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完孩子後,趙麗穎的第一部電視劇《有翡》開播了。
少女感,這個意料之中的詞又在彈幕刷屏了。
“趙麗穎老了好多,一點少女感都沒有。”
“果然生過孩子的女人不能演少女,沒有少女感了。”
“她才33歲,怎麼變成這樣了?濾鏡都遮不住她的年齡感。”
更有甚者,將電視劇的不完善之處,都歸罪於選角:
“這個選角,就已經生生毀了有翡”。
生完孩子,沒了少女感的趙麗穎,從曾經的收視保障,變成羣嘲對象。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對女明星的誇讚突然多了少女感這個詞,然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但凡有女明星產後復出,都逃不開少女感:
狀態好的被誇有少女感;狀態不好的,那就是少女感缺失。
還有多年的頂流楊冪,哪怕年近35,粉絲追捧的還是“少女冪”。
52歲的周慧敏辦一場演唱會,遠景鏡頭下身材姣好,唱跳水平過關,於是宣傳文案全是少女感。
無論什麼年紀的女明星,人們對她的美醜評價,似乎只取決於一點——她看上去還像不像一個少女。
而那些自然老去的人,哪怕你無數座影后光環加身,也逃不開外貌奚落。
闊別影壇多年的張曼玉,因為身材比較消瘦,每次露面,香港媒體都沒有什麼好描述。
“骨瘦如柴、身材變形、老態橫生”,甚至僅憑外貌變化,就試圖把她和落魄扯上關係。
卻沒想過,張曼玉已經50多歲了,對一個提倡自然老去的人來説,這狀態再正常不過。
張曼玉自信強大,且久別娛樂圈,所以她可以不在乎外界評價,不在乎自己少女感的流失。
可那些需要流量,需要關注度的女明星,卻難以避免地被“少女感”綁架。
因為對大部分女演員來説,失去少女感,幾乎就等同於事業進入下坡路。
02
生完兩個孩子的姚晨,在《星空演講》大吐職場困境:
“適合我這個年齡段演員的戲越來越少,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總結起來就是一個字:喪”。
大S因為年齡增長,結婚生子,變得無戲可拍,主動找她的劇本都是媽媽角色,有一次甚至是王大陸的媽媽。
30多歲的女演員楊蓉曾在微博,發過一篇長文回應質疑:
“不是我害怕老去,而是當下的影視環境讓女演員不敢老去。
我們這一波30+的女演員努力維護着少女人設,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而是因為市場需要。”
一段話,揭開了中年女演員的職場困境,也讓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我們的女演員,永遠在扮嫩。
就像俞飛鴻曾指出的一個廣泛的社會現象,“亞洲男性的欣賞標準,老是停留在幼齡上”。
有需求,才有市場。
單一而淺薄的審美,讓女明星的職場,變成了少女感的競爭。
而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往往在30歲左右,就得面臨一次職場危機。
智聯招聘《2020 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女性曾在應聘過程中被問及生育情況。
30+的女性要想換工作,就更是難上加難。
未婚的,會被問“是否有男朋友”、“幾年內會不會考慮結婚”。
已婚的,會被問“是否有生育計劃”、“是否有二胎計劃”。
即便你解決了婚育問題,還會被問“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
30+的女性,僅僅因為生理結構的不同,就被逼入邊緣化的處境。
FaceBook女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曾説:
女性的成長過程就像一棵樹,從一顆種子開始,漸漸擁有發達的根,茁壯的幹,茂盛的枝葉,繁茂的果實。
一年四季有它不同的姿態,歲月裏有它不同的承載,不能同時要求它擁有花朵和果實,但成長是她的永恆。 成長,是個日漸強大豐盈的過程,只是很多人等不了。
03
那有沒有人,能從社會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中突圍,創造另一番天地呢?
還是有的。
前段時間,50歲的“雙料影后”詠梅就公開針對“少女審美”發聲:
“能不能別修我的照片,如果一定要修,可不可以不要修掉我的皺紋,那是我好不容易長出來的。
我已經跟我的皺紋和解了,現在我不僅不會對皺紋感到緊張,反而覺得有些驕傲。年齡不是我的敵人,我的故事寫在我的臉上。
而這張臉,就是對時間最真實的一種致敬。”
20多歲時的詠梅,在演藝圈默默無聞,直到34歲時,才搭檔陳道明參演《中國式離婚》,一炮而紅。
沉寂多年,在近50歲的年紀,又憑藉第一部女主電影,成為中國內地首位柏林電影節影后。
這樣的詠梅,當然有底氣説出我不需要少女感。
很多時候,困住你的不是衰老,而是你只長年齡,不長本事。
對演員來説,如果年齡漸長,演技卻還停留在只能扮演“傻白甜”的水平上,那必然只能一輩子和少女感死磕到底。
普通人的職場也同理,當你年過30,還只能去跟剛畢業的大學生搶基礎崗位,那你自然沒有競爭力。
可如果你的專業水平過硬,即便會面臨職業危機,卻不至於輕易被淘汰。
相反,隨着時間的流逝,專業能力日漸紮實,你也會越來越值錢。
04
有個朋友的媽媽,是一名英語教師,今年到了退休年紀。
朋友擔心媽媽不適應突然閒下來的日子,於是謀劃着請假帶媽媽出去旅遊。
可誰曾想,她還沒來得及正式退休,就收到了學校的返聘邀請。
更有多傢俬立學校開出高薪,希望她前往教學。
這樣的結果,可以説是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
一名50多歲的英語老師,在很多人的印象裏,必然比不過如今科班出身的年輕老師。
可事實是,朋友媽媽無論是口語能力、教學方式,還是教學成績,都是整個區域的翹楚。
她只有自考函授的大專學歷,一開始英語水平的確普通,可她沒有原地踏步。
據朋友説,從媽媽開始當英語老師起,家裏每天播放的都是英語新聞、英文歌。
朋友印象中關於媽媽最多的畫面,就是她坐在書桌前,拿着一本字典,一張紙,一支筆,在記單詞。
後來網絡教學開始普及,她就經常看到媽媽在網上搜各種英語教學視頻,跟着念,跟着記筆記。
從業多年,幾乎零差評,帶的每屆學生平均分都遙遙領先,多次拿到優秀教師。
什麼樣的人不會懼怕老去?我想就是這樣越老越“漂亮”的人。
事實上,對普通人來説,要想老得“漂亮”,不需要你擁有多高的智商,多好的天賦,只需要你能沉得下心做事。
職場的不公一直存在,且輕易難以改變。
對個人來説,與其抱怨社會不公,不如先沉下心來,成為專業人士,讓自己值錢。
最後,想分享作家劉瑜説過的一句話:
“一個30歲以上的女人為自己的年齡而自卑,本質上是在迎合男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
我不能讓他們得逞。”
希望每個年過30的女性,都有足夠的底氣和實力説出這句話。
和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