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或許是太平輪的陰魂不散,1951年1月13日,嶄新的華聯輪在疾風中走錨觸礁,打撈後被拆解,只有其船體被保留下來。還有國民黨海軍的太平號驅逐艦,曾遠航南沙,最後被解放軍魚雷艇擊沉……
期待
已久的《太平輪》終於問世,但只有上半部,一如歷史中那艘命運多舛的午夜航船。當遲延了六個小時的她帶着1000多條生命啓航的一刻,每個登上她的人都以為終於找到一份歸宿。那是一個戰火瀰漫的時代,背後便是硝煙。然而,這原來只是開啓了一個序幕。下半部的劇情中,他們將遇到怎樣的命運,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
我很懷疑吳宇森導演可能根本不會拍下半部《太平輪》,一如1949年的許多人以為開始的只不過是一段旅程,卻不料旅程就是永恆,一生就此漂泊,永遠不知歸宿。身體已經到了別處,心卻依然留在原來的地方。無論是登上了太平輪,還是沒有。
但無論拍不拍下半部,太平輪終究還是沉沒了。倖存者回憶,當大船沉沒之際,幾乎所有船上的人都在求救哀呼,聲震天穹,但夜空中沒有任何響應,只有如墨的大海似張開的巨口等待犧牲。一千多條生命,帶着期待和迷惘,也許還有傷痛,就此消失在冰冷的海水之中。作為一位導演,吳宇森演繹的是歷史,而不是穿越,無論怎樣偉大,他無法改變這份痛切。
筆者也一樣,我無法忘記李昌鈺回憶那一個最慘痛的春節。家裏人已經擺好了碗筷,孩子們歡歡喜喜地等着爸爸回來過年。爸爸卻永遠沒有回來。
李昌鈺的父親李浩民登上了太平輪,成了被大海吞噬的冤魂之一。
幾十年後,已經成了世界最優秀的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回憶起那份傷情,依然痛得無法開釋。
沉沒原因 眾説紛紜
真容難覓 此太平輪非彼太平輪
那麼,真正的太平輪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在電影《太平輪》中,製作人員用現代科技手段再現了太平輪的形態。在影片中這艘“東方泰坦尼克”有着修長的船身和格子般整齊的舷側隔間。
在1948年的一張照片中,可以看到一艘與其十分類似的輪船,標明是當時停靠在香港的“太平號”班輪。據推測,電影中的太平輪便是根據它還原的,唯一的變化是為了美觀,把它艦橋前方向內凹進的駕駛台改成了向外凸出的弧形。
既然這是當時太平號輪船留下的照片,太平輪的真容應當便是如此吧?然而,這條太平輪其實並不是沉沒在1949年的那一艘。
原來,沉沒的太平輪屬於中聯企業集團,是從“太平洋船務公司”租借而來。而照片上的“太平輪”則屬於英商所經營的太古輪船公司。太古輪船公司的這條太平輪是從澳洲東方航運公司租借的,它還有一條姊妹船常德號,兩船均於1926年在香港製造,此後一度由伯恩斯飛利浦公司使用,二戰中被英軍徵用,戰爭結束後重歸民用航運行列。該船1949年1月正在從事從日本運送英聯邦佔領軍及其家屬返回澳大利亞的工作,並一直使用到1961年才最終退役並在香港被拆解。
在太平輪遇難後第二天香港英文報紙的報道中,記者提到有人懷疑出事的是這條船,但隨即表示應該不可能。除了擁有者和退役時間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決定了此船與遇難的太平輪無關—該船總噸位4324噸,遠遠大於遇難的太平輪。由於噸位大,這條船平時的載客量就是太平輪遇難時全船人數的幾乎一倍。太平輪遇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超載,如果換了這條船,當時的乘客完全可能有不同的命運。
不過,似乎太平輪的厄運會傳染,這條太古輪船公司的太平號輪船,在運送英軍眷屬返回澳大利亞的過程中屢屢出事,曾有一次煙囱起火,並有兩次船員自殺和一次船上謀殺案的記錄,案件一直未能破獲。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該船總算能夠良好地運轉到平安退休。
實際上,至今為止,真正遇難的太平輪始終沒有照片面世。
我們僅僅知道,這條船比太古輪船公司的那一條太平號小得多,其噸位有2489噸(中聯輪船公司老闆之一蔡天擇回憶)、2093噸(《中國的泰坦尼克—太平輪沉沒記》)和一千多噸(台灣《中國軍艦史月刊》太平輪沉沒專號)三種説法。由於在相關資料中無法找到其船東,即所謂“太平洋船務公司”的註冊信息,因此其噸位和風貌實際無法查證。推測它的前身是由美軍設計製造,僅供短程使用的運輸船。但無論哪種説法,考慮到太平輪上已經裝載了600噸鋼材,太平輪這一型號的運輸船為了在戰時減少損失,結構輕巧單薄,以便獲得更快航速,再裝載一千餘名乘客和船員絕對是嚴重超載。根據記載,其合法船票僅僅售賣了580張,超載將近一倍。
沉沒的江亞輪 資料圖
至今為止,真正遇難的太平輪始終沒有照片面世
圖片被錯用 誤把江亞輪當作太平輪
1949年1月27日,正值中國傳統除夕的前一天,由中聯企業公司經營的太平輪,搭載大量乘客和若干物資,從上海開往基隆。此時,國內戰事正酣,登船的人大多期待藉此逃避戰火,但這班船沒能到達終點。當夜,它與另一艘從台灣返回的建元輪在上海以東洋麪相撞,雙雙沉沒,獲救者不及十一。這便是電影《太平輪》的歷史背景。
由於一部電影,很多人談論起這次65年前的人間慘劇。而正是在這樣的審視之下,關於太平輪的一系列謎團開始浮出水面。這時,我們才發現,在太平輪的背後,竟然隱藏着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史實。“太平輪”本身便是一艘宛如幽靈的神秘船隻。
太平輪是這次悲慘事件的主角,而幾十年後當我們追尋事件真相的時候,卻發現“太平輪”的真正身份宛若在五里霧中。甚至,這條悲劇的輪船彷彿承受着某種詛咒,不但自己演出了這場悲劇,而且和它相關的船隻,幾乎無一善終。
2014年5月,創作了《望族》、《大外交官》等長篇鉅著的著名作家高仲泰先生髮表了他的新作《太平輪》,封面上一艘老式蒸汽輪船正在冉冉遠去。實際上,在多年以前關於太平輪的報道和討論中,這張“太平輪”照片便經常被採用。
然而,這條船其實並不是太平輪。它的真身是與太平輪同時的另一艘班輪—招商局的江亞輪。
之所以把江亞輪當作太平輪,其原因在於兩條船沉沒時間十分相近,而且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命損失。確切地説,江亞輪的災難比太平輪還要巨大。江亞輪本是日本神户播磨造船廠製造的大型客貨輪興亞號,其排水量3365噸,輪機功率2500馬力,1945年日本投降後被中國方面獲得,經招商局改造後,該船可載旅客2250人,設有特等餐廳、休息室等,是上海招商局最新型客輪之一。1948年12月3日,嚴重超載的江亞輪在從上海開往寧波途中發生意外爆炸,在橫沙西南的長江口裏銅沙(北緯31度15分、東經121度47分)沉沒。
因為照片被錯用,江亞輪可説是第一艘和太平輪有關的不幸之船。它的沉沒過程本身也十分詭異,其沉沒是因為發生了爆炸,而船上並無可引發爆炸的軍火或其他危險品。經過長期調查,其爆炸原因基本集中於兩種推測,一説國民黨海軍一架飛機經過該船上空時炸彈脱鈎,恰好將其炸沉;一説不幸觸碰戰時殘存水雷。
江亞輪的沉沒帶來了極為慘重的人員損失,根據台灣的“中央研究院”在其所編《中國民國史事日誌》中計算,乘客死難超過三千人。
這是一場超過泰坦尼克號事件的重大海事慘案,是世界海難史上死難人數最多的事件,一時輿論譁然。
江亞輪失事僅僅一個半月之後,太平輪再次傳來噩耗。由於兩船接連失事,在當時新聞業不夠發達的情況下,錯用江亞輪的照片並不奇怪。
不過江亞輪後來的命運比太平輪要好得多。太平輪至今躺在東海的海底,而這條被炸成兩截的江亞輪卻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打撈起浮,於1958年修復,繼續在長江上使用,一直到2001年才最終解體。
太平輪慘劇三大主因
冰冷海水 超載 不能打開航行燈
在太平輪獲救的乘客中,有人指責船員有酗酒者,是造成災難的原因。從現在已經披露的資料來看,海難發生時太平輪的船員是克盡職守的。27日夜,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瓦蘭蒙加號驅逐艦正在開往中國海岸途中,目的是到南京替換原來在那裏承擔撤僑工作的黑天鵝號。當時在該艦上擔任指揮的海軍少將奧爾德海姆爵士回憶,太平輪發生撞擊事件後,其報務員曾迅速連續發出“SOS”國際求救信號,並在與瓦蘭蒙加號取得聯繫後冷靜地拍發了遇難地點的經緯度,強調遇難地點有兩艘船沉沒。這組經緯度十分準確,最終瓦蘭蒙加號正是參考這一信息準確到達太平輪遇難地點,大部分倖存者便是因此獲救的。
但是,這次救援也有讓人遺憾的地方。那就是瓦蘭蒙加號離遇難地點太遠,花了幾個小時才開到,而寒冬的海水已經奪去大部分落水者的生命。瓦蘭蒙加號船員回憶當時看到數以十計的嬰幼兒屍體,都面部朝下浮在水面上,令人十分心悸。海難後四個小時,他們才發現了第一個攀附在一塊木板上的倖存者。英國水兵幾乎錯過了這個倖存者,因為他的手指已經凍僵,無法揮舞求救,幸而他還能大聲喊叫,於是引來了救援人員的注意。
被救上船之後,此人用純正的英語説道:“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謝)”
冰冷的海水和泰坦尼克號事件中一樣,成為殺死大多數落水者的直接兇手,與超載、戰爭期間不能打開航行燈並列為太平輪遇難的三大主因。
即便是當時,也有人提出看法,認為太平輪遇難有自身原因,也有運氣原因。這艘班輪原計劃中午12點從上海出發,因為等待中央銀行的重要文件上船,實際到下午6點鐘才出發。如果該船按時啓航,在午夜時分早已駛出以航道狹窄著稱的小白山水域—那正是太平輪的傷心之處。如此一來,也就不大可能發生和建元輪的相撞事件了。
由於瓦蘭蒙加號到達時太平輪已經完全沉入水下,因此該艦也沒有拍到遇難現場的照片,太平輪的形象依然罩着神秘的面紗,有待新的發現。
和它相關的船隻,幾乎無一善終
命運蕭然 太平輪還“連累”了哪些船
儘管形象有待發現,但太平輪給其他船隻帶來的厄運還在繼續,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在海難中與其發生撞擊的建元號輪船。
建元輪隸屬於建元輪船公司,其身世頗為坎坷。建元輪的前身是1919年在挪威建造的法國貨輪,1919年完工,命名為埃塞(Oise)號,後幾經轉賣和改名,於1948年由位於中國上海的建元輪船公司購入,改名建元輪。該公司的主要股東是無錫麪粉大王榮氏家族的榮鴻元。值得一提的是榮鴻元是後來的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堂兄。香港報紙的報道中稱這條船噸位約三千噸。該船遭到撞擊時,正搭載着從台灣採購而來的大量煤炭和木材。這條船上有71名水手和3名搭乘者,其遇救的三副記得“碰撞發生前全無警報”,自己被從牀鋪上拋下來,隨後匆忙跑上甲板,先被救上太平輪,又隨着太平輪沉沒再次落海,最終獲救。他回憶由於是攔腰遭到撞擊,建元輪在碰撞後5分鐘內就沉沒了,而太平輪又堅持了15分鐘,搶灘失敗後也不幸壯烈沉沒。
這一點,與長久以來太平輪沉沒時間的記載有所出入,人們認為太平輪堅持了更長的時間。然而,考慮到該船衝灘的失敗,或許其進水速度超過我們的想象。
太平輪沉沒後,為其擔任投保的上海某保險公司立即宣佈破產,憤怒的家屬紛紛向中聯公司索賠,導致該公司所有的另外四條船隻兩艘被鎖在高雄港,終生“等待”被拍賣賠償家屬,另兩艘則被解放軍佔領徵用,脱離該公司轉而為人民的航運事業服務。
可憐本來實力雄厚的中聯集團,此時已經四面楚歌。該公司有一條租借而來的華聯號客貨輪,性能優良,蔣介石往返於台灣本島和金門,經常乘坐華聯輪。為了使企業死而復生,中聯特別在1950年購買了華聯輪,使其成為東山再起的標誌。
或許是太平輪的陰魂不散,1951年1月13日,這艘嶄新的華聯輪在疾風中居然走錨觸礁了,打撈後被拆解,只有其船體被保留下來,在高雄做了很長時間的躉船。
還有被太平輪波及的,比如國民黨海軍的太平號驅逐艦,雖然曾經遠航南沙,最後依然落得個被解放軍魚雷艇擊沉的命運……
自身身份不明,周圍的船五花八門,命運蕭然,太平輪的確十分神秘。
關於太平輪
船隻類型 美軍設計製造,僅供短程使用的運輸船
沉船時間 1949年1月27日
販票數量 580張
公定票價 金圓券150萬
搭乘人數 1000人
生還人數 近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