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沒有黃家駒的Beyond 已不再是那隻經典樂隊

由 湯生 發佈於 八卦

6月30日是黃家駒逝世24週年的日子,Beyond的事業早已經功成名就,而他們的經典依然在更年輕的歌迷一代中不斷傳唱。 在《海闊天空》、《真的愛你》、《大地》和《光輝歲月》這些經典旋律的記憶裏,Beyond到底是一支什麼樣的樂隊呢?
Beyond,曾經是一支地下搖滾樂隊


永遠等待
BEYOND · 再見理想
再見理想
BEYOND · 再見理想
Myth
BEYOND · 再見理想
巨人
BEYOND · 再見理想
Beyond樂隊的組建,最早源於黃家駒和葉世榮兩位成員在位於土瓜灣的嘉林琴行的相識。後者因為中學時期樂隊夥伴林培出國留學,從而希望再組一個新樂隊,在經過琴行老闆的介紹後,從而認識了貝司手李榮潮和他的朋友黃家駒。而1983年,因為要參加《吉他雜誌》舉辦的“山葉吉他大賽”,當時在樂隊擔任主音吉他手的鄧煒謙,也借希望超越同時期許多香港樂隊,更多隻翻唱國外搖滾作品的侷限,將樂隊命名為Beyond樂隊。而Beyond樂隊也果然不負眾望,在他們正式的第一次亮相中,就憑藉着原創作品獲得了冠軍。
此後,在1983年年底到1985年期間,隨着貝司手李榮潮、吉他手鄧煒謙、關寶璇、陳時安等成員的陸續離隊,以及黃家強、劉志遠,和1985年因為設計海報與Beyond結緣的黃貫中的加入,Beyond也終於進入了一個在成員上固定的時期。直到1988年劉志遠離隊與梁翹柏組建“浮世繪”組合,Beyond正式進入了以黃家駒領銜的四子時期。
最能記錄Beyond地下時期音樂風采的,還是1986年由他們自己製作並獨立發行的《再見理想》專輯。在這張專輯中,Beyond遊走於重金屬、藝術搖滾、民謠、朋克等多元的搖滾元素之間,不僅展現出同時期香港地下樂隊鮮見的對多元曲風的掌控,還極為難得的創作了多首粵語搖滾作品。而也正是憑藉這張專輯,Beyond獲得了經理人陳健添的注意,並邀其加盟自己的廠牌Kinn’s,這也成為Beyond音樂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
鹹魚翻身的Beyond


永遠等待
永遠等待
BEYOND · 永遠等待
亞拉伯跳舞女郎
亞拉伯跳舞女郎
BEYOND · 亞拉伯跳舞女郎
舊日的足跡
舊日的足跡
BEYOND · 現代舞台
1987年,與陳健添的Kinn’s廠牌簽約後的Beyond,發行了他們第一張正式的EP專輯《永遠等待》,以及第一張正式的大碟《亞拉伯跳舞女郎》,次年則推出了第二張專輯《現代舞台》。由於當時搖滾樂在香港主流樂壇的邊緣化地位,以及Kinn’s廠牌在商業運作上的小成本模式,也使得既開始嘗試主流流行創作,又保持一定地下搖滾本色的Beyond,其位置顯得非常尷尬。一方面是當年人數雖少但支持度很多的地下時期的歌迷開始疏離他們,另一方面則是在主流樂壇依然缺少足夠的知名度。
1988年,陳建添以合作的形式,讓Beyond與陳小寶主理的“新藝寶”簽約,以獲取在發行推廣領域更好的商業渠道,當然也可以使得樂隊能夠獲得更多資金的支持。
“新藝寶”廠牌偏重日本唱片工業的包裝和企劃模式,也勢必改變了Beyond的音樂走向。從1988年的《秘密警察》開始,Beyond顯然再也不能像地下時期的《再見理想》一樣,在一張唱片中玩各種的曲風、各種的概念,自由馳騁、天馬行空。十首歌曲的定式模式,再加上必須有派台歌,情歌這樣的搭配,也使得Beyond在創作上,開始偏重於流行音樂的創作模式。而這種模式,也直接導致了樂隊在音樂表現上,從最初挖掘樂器各種音色和可能性,慢慢演變成一支僅僅只是為歌曲伴奏的電聲樂隊。搖滾樂的野性,在這個時期的Beyond音樂中,更多隻是佐料和花絮。即使Beyond在這個時期為主流所知,並且推出了奠定他們地位的諸多傳唱金曲,也正是因為在音樂上的單薄,因此被許多人詬病他們在搖滾精神上的欠缺,以及技術層面的缺陷。

秘密警察
BEYOND · 秘密警察
衝開一切
BEYOND · 秘密警察
大地
BEYOND · 秘密警察
Gonna Be a Goodnight
Michael Sarver · Michael Sarver
不過,《秘密警察》中的一曲《大地》,卻從此讓Beyond名聲大振。雖然在80年代的香港樂壇,商業化流行音樂是整體的趨勢和主流,但不得不説,那個時代還是給予了像達明一派或Beyond樂隊這樣的另類音樂,以一定的舞台。而《大地》也憑藉着迥異於同時代香港主流流行樂的歷史大視野題材,從而獨樹一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黃家駒在旋律譜寫上的天賦,使得作品有着極高的傳唱度。從而讓另類的主題和好聽的旋律結合到了一起。這種平衡性,也成為了日後Beyond獨特於華語樂壇的關鍵,比如歌頌母愛的《真的愛你》,歌頌父愛的《報答一生》,為曼德拉所作的《光輝歲月》,以及以和平為題的《Amani》等等。
真的愛你
真的愛你
BEYOND · BEYOND IV
報答一生
報答一生
BEYOND · Control
光輝歲月
光輝歲月
BEYOND · 命運派對
Amani
Amani
BEYOND · 猶豫
東渡日本卻夢碎東瀛
不可一世
不可一世
BEYOND · 繼續革命
早班火車
早班火車
BEYOND · 繼續革命
海闊天空
海闊天空
BEYOND · 樂與怒
情人
情人
BEYOND · 樂與怒
1991年,和當時所有被證明獲得成功的香港藝人一樣,Beyond也終於踏上了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演唱會。而在這次演唱會上,來自日本Amuse公司的老闆大里洋吉,因為對Beyond的技術和作品大為讚歎,因此很快以日本更為成熟的音樂產業環境,以及可以讓Beyond更自由玩自己作品為“誘餌”,從而成功與Beyond簽下了四年的合約。並將這支已經在香港獲得成功的樂隊,帶到了異國他鄉的日本。
直至今日,Beyond為何選擇去日本發展,仍然是一個讓人覺得詫異的決定。即使是成員之一的黃貫中,至今也沒整明白為什麼要和一個日本經濟公司簽約,並且還要去日本發展。也許是因為當時的香港娛樂圈確實讓黃家駒過於失望,才帶着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懷,希望既能夠在日本學習更多更好的音樂技術,又能夠通過這個更大的平台,從而實現樂隊更為遠大的抱負。不過,就像成員葉世榮所説的,“慢慢我們才發現,日本也是一個以流行為主的市場,日本就是一個變大了好幾十倍的香港”。
身處異鄉,語言不通,孤獨寂寥,再加上在音樂上並沒有如當初想象的那樣可以擁有自由的空間,也讓那個時期的Beyond成員,在精神狀態上,甚至要比之前在香港時期更為低落。黃家強的《厭倦寂寞》、黃家駒的《遙望》,以及黃貫中的《温暖的家鄉》這些創作於日本的作品,都很好地還原了樂隊成員當時的心情。根據黃貫中的回憶,在1993年6月前後,黃家駒甚至一度萌生了暫時解散樂隊的想法。
在日本期間,Beyond共推出了兩張專輯,分別是1992年的《繼續革命》和1993年的《樂與怒》。雖然Beyond在這段日本的歲月,過得不堪回首。但至少從專輯的對比上來講,其實這兩張唱片的確要相比“新藝寶”時期的他們,成熟和進步了不少。不僅音樂更為紮實和飽滿,更在編曲中引入了小號等樂器,以及許多New Age的音樂手法,作品明顯有了豐富的提升。而公司指定的日籍韓裔音樂人梁邦彥擔任製作人,雖然在一開始因為理念的分歧,讓Beyond樂隊成員在製作過程中常常與之發生爭執。但在事後,幾位成員也不得不承認,梁邦彥給Beyond樂隊帶來了許多新的音樂元素和理念,尤其是音樂製作和錄音上的技巧,恰恰也讓Beyond的日本之旅,總算有所全新的收穫。
當然,這一切則都因為1993年6月24日黃家駒在參加娛樂節目時發生意外,並且最終在一週後逝世,從而劃上了句號。
沒有黃家駒的Beyond


以1994年的《二樓後座》專輯為標誌,Beyond也從此進入了三子時期,而這一段時期,是Beyond作為一支樂隊,真正在樂隊音樂整體性上的高速成長、成熟期,但卻因為黃家駒留下的印象過於深刻,反而使得很多人有意無意地抹殺了這段後Beyond時代的光輝歲月。而如果對這段時間隻字不提,那麼對Beyond的任何評論,都會顯得有失偏頗,甚至得出一個殘疾的結論。
言Beyond必黃家駒的人,都會忽略三子時期的Beyond,因為與黃家駒時期的Beyond相比,三子時期的Beyond確實缺乏像《真的愛你》、《大地》和《光輝歲月》這樣的傳唱經典。但從音樂的角度分析,恰恰正是在三子時期,黃貫中、黃家強和葉世榮,真正達成了黃家駒的遺願,做出了黃家駒生前想要達到的那種樂隊狀態。即Beyond不再是一支金曲伴奏樂隊,而是一支真正在音樂上豐富全面,成員之間既有互補,又能產生音樂化學反應的樂隊。其中,1995年的《Sound》,更可以説是Beyond樂隊在音樂上最為成熟的一張專輯。不考慮單曲的流行度和市場影響力,這張專輯的音樂部分,甚至可以説比黃家駒在世時的所有專輯都要更為精彩。
即使在搖滾精神方面,這個時期的Beyond,也毫不遜色。一曲《教壞細路》因為直指香港無線電視台“教壞細路”的過度娛樂,從而遠比當年的《俾面派對》更一針見血,並因此導致了Beyond樂隊在香港被娛樂圈老大的TVB封殺。這樣的壯舉,反倒是黃家駒時代的Beyond都沒能做到的。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也與當時香港社會相對更為開放的娛樂及文化環境有關。
所以,對於Beyond來講,一定要將三子時代從Beyond歷史上抹去,甚至只留黃家駒一人,不僅對其他三位成員不公平,也肯定不會是黃家駒想要的結果。
Beyond,真得很有影響力


情人
情人
BEYOND · 樂與怒
你知道我的迷惘
你知道我的迷惘
BEYOND · 大地
從80年代到90年代,從20世紀到21世紀,可以説Beyond的音樂已經整整傳唱了二十多年。他們從香港唱到了台灣,又從日本唱到了中國大陸,也確實影響到整整幾代的華人。比如著名導演賈樟柯,就毫不諱言自己是Beyond的歌迷,而在他的作品《無用》裏,他甚至還特別選用Beyond的經典作品《情人》作為配樂,既為紀念又為還願。另一位如今可以看成是國內獨立音樂代表的左小詛咒,也因為Beyond的一曲《你知道我的迷惘》而感受到震撼,從此走上了搖滾這條“不歸路”。這些當然只是Beyond影響力的一個側面,但既然Beyond的作品,後來能成就著名的導演和音樂人,那就説明他們作為一支樂隊,在啓蒙意義上的成功。深刻容易啓蒙很難,音樂最高深的境界,或者是複雜的技術和深刻的寓意,但音樂最難把握的,卻依然還是雅俗共賞這樣一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