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果然還是要連起來看比較好…
前腳“100%粉絲對工作室都不滿意”????
後腳“關曉彤替工作室懟粉絲”????
把#楊冪 人間預言家#打在公屏上(不是)
有一説一,事情是小事,飯圈常見的擦槍走火:
關曉彤工作室發了2020年的年終總結,
事業粉們也“親媽上身”提出全方位的意見,
工作室隨後在評論回應了幾點吐槽,
(沒有行程圖、年終總結髮得太晚、美工失誤)
正主也出來回應了一波,總結就兩字:不改,
正面槓果然激起粉絲吐槽,又發了一條服軟的消息,
(“孩子”看照片説的是自己,“兩個表情”是管好小嘴)
END。
説的當然是事情,風波還沒消停。
不過,比起大家爭論的“關曉彤態度”,
橘更有感觸的是:
行程圖真有那麼重要嗎?
以至於被認為是工作室的重要業務內容,
大家都發,所以必須重視…
拋掉求生欲説一句暴言:
可以但沒必要!
應該沒有朋友不知道“行程圖”的意思吧?
提前預告藝人當月的公開行程,
方便粉絲瞭解偶像的工作情況並配合應援。
聽起來不是互利互惠的事嗎?
藝人好好工作,粉絲安心追星,做得好就被表演,
你瞧曾舜晞就靠着“宛如雜誌大片”的行程圖萬轉出圈了…
但現在的發展情況已經遠遠超過了預期…
行程圖成了圈子裏每家必須得有的東西,
沒有就會被粉絲抗議,like關曉彤這次,
和好好拍戲、保持身形並列為“演員的本職工作”。
有了之後呢?
粉絲建議絕不能停。
設計這邊會被吐槽????
作圖必須精緻,審美得跟上,
靜態大片不夠,可以升級為動圖或視頻,
排版和字體也屬於吐槽的範圍。
粉絲們就像拿着小鞭子在後面抽打的甲方,
一旦遇上有個性的乙方,擦槍走火分分鐘的事兒。
比如前火箭少女成員李紫婷,工作室發了行程圖,
粉絲對設計提意見,字體、排版、文字…
被工作人員咔咔一頓懟了回去。
行程內容要謹慎????
最好是能有公開活動,
拍戲、綜藝、站台的比例也有講究。
演員的行程圖全是綜藝?
“失望、無語、能不能好好接戲”
團隊成員的行程數量不一致?
“抗議、待遇不公平、請正視成員發展”
你説行程圖的具體意義在哪兒?
漂亮的圖,大多數人看過就過,
(藝人沒公開活動,也得發圖)
排版奇特的嘗試,反而會被拎出來吐槽,
(其實人家是“打情罵俏”式互黑)
除了給設計增加工作量,還可能惹上抄襲風波…
能讓粉絲瞭解愛豆的狀態,當然很好,
但沒有這些的飯圈,也並不見得就分崩離析了,
反倒是在外人吐槽時,
粉絲能夠表示充分的理解:
有節目就看,有專輯就買,有演唱會就搶票…
以前沒有行程圖,追星也挺快樂的,
現在很難找到具體是誰,先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這類“可以但沒必要”的bug還不少…
重災區一:工作室活動返圖▼
紅毯星光熠熠,説是比美戰場沒毛病,
但如今藝人出席活動,
不僅是做好妝容造型直接赴戰紅毯,
還得“與時間賽跑”,
在酒店這樣有限制的環境裏,
用十幾分鍾完成一組取景、構圖、氛圍都完美的圖,
火速趕完後期,搶在第一時間發出…
然後,做好準備,接受粉絲的誇獎或炮火。
最近的案例就是產後復出的唐嫣????
粉絲當然是打開天窗説亮話“罵你沒商量”:
沒發圖前diss速度慢,
發了一組圖就吐槽工作室瞎幹活,
全部發完之後就開始控訴攝影師不行,
“造型圖背景板廉價,調色過時,
攝影師水平太差,出圖速度慢…”
説的都是這組片子。
第二天,攝影師回應了:
怎麼拍是大家一起商量的,努力了一整天…
後來,攝影師換了,
粉絲的不滿沒有換……
比質量,比速度,比上心程度,比比比…
但説實話,工作室沒有這項業務的時候,
女明星也能靠生圖殺人,
有了這項業務之後,
凌晨開工連軸轉,還得上線安撫,
還沒算上本身並不太擅長這個領域的藝人…
幾次嘗試效果一般,攝影師也難逃一“槽”,
索性罷工得了,姿勢懶得擺,愛咋咋你們隨便拍…
重災區二:時尚雜誌歸為“藝人實績”▼
早年大花們都是手握大爆電影登封面,
真要比拼也多是甩影視作品的實績,
上時尚雜誌封面,也只是增添的東西,
錦上添花,但不能雪中送炭,
Baby登上了美版《VOGUE》,
對之後的事業發展又有什麼幫助呢?
如今,咱們已經習慣於列一個大表,
把上了哪些封面、賣了多少本雜誌都納入成績中,
借用雜誌的名號來給自己添彩…
(沒有特指某一人的意思)
有必要嗎?
最早,明星與雜誌是兩種不搭界的存在,
一切都來自於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的手筆,
她在第一線提前嗅到了風浪:
用名人上封面,雜誌銷量會高得多,
於是,Anna開始讓女明星們也想要成為超模,
享受拍攝登封的樂趣,讓時尚變得和生活息息相關,
要知道,當年她的同事們並不理解這個操作,
覺得娛樂圈是娛樂圈,時尚圈是時尚圈。
但現在已經朝着更遠的方向走去了…
橘印象最深的是《VOGUE Film》,
一本副刊,只差把“發二維碼打錢”印在封面上了。
最開始分兩版來拍攝,都是大花+流量的搭配,
(周迅和王一博,李冰冰和朱一龍)
緊接着開單獨鏈接售賣,
甚至默認“不備註就等於愛豆的銷量”,
主編還特地轉發微博表示“期待銷量”,
朝粉絲口袋裏的那點錢看,也不打算留一點體面…
證明商業價值的方式也有無數種,
何必要選一條費力不討好的路?
也沒必要慣着這種“割韭菜”的雜誌方吧…
重災區三:鼓吹演員“無縫進組”▼
無縫進組,也就是字面意思,
在這個劇組就簽好了下一部戲的約,
中間最多休息個幾天半個月,
這已經成為了“新一代勞模”的標準,
讓事業粉們開心的好事,
值得被列出來鼓吹誇獎……
有事嗎?
説到這個問題,
其實觀眾只會記住你火了多少個經典人物,
並不會管你有沒有軋戲或無縫進組,
但從演員的個人創造角度出發,
一切都需要時間來積累。
太多演員都分享過類似的經歷,
拿《沉默的真相》裏備受好評的白宇來説吧。
短期,是為了豐富角色的準備????
為了演好“江陽”這個靈魂角色,
瞭解肺癌病人的狀態,檢察官的工作情況,
親身體驗被勒住的窒息感,拍攝期間封閉內心。
長期,需要生活的苦辣酸甜作為養料????
想要演好一個獲得大眾同理心的角色,
自身如果是空空如也的花瓶,
怎麼能表現出來帶着刀刺入觀眾心中的畫面呢?
無縫進組,對演技方面肯定有影響,
不用罵,畢竟有太多無奈,需要權衡:
沒有庫存的新人,斷檔之後就可能被市場遺忘,
只能面臨着理想和現實的抉擇…
但同樣,也並不應該被鼓吹,
這並不是一個應該被奉為圭臬的標準。
……
説到這兒,不會有人開始全怪粉絲了吧?
真要甩鍋,就怪“飯圈內卷”吧。
是粉絲想要向工作室揮鞭子的嗎?
也都知道,行程圖美並不等於行程美,
奈何總有人要拉行程圖出來比美…
也知道藝人或許不擅長時尚方面的嘗試,
但參加活動必同框比美,弄不好就成了“老年合唱團成員”…
有眼睛的都知道某些雜誌只為割韭菜,
但誰叫流量最重要的評判標準是商業價值,
錢都花了那就吹吧,畢竟看客還會搬銷量對比…
粉絲累,團隊累,本人也累,
這種“可以但沒必要”的規則越來越多…
説一句輕飄飄的“粉絲腦殘”當然容易,
但這是由各種因素一起造成的。
流量圈子的規則,擴散到娛樂圈的普世原則,
走不同路線的藝人都開始跟隨並遵守,
有點本末倒置了…
Anyway~
想要解決這種被裹挾的情況,
其實還得靠當事藝人的正面引導,
這下就得考驗説話的一百種技巧了吧。
最後一句粉絲:你要我問哪一家工作室最廢,我的回答是每一家。
被其他家誇“最強”的曾舜晞工作室也照樣被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