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他是童星,因《家有兒女》出道,陪伴了無數90後人的童年生活。

他是青年青年演員,主演的網劇《餘罪》,不到半個月網絡點擊破五億。

她是劉星,也是餘罪,更是沈亦臻——張一山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1992年的夏天,張一山出生於北京一個普通家庭。

由於爸爸是話劇演員,

張一山從小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就展現了與常人不同的表演慾。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5歲那年,因為調皮,張一山被父親送往北京什剎海學習武術。

沒想到這一學就是五年。

五年後,張一山從武術學校轉到正常的小學上課,

或許是上課內容不同,已經上慣那種“打打殺殺”課的張一山在課堂上一點也坐不住。

經常在上課期間上躥下跳,為此同學們還給他取名“小猴子”。

那時的張一山和普通的小朋友一樣,每天正常上課下課,和同學打打鬧鬧。

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能進娛樂圈,成為一名“家喻户曉”的童星。

10歲那年,張一山經老師介紹,報名參加一所兒童中心的朗誦班,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在一次朗誦表演中,他被當時正在選角的導演徐耿相中,

因為體型較瘦,他出演了《小兵張嘎》裏日本軍官司令員兒子一角。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這是張一山首次觸電熒幕,也讓他體會到了小火一把的滋味。

回憶起這段時光,張一山表示那段時光其實一點也不快樂。

在白洋淀拍戲的日子裏,他必須光着腳在蘆葦地裏追嘎子哥。

蘆葦叢裏的小枝把張一山的腳,劃得天天都是血。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一次,父母和親戚朋友組團來探班,看到張一山穿着破舊的戲服。

蹲在一旁,吃着拌辣椒油的盒飯,父母一下就哭了。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但生性倔強的張一山忍着不哭,還樂呵呵的招呼父母“你們來了”。

和父母相處的幾天,張一山都裝着很開心的樣子。

而父母走後,他就一個人在房間裏哭。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他自己説:“我不想讓別人看到我脆弱的樣子”。

那年張一山才10歲,過早進入成人世界的他,變得早熟。

懂得為人着想,懂得察言觀色,也懂得偽裝自己情緒。

而演戲對於他來説更多的是苦,而不是樂趣。

過了一年,張一山迎來他人生“最重要”的角色——劉星,

在經《小兵張嘎》裏演張一山爸爸的李迎旗介紹,他去了《家有兒女》試鏡。

憑藉調皮搗蛋的形象,他成功當選。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由於劉星本人性格和張一山私下相差無幾,張一山演起來得心應手。

在電視劇一經播出後,劉星的形象深入人心。

很多人認識了劉星,也認識了張一山。

童星這個頭銜至此蓋在他頭上,

那個時候,張一山只要一出門就會被劇迷認出來。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連杵枴杖的老大爺遠遠看到張一山都説“哎!劉星!”

張一山體會到了真正紅的滋味,也感受到了不少壓力。

那時候的他和爸爸一起去遊樂園過六一兒童節。

本來想興高采烈的體驗一下娛樂項目,沒想到正巧碰到一個學校組織學生春遊。

遠遠的張一山聽到老師説:“同學們,你們看那是誰”。

張一山一想完了,今天什麼也玩不成了,只能給這些同學合影簽名了。

漸漸的,隨着《家有兒女》的越播越火爆,張一山的生活學習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

年少成名的壓力,不是誰都承受。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慢慢的,張一山決定淡出娛樂圈,專心學習,認真生活。

2010年,張一山迎來了高考,考慮到從小到大就開始接觸了演戲,對於其他好像沒有什麼擅長的,張一山決定考北京電影學院,進行系統專業的演戲訓練。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頂着童星的壓力,張一山開始進行瘋狂補習文化課與專業課。

最終張一山不負眾望,以超出錄取線78分的成績進入電影學院學習。

在電影學院的四年裏,可謂是張一山最幸福的四年。

那段時間他過得很充實,同學們不會因為他是童星,而對他有所距離;相反的是,他們打成一片,會在週末相約一起坐很久的公交車去吃好吃的。

很多人説,張一山那段時間為什麼不演戲。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張一山説:“我讀的書太少,看過的電影也太少,這對於一個專業的演員,是遠遠不夠的”。

那時,他就打算做一個好演員。

在這四年裏,張一山一天都沒進組拍攝,他不像他的同學那樣,天天去劇組面試碰機會,相反他只是沉下心來好好打磨演技。

畢竟年少成名帶來的榮耀與讚美,讓他變得浮躁與空虛。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那時候,老師經常在張一山面前説:“畢了業,可能就意味着失業”

張一山內心也曾擔心過,畢了業可能拍不了戲,或者從此和演戲無緣。

但他的內心有個聲音告訴他:你一定可以,因為你熱愛它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

張一山經歷過沒戲拍的日子後,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角色——《食來孕轉》中飾演馬瑞,打開自己童星之後的另一扇門。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接着的四年裏,張一山陸陸續續演了七八個電視劇和電影。有的不温不火,有點卻一點火花也沒有。大家對於他的印象,還是停留在“童星”裏。

但張一山卻不覺得,因為他自己一直在努力。

“其實我很珍惜每次機會,因為我有過沒有戲拍的日子,所以現在有好的角色時,我特別想演的同時,我覺得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觀眾負責任”

2016年,他終於迎來了事業巔峯的《餘罪》,片子中他古靈精怪,將一個小混混與警察之間的來回切換演繹的淋漓盡致,給人感覺這個人物亦正亦邪,很多人評價張一山:“演技炸裂”“演技超好”等等,甚至還封他為“國民老公”。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但謙虛的張一山卻説:“感謝小説、感謝編劇,很榮幸演這一個角色”“演員是為老百姓服務的,希望他們看到以後很開心,我就很滿足了”

經歷爆紅後的張一山,並沒有快節奏的拍戲圈錢,反而是每年兩部戲的進度在拍着。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在這個鮮肉霸屏,流量藝人佔主導的演藝圈裏,張一山一直保持着初心。當週圍的經紀人都叫他積極“營銷自己”時,炒炒緋聞什麼的,他拒絕了,因為在他看來,做演員出名並不是最重要的,“小時候我沒有特別大的理想和志向,偶然拍戲後發現還挺喜歡的,所以就堅定了走這條路的信心”

一直以來,張一山就從來沒有將自己標榜成明星,他只是將演員當成自己的一份職業,只要能夠讓大家在熒屏上看到自己演的戲,有一種放鬆的感覺就已經達到了他的目的。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這個時候的張一山給我的感覺更多的不是演員,而是一位藝術家。

藝術家是什麼?藝術家的底色是普通人,他們將自己創造性的勞動成果——藝術作品來滿足人們特殊的精神需求。

顯然張一山就是這樣做的,他用他的演技征服了觀眾,他值得。

如今的他已經成功擺脱“童星的桎梏”,殺出一條血路,向優秀青年演員邁進。

就像他説的:“我們現在買會員看電視劇,要花好幾十塊錢呢,你不能讓人家白花錢”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8 字。

轉載請註明: “佛系青年”張一山:想當明星就不要做演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