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乘風破浪的姐姐》播放了三公表演,舞台完成度與話題熱點與一公二公比起來相差較大。不少網友就“高開低走”和“越來越糊”展開了多層面討論,有人認為節目剪輯向善規避了“宮鬥”剪輯少了話題,也有人對節目強捧“皇族”且觀眾投票不公平感到失望,還有人覺得節目風格走偏,從呈現30+姐姐們的魅力變成了討好年輕人喜愛的勁歌熱舞舞台,失了初心。


1、節目偏愛漂亮有話題度的姐姐,觀眾更喜愛有實力的姐姐
從《姐姐》一公舞台看到三公舞台,看久了會懷疑人生,現場觀眾投票似乎永遠無法與場外觀眾達成一致,他們似乎從來不看舞台效果投票,完全憑藉個人喜好及人氣投票,每次有話題女星出場的舞台就“炸炸炸”,看後一臉迷惑。

以《無價之姐》的表演為例,張含韻、李斯丹妮、王菲菲、孟佳四人有團舞也有SOLO舞台,表演實力王菲菲孟佳>李斯丹妮張含韻,現場觀眾投票結果,失誤最多的張含韻拿了第一。在《姐姐》節目中,類似這樣的情況已經出現了無數次,實力強不一定票數高,又因場外觀眾沒有投票權,參與感弱。所以產生了強烈的分裂感,低調的好舞台被忽視,話題度高人氣高的舞台一直在贏。

2、姐姐們為了贏不願意選慢歌,開始討好觀眾選快歌
好舞台的呈現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就是要有好選曲,《乘風破浪的姐姐》公演歌曲風格種類主要就快歌和慢歌兩大類,一公和二公表演大家會根據自己適合的風格選歌,三公表演為了贏開始討好觀眾,姐姐們認為觀眾喜愛唱跳,完全不看自己適不適合,反正就要唱跳。

於是伊能靜趕着節奏跳了宅舞,寧靜也尬跳了起來,而其他姐姐們也基本都是這個心態,鄭欣怡還跟杜華一起探討了觀眾的喜好,結果三公表演就一起羣魔亂舞,舞台都不夠出彩,再也看不到像《蘭花草》、《女孩兒與四重奏》這樣獨具風格的歌了。


3、姐姐定位走偏,30+魅力成為空口號
節目初期就以展現30+姐姐的魅力給足了觀眾驚喜,初舞台無彩排無修音讓大家看到了姐姐們的實力。隨着節目公演次數遞增,姐姐們的風格也消失殆盡,她們不再獨樹一幟,變成了追求唱跳“炸”的標準女團。

真唱舞台也變成了修音舞台,妝發造型完全照着20女團的風格做,五顏六色的裙子加亮片紅色眼影,失去了30+的特色。如果姐姐們一開始就打着要走唱跳傳統女團的旗號,那麼和20歲的女團們就無太大區別了,30+魅力才是節目的重點,也是乘風破浪的意義。


4、節目定位模糊,舞台表演不專業,真人秀部分減少
《乘風破浪的姐姐》定義模糊,它是一檔綜藝節目,還是選秀節目,抑或是舞台表演秀節目,太過混亂的剪輯讓人看着暈圈。舞台跟專業舞台表演比起來不夠炸,選秀又少了場外觀眾投票,真人秀部分減少也是節目後勁不足的原因之一。


節目剛開始的亮點是真人秀剪輯,觀眾們也是真人秀邏輯思維,按幀看節目,姐姐們的一切小動靜都被網友截圖分析千百遍,每週都會有一個姐姐被刷屏黑,後期節目可能為了PEACELOVE走起了温情路線,播出鏡頭基本都是姐姐們努力、有愛、哭的畫面。

5、淘汰劇本太清晰,缺乏反轉魅力
選秀的魅力就是要燃,讓人感受到戰鬥和逆風翻盤的能量,《乘風破浪的姐姐》看得越久則越無力,穩如皇族萬茜,節目剪輯幫忙立人設,舞台淘汰邊緣個人投票也能第一,而欠缺人氣但有實力的姐姐只能慢慢被淘汰,完全不存在逆風翻盤的可能性。


回憶每位姐姐的故事線,就發現劇本從一開始都寫好,如表現亮眼的沈夢辰二公淘汰,三公亮眼的孟佳淘汰,沈夢辰和吳昕都是湖南台插入帶節奏的主持人,孟佳和王菲菲都是實力女團成員,節目走到最後都會順勢淘汰,畢竟撞了人設,一個女團不需要兩個人設相同的團員。

其實,《乘風破浪的姐姐》從第二期開始就一直有人唱衰,前幾期還有人反駁,播到三公舞台則幾乎都是吐槽。大部分女性觀眾對節目投入了很大的期待值,希望節目能給觀眾呈現更多層面的女性力量,通過姐姐們的生活方式展現更多女性價值,而非為了贏捨去特色迎合市場。當價值取向落入俗套後,就失去了改變的意義。
【文:連連子】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