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迷戀張國榮,我甚至不喜歡張國榮。
張國榮從小嬌生慣養;他不僅用情不專,更是一個雙性戀愛好者;他生性陰柔懦弱,唱的歌大都並不好聽,影視裏的角色也大都是同性戀和缺少陽剛的娘娘腔;他也並不是一個孝子,對父母沒有感情;他還一直都有抑鬱症,情感不可控制,喜怒無常……這樣一個有着諸多污點的明星,卻被無數人奉為“最完美”的人,我曾一度覺得是個笑話。
然而某一天,在談笑風生中我偶然聽到了一個親切的呼喚他的聲音,在嘈雜的人羣裏越來越響亮,甚至越來越動聽。我突然發現,這個已經死了十八年的人,居然還活着——鮮活地活着。
張國榮雖出身名門望族,然而父親生平只愛交際名流,風流成性。張國榮只是個情慾的意外產物,是父親正妻的第十個孩子,弱小而且被忽視。他的母親將天生抑鬱的種子給了張國榮,家人們對他更是“漠不關心”。最令人唏噓的是,從張國榮出生到父親去世,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不過幾天。張國榮就是生長在這樣一個龐大而又冷漠的家庭裏。
張國榮喜歡音樂,第一次參加業餘歌手比賽,就拿下了亞軍,從此進入娛樂圈。從一個小演員小歌手開始,“張國榮也要熬十年”,才真正走入了屬於自己的音樂時代。多年以後,他憑藉一首《monica》入選十大中文金曲,從此一炮而紅。他的音樂才華在舞台上顯示出了超凡的偶像魅力,甚至壟斷了香港樂壇,一躍成為了香港天皇巨星。之後他更是成為首位打入韓國音樂市場的粵語歌手,並打破華語唱片在韓國的銷量紀錄,真正將中國音樂文化帶到了韓國。
後來,張國榮將事業重心移至影壇,他以英俊深情的文藝形象,塑造了寧採臣、旭仔、程蝶衣、何寶榮等多個栩栩如生的角色。他參演的《霸王別姬》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電影
,更受到國際影壇的關注,真正讓中華電影文化走向了亞洲。
之所以有這麼多人喜歡張國榮,是因為他足夠漂亮,足夠優秀,足夠有名,更足夠偉大。
如果説他的顏值是上天賞飯,他的才華只是天賦異稟,那他的人品就更加難能可貴。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能受到幾乎所有人的好評?上到不可一世的國際導演,下到素未謀面的尋常粉絲,只要是知道張國榮的人,只要是跟張國榮打過交道的人,無一不被他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所有幫過他的人,他都銘記於心,甚至像家人一樣對待。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如果説張國榮體貼關懷,不如説他義薄雲天。在處處打壓的娛樂圈裏,他提攜的後輩不計其數,古天樂,張衞健,梁朝偉,趙文卓,張伯芝……。“他是娛樂圈唯一的一股清流,一度奉行着“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終身信條。
他的容貌跟才華比,不值一提;他的才華跟人品比,更不值得一提,這就是張國榮。有人用“完美”來形容他,有人用“一切”來形容他……
“我一生人無做壞事,為何會這樣?”誰也不知道在愚人節這天,張國榮為何會這樣問上帝。他掙扎着從極度抑鬱的家庭裏走出來,一步步到達藝術的巔峯,早已雌雄合體的他,最後還是在抑鬱症裏,給大家開了一個永生的玩笑。我們都不相信這是真的,即使他真的離去,也依舊活在每一個人的心裏。
《老子》曾説,一個人肉身活着是有限的,但是精神可以永遠不死。老子自己做到了,張國榮也做到了。
十八年後,當我重新審視娛樂圈,卻發現“風華絕代”這個詞已漸行漸遠。回過頭來,一次次地聽着他經典的嗓音,一遍遍看着他的蝶衣,一聲聲讀起他最後的詰問……,我也跟無數愛他的人一樣,在淚眼婆娑中情不自禁地喊了一聲: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