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收官,姐姐們互相cover彼此成就的女性力量,給我們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欣喜和感動。
這個夏天,有姐姐陪着我們哭哭笑笑地度過,似乎自己也變得更加勇敢,更加充滿力量了!
復活之夜,屏幕前和現場的浪花們更是收到了阿朵姐姐“教科書級的”鼓勵:每一個遭遇過誤解、不公或淘汰的你,只要不氣餒,都是最棒的!
阿朵,作為復活團長,除了唱跳俱佳、業務能打以外;最戳人心的,就是她高超的情商、強大的共情能力和廣闊的胸襟,能給大家最切實的鼓勵和最有效的支持。
甚至有網友驚呼“阿朵簡直是別人家的媽媽!”
01
鼓勵
第一次公演結束後,姐姐們重新組隊,實力在線的袁詠琳自薦了隊長。但是因為大家對袁詠琳不夠熟悉,沒人和她組隊。
阿朵清楚袁詠琳的實力,也認可她的為人,第一時間站起來支持她。擲地有聲地説了四個字:“我信任你”。
有時候千言萬語,也抵不過一句簡簡單單的“我信任你”。信任可以激發我們本能的內驅力,促使我們成為那個值得信賴的人。
但是袁詠琳還是感到壓力山大,怕自己做不好,也怕自己還沒被大家熟悉就慘遭淘汰,更怕拖累隊友失去這難得的機會。
原來再強大的人也有廢柴的時刻,覺得自己一無所長,甚至失去勇氣和力量。
這時候,阿朵抱着痛哭的袁詠琳平靜地説:“這是你的功課”。此刻,彈幕上飄出一行行“姐,你太會了!”“這句話好像有魔力!!”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因為這句話瞬間淚目?也許,是它激起了我們心底直面生活的勇氣,讓我們能聽從自己的內心,堅定自己的選擇。
阿朵慘遭淘汰的時候,袁詠琳哭得像個孩子,恨不得替她走。阿朵摸着袁詠琳的頭髮,跟她説:“留下來,你需要經歷這一切,你需要體驗。我已經體驗過了,我沒有遺憾。而你,要留下來。”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留下來的袁詠琳,不再是當初的小透明,獲得了更多展現自己才華的機會,成為萬茜團的“最強輔助”。
就像阿朵曾經幫助她那樣,給隊友最真心實意的支持,贏得了姐姐和觀眾們的讚譽。
尹建莉説:“最好的教育,在於有心而無痕”。正像網友評價阿朵那樣“從來不説為你好,但時時刻刻都在對你好”。
其實育兒未嘗不是這樣,孩子總有一天也會去到更遠的地方。孩子在你懷裏的時間,在你膝邊的時間,在人的一生中都非常短暫,但是那些你曾給他的信任和鼓勵將會伴隨他一生,將持續有效地帶給他力量。
02
不逞能
浪姐團裏另一個很有媽味的姐姐是伊能靜。伊能靜是好媽媽,也是好隊長,把自己的經驗和技巧毫無保留的分享給隊員,在團隊小考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第一個大哭起來。
就,真的挺像我媽的。我的失敗,比她自己的更難接受。
如此巴心巴肝對隊友,但是畫面總有是一股撲面而來的,莫名的,窒息感。
這種窒息感從何而來呢?伊能靜總想把自己三十六年的演藝經驗輸送給隊友,説了太多“你這樣唱”“你不能那樣唱”。
也許,她説的很有道理,但無時無刻不在給隊友一種“你不行”的感覺。
有一種教育叫做逞能式教育,逞自己的能,讓對方無能可逞。
去年上映的美劇《惡行》,裏面就有一位“偉大”的媽媽。她含辛茹苦地照顧生病的女兒十幾年。
女兒體弱多病,女兒糖過敏,女兒四肢癱瘓、生活無法自理……鄰居敬佩她,女兒感激她,聽過她事蹟的民眾甚至為她發起捐款。
直到有一天,女兒無意間從醫生口中得知自己並不存在糖過敏,才開始懷疑這一切。夜深人靜的時候,她甚至自己試着從牀上站了起來,原來連癱瘓也是假的!
然而,這位媽媽拒絕承認這一切,她要的是一個永遠需要她的小寶寶。她拒絕承認孩子長大,她要的是自己無所不能的人設。
這種逞能式的愛,如同緊箍咒一般,讓孩子的身體和心靈都在其控制之下無法掙脱。
久而久之,孩子有可能會滑向無力感的深淵;也有可能像片中的女兒一樣,不得不以極其慘烈的方式與母親完成分割。
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之愛。
紀伯倫把孩子比作將要離弦的箭,父母就是執弓的人。
怎樣才能將弓撐得又圓又滿?唯有鼓勵,真正的鼓勵,才能將我們的孩子送向遙遠的未來。
03
共情
《乘風破浪的姐姐》裏還有一位非常會夸人的姐姐——李斯丹妮。她的誇讚聲情並茂、極具感染力:“好帥!”“可以!”“厲害!”“Rapper!我的天!”
但即使這樣,在看清自己和專業唱跳歌手的真實差距後,隊友張雨綺還是陷入了自我懷疑。
“你不要總説我可以!”
“我到底怎麼樣才可以?!”
手足無措的李斯丹妮提醒道:“你可是人氣第一呢!”
人間清醒張雨綺祭出了熱搜名句“人氣是人氣業務是業務,好嗎!?”
這是李斯丹妮沒想到的,張雨綺沮喪的點在於,實力不濟產生的挫敗感。
再動聽的彩虹屁,缺少了共情,在真正的困難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與此相似的情況,在同組的鐘麗緹遇到學歌困難時,阿朵是這樣説的:
“一樣的,就像讓我演戲,一下子演哭戲,我也沒辦法做到像你們那樣。”
這樣幾句話,理解了鍾麗緹的困境,提醒了她作為演員的專業和驕傲,緩解了姐姐的挫敗感,幫鍾麗緹重拾了學習的信心。
所謂共情,就是設身處地地去理解他人的感受,然後用自己的情緒呼應對方。阿朵完成的,就是一次典型的共情。
而所謂同情,經典句式就是“至少”。比如“至少你人氣最高”。
“至少”式的鼓勵,背後隱含的意思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我娃有一次跳繩,目標是連跳十下,但總是跳到五六下就斷了。她一會兒生氣地把繩扔地下,一會兒又不甘心的撿起來,反反覆覆,越着急越跳不好,終於崩潰大哭起來。
剛開始我苦口婆心安慰她“至少你都跳了四五個了嘛”之類的,巴拉巴拉説了一堆也沒什麼效果;最後我沮喪地坐在她旁邊説“其實我今天也很不順利啊~”
“媽媽你怎麼了?”
“我今天產品出了故障,我很想趕快把它修好,就能按時下班,但就試了很多方法都不對”
“然後呢?”
“然後我都想把它扔垃圾桶去……”
“哈哈哈哈”娃突然高興起來“你去了嗎?”
“我走到半路又回來了”
“那你最後修好了嗎?”
“你猜?”
“修好了”我娃一邊説一邊又撿起跳繩跳了起來……
這就是共情的力量——我懂你的困境,我知道你能走出來。
這本身就是莫大的鼓勵。
04
欣賞
第五場公演,阿朵率領復活團的姐姐捲土重來、燃炸全場、大獲全勝!
幾乎每個人,都獻上了自己參加節目以來最具特色的演出,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阿朵對復活團姐姐們自身特色的發掘和成全。
在8月17日更新的微博長文裏,朵姐詳述了她對整個SOLO戰出場順序的考量:
夢辰,舞美設計妙、觀眾緣強,適合打頭陣;
孟佳,小鋼炮一枚,什麼時候需要炸場什麼時候上;
朱婧汐,實力強、有特色,這樣的驚喜就適合留在中間,讓大家眼前一亮……
字裏行間滿滿都是對姐姐們真心實意的欣賞。
阿朵説:“看着她們,好像看到十年前的自己,那個有點迷茫,有點才華,又很努力的自己。”
所有的鼓勵,歸根結底,都來自於真心實意地欣賞。
朵姐看着這些年輕的後輩,正像我們看着自己有點笨拙又滿懷憧憬的孩子,信任他,託舉他,理解他,欣賞他,給他們真正的鼓勵,才能助他們乘風破浪、直濟滄海。
【來源:大方氣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