兵進攻,就是高速公路在起着威懾的作用。修建100年後,直道終於在保衞大漢王朝的戰爭中第一次顯示了它的作用:漢武帝時期,幾乎每次對匈奴用兵,都是通過直道進行,從而成就了李廣、衞青、霍去病等名將們的赫赫威名。這樣,整個帝國內道路縱橫,信息傳遞極為迅速,邊境地區一旦有事,中央王朝將在最短時間內作出部署。這一點,與“條條大道通羅馬”的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十分相似。
秦高速公路沿途還陸續出土了漢、唐、明時期的遺物,説明高速公路在秦漢以後並沒有廢棄,長期為商販和行旅使用。當絲綢之路在河西走廊受阻時,中西使節和商人也曾繞行直道往返於西域和長安間,可見“秦直道”是兼具軍事、貿易、文化等功能的交通大道,但真正用於作戰的時間很短。漢代時,“秦直道”在經貿交流方面使用率較高,直接聯繫了中原地區與西北地區。在大河、沙漠與戈壁阻隔的情況下,“秦直道”是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相互交流的捷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