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近日,有網友拍到陳曉跟陳妍希現身影院。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當日兩人應該是參加電影首映禮。

  兩人一邊看電影一邊有説有笑。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看到陳妍希流汗,陳曉還遞給陳妍希一張紙巾。

  等到散場時,陳曉還一直拉着陳妍希的手不放。


  1、王楚欽,2000年出生,晉級了全運會乒乓球單打四強。下一輪將和他北京隊的隊友老大哥馬龍爭一個決賽名額。1988年出生的馬龍,比王楚欽整整大了12歲!小將加油,真是後生可畏!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2、孫穎莎,2000年出生,雖然不敵丁寧,但首次參加全運會就晉級八強,成績也是不錯,並且孫穎莎的潛力球迷們有目共睹,希望東京奧運週期可以迅速成長!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3、李冰潔,2002年出生。在這屆全運會上她打破了女子自由泳400米和1500米兩項亞洲記錄!

  2017年7月24日,世錦賽李冰潔以4分03秒25獲得季軍,李冰潔也成為繼楊愛華和陳妍之後第三位在世錦賽該項目上能夠登上頒獎台的中國選手。7月30日,2017年國際泳聯游泳世錦賽女子800米自由泳決賽,李冰潔以8分15秒46獲得銀牌。中國新一代泳後非她莫屬!

  4、花美男,練俊傑2000年出生,

  8月28日,全運會跳水比賽進入到最後一天,最具觀賞性的男子10米跳台決賽壓軸舉行,小將練俊傑不懼強手,勇奪一枚銅牌。而此前,

  2016,2017連續兩年奪得國際泳聯世錦賽混雙10米台冠軍。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2017-09-05)


  躲在“愛孩子”背後的開放式婚姻

  白百合出軌的事情發酵到現在,各種觀點都有。

  有説出軌好的,“憑什麼林丹出軌可以原諒,白百合不行。”

  也有説,既想玩清純人設,又要享受慾望盛宴的,活該這樣的下場。

  還有説,“開放式婚姻”就是中國國情啊,《人民的名義》裏高育良書記也這麼幹的。兩個人雖然婚離了,但各種利益還糾纏在一起,所以沒必要做那種一損俱損的傻事。

  賣賣好父母人設,順便賺賺錢,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本來我不打算説什麼,

  一來,已經有很長時間不去追熱點寫文章,因為那些所謂“熱點”,背後透露的並不只是一兩個問題,或者某一方的問題。

  二來,身為八卦的資深愛好者,對於白百合事情發展的走向早在預料之中,一點也不感覺好奇。

  但是自從陳羽凡發聲,説他們”已經在2015年離婚“後,白百合終於鬆了口氣,也站出來説,

  “都是為了愛孩子,才一直沒有公佈離婚的消息

  ”,心裏由衷地感覺到不舒服。

  不管離不離婚,出去玩是你自己的私事,別人管不着,但拿孩子當擋箭牌就明顯是在推卸責任了。

  父母的問題,孩子卻成了擋箭牌

  因為

  前妻也是自己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當白百合身陷危機的時候,陳羽凡的發聲證明了他是個好丈夫,但卻不能算是好爸爸。

  無論白百合是真的被坑,還是卓偉拿她做了墊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視頻中拍到的事她的確是做了。

  因為都是事實,所以當事情一點點發酵後,她和陳羽凡都扛不住了。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已經溝通好,由陳羽凡打頭陣,先拋出“已經離婚”的大招,再由她來煽情説是“為了孩子”。

  這樣做的好處,是白百合的“一指禪”和“摸臀殺”似乎都變得合理了,而陳羽凡也終於可以脱下那頂碩大的綠帽。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看起來,公關做的無可挑剔,可是孩子呢?

  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是件很難的事,所以把問題推到孩子身上,既堵了眾人的口,也逃避了自己良心的不安。

  輿論自然不願意去傷害一個孩子。

  可無形之中,孩子卻被自己的父母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9歲的元寶當然不能完全理解這到底意味着什麼,但隱約之中他會有一個心理暗示説,“媽媽被説成是壞女人,都是因為我。”

  這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

  希望他們能在未來的日子一點點替元寶修復。

  誰也沒逼你,一定要白頭到老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不同的。

  白百合沒有紅的時候嫁給了陳羽凡,後來慢慢紅了,心裏當然會有落差,有資本去追求更好的人生,本無可厚非。

  即便是普通人,在熱戀的時候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拿出來,彼此吸引。

  但是步入婚姻,彼此之間的不同就會逐漸表露出來。

  比如,有的人充滿熱情,喜歡運動,但偏偏TA的另一半隻喜歡安靜地坐着,享受風花雪月。

  比如,我習慣遇到問題先去行動再一邊思考一邊找方法,而不高興先生則習慣長時間觀望,不拖延到最後不想出手。

  將兩個性格不一樣,做事風格不一樣,對待世界看法不一樣的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這本就是婚姻的神奇之處。

  我相信,大家都是抱着“但求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信念走進婚姻。

  但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開化,夫妻雙方成長速度的不同步,以及女性能力、社會地位、財務狀況的改善,所以誰也不能肯定,跟某個人結婚就一定能夠白頭到老。

  特別是當自己經歷了一些人和事之後,每個人對於婚姻和家庭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

  L姐姐,結婚時年紀特別小,生了孩子一年後就離婚了。

  離婚後雖然追求者眾多,但她一直不願意再婚,她説,“為什麼要結婚,過了熱戀期還不是各自出去玩。還不如不結,一直保持戀愛的狀態。”

  像L姐這樣“一個人精彩”的姑娘,現在越來越多。

  還有很多多女性,即便離婚也能很好的撫養孩子。

  有人把“婚”字解釋成,“女人一發昏,就會想嫁人”,雖然是調侃,但也不無道理。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如果放到當下,我在結婚前肯定也會更加慎重。

  因為婚姻不僅是把簡單的“我”變成了“我們”,背後還有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並且,當你的心態變成了,“結婚是因為我真的愛那個人”,而不是“我需要一張長期飯票”。

  或者,生孩子是因為“我真的想要一個孩子”,而不是“我拼死拼活地為你生了孩子,你還對我不好”的時候,各種抱怨、婚內出軌、婆媳矛盾種種負面的想法和行為都會減少很多。

  不愛了,就告訴他

  當然,即便是做足了功課,婚姻或許還是會進入一種“無法挽回”的境地。

  那也沒關係,既然離婚,就大方承認。

  告訴孩子“爸爸和媽媽已經不再相愛了,我們想要分開去尋找各自的愛人,但我們永遠是你的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有任何的減少。”

  婚姻關係可以解除,但對於孩子,你們永遠是他的爸爸媽媽。

  婚姻裏最好的狀態,是彼此尊重,相對獨立。

  在這個方面,王菲和安吉麗娜·朱莉可謂是正面的榜樣。

  你可以説她們任性,但她們也通過自己的言行,告訴了孩子該怎樣接納與認同自己的情感。

  相反,離婚了不敢告訴孩子,還借“愛孩子”為名,享受着婚姻模式帶來的利益和名譽。

  當自己和其他男人的親密行為被全世界都看到後,又聲淚俱下地説,“孩子,都是為了愛你,才沒公開離婚的事”。

  影后的演技無疑又向奧斯卡邁進了一大步。

  一邊口口聲聲地説愛孩子,一邊又獨自去偷歡,早

  就

  把“媽媽”人設拋到九霄雲外。

  這麼前後不一的愛,孩子真的能理解嗎?

  愛孩子,就不要飆演技。

  生活中能把風險降到最低的,只有誠實。

  不愛了,就地承認吧。

  能勇敢跟過去揮手作別的媽媽,

  孩子也會祝福你:

  ——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陳妍,資深媒體人,親子諮詢師,高級育嬰師,家庭研究愛好者,專注分享兒童心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文章。

  更多育兒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陳妍媽媽(ID:chenyanmama0514)

  (2017-04-19)


  陳妍媽媽説

  學習了許多現代教育理念的家長,可能都認同“不能打小孩”的觀點。

  可理念歸理念,事到臨頭還是會有忍不住的時候。

  特別是熊孩子屢教不改,耗盡了你的熱情與耐心,你難免會大聲地訓斥幾句,甚至性急的媽媽已經把巴掌甩在了他的小屁股上。

  這一切可能突如其來,連自己都嚇了一跳。

  如果你也有“明明捱打、捱罵的是孩子,可自己心裏卻難過自責得要死!”的感覺,那今天的文章可能對你會有一些啓發。

  01

  我和不高興先生都是那種從小被壓抑的小孩,所以我們希望小福氣能勇敢地表達自己,一直鼓勵他能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但這種鼓勵帶來的壞處就是,小福氣非常有個性,自己認定的事情哪怕是錯的,也會無比堅持,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在傳統的經驗裏,倔強、脾氣大的孩子往往挨的打也多。

  即便我和不高興先生已經算是非常剋制的家長,但也會有忍不住,訓斥他幾句的情況。

  2014年一項新浪教育的調查稱,84%的家長承認打過孩子,88%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過;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的調查曾顯示,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有超過70%的孩子最近被父母打過;而有90%的美國家長自陳有過打孩子的行為。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02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説過:

  “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所以打罵孩子時,雖然孩子表面上誠惶誠恐,內心深處對自己的錯誤行為根本沒有反省,更不會去思考該如何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

  至於打罵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惡劣影響,我在之前的文章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傷的不僅是心還有大腦有過詳細地闡述。

  這篇文章想討論的是,

  如果萬不得已打罵了孩子的家長,還可以做些什麼?

  1、掌握懲罰孩子的其他方式

  是孩子就難免會做錯事,但孩子一犯錯非打即罵的家長,很可能是因為他們不瞭解其他懲罰孩子的方式。

  其實懲罰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不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罰坐或罰站,採用“自然後果法”等。

  在具體操作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情緒穩定,用温柔而堅定地態度執行懲罰的全過程。

  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懲罰他,懲罰的規則和時間。

  需要提醒的是,當採用“自然後果法”懲罰孩子時,要保證孩子所犯錯誤的結果能夠在父母的承受範圍之內。

  比如,告訴孩子剛做好的湯很燙,孩子不聽去碰,這時就不能用“自然後果法”,等孩子燙傷再處理,而是在孩子碰到之前就要把湯拿走。

  因為孩子燙傷這個後果,是絕大多數父母都無法接受的。

  2、家長改變認知,避免因為自己情緒化而打罵孩子

  如果父母能瞭解,孩子“發脾氣”和孩子“開懷大笑”從性質上講是一樣的,都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發脾氣,也是一個孩子向我們傳達重要信息的機會,一個我們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

  那樣對孩子發脾氣的接納度就會提高,自己情緒起伏受孩子發脾氣的影響也會減少,也就不會因為心情煩躁而打罵孩子了。

  3、打了孩子不要太過自責,更不要加倍補償孩子

  一方面自己的認知覺得打罵孩子不對,而另一方面一時情急打罵了孩子,有這樣的矛盾心理,打罵孩子的爸爸媽媽,心裏應該比孩子更難過吧!

  其實即便是真的打罵了孩子,也不必太過自責。

  更不能看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也不要過份自責,從而變相加倍地補償孩子。

  這會讓孩子找到操縱你,變相達到自己目的的方式。

  他們會不斷挑戰你的底線,引誘你去打罵他,然後再讓你自責,從而提出要求讓你補償他。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4、如果打罵孩子已經發生,不要讓自己過於情緒化

  如果在多次勸告無效後,孩子依然不停鬧騰,甚至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因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罵孩子,孩子的精力全部都放在抵抗父母激烈的情緒下,而不會認為是自己錯了。

  5、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有一些體罰是在理性的狀態下發生的,這是因為事先已經跟孩子約定好,犯了什麼錯,要挨幾個屁股。

  這種打罵的方式是對事不對人,父母也不會對孩子形成人身攻擊,保全了孩子的自尊。

  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為什麼會捱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這些都會在打的過程中交代清楚。

  當然,既然是理性地打,就不會打得太重,最重要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6、安慰孩子,向孩子道歉

  如果在情急之下打罵了孩子,事後發現的確有不妥,不要一味礙於面子,擺出家長的架子。要及時向孩子誠懇地道歉,獲得孩子的原諒。

  即便是約定好的”打“,在打完之後也應該抱抱孩子,給他以安慰,把自己那種”打在兒身,疼在娘心“的感受告訴孩子。

  ”打罵“只是手段,絕對不是目的,愛才是父母和孩子聯繫的唯一紐帶。

  7、夫妻關係要高於親子關係

  夫妻關係永遠要高於親子關係,這才能幫助孩子構建和諧穩定的家庭氛圍,對調節家庭成員之間的情緒衝突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夫妻關係和諧穩定,不但有利於統一教育觀念和對孩子的管教標準,還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讓父母雙方的想法一致,沒有爭執。

  身處在其中的孩子也會更加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樣家庭氛圍也會完全不一樣了。

  8、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發現,兩歲是最容易學到攻擊性的年齡,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並不知曉自己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而且還沒法很好的控制自己。

  如果此時他父母經常用打和罵來管教他,那麼他就會認為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攻擊,從而也會越來越具有攻擊性。

  所以,即便要打,也不要打2歲以前的孩子,他們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説,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6歲後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

  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裏產生負面影響。

  9、儘可能準確地描述自己感受,不打孩子

  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往往氣憤難耐,這時候打孩子只會是因為情緒激動。

  與其把孩子痛打一頓,不如向孩子説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比如,

  “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

  “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

  “我現在太傷心了,需要冷靜一會兒。”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最後想説:

  每一對父母,在理想中都會鼓勵孩子勇敢做自己,但是在現實中卻又會偏向於要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但是就像世界上沒有不犯錯的孩子,世界上也沒有絕對不打罵孩子的父母。

  所以即便我們認同“不打孩子”的理念,也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自控力。

  孩子的出生,本來就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挑戰。

  只要我們本着尊重和接納的心情,就算跟孩子產生了爭執也一定能夠及時的化解。

  因為——

  所謂家庭,本就是彼此敞開心扉説出心聲的地方。

  而所謂家人,且是交換思想互相接納的彼此。

  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家庭研究愛好者,專注兒童心理、親子關係

  (2017-08-02)


  嫁給媽寶男對於很多姑娘來説都是一場噩夢。

  因為無論怎麼付出,在你和他媽之間,你永遠是錯的。

  如果和婆婆之間產生了矛盾,他永遠只會向着他媽。

  就算他媽錯了,她也是長輩,你要包容,否則就是不孝順。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我媽永遠是對的。

  我媽這麼辛苦,你怎麼敢跟他頂嘴。

  我媽生我養我,你有什麼資格跟她比……

  ”

  這些話都像一支支鋒利的小刀,紮在你的心上。

  01媽寶男為什麼這麼普遍?

  所謂媽寶男,就是永遠長不大,被媽媽抱在懷裏當成寶寶的男人。

  之所以遇到媽寶男的頻率這麼高,是因為他相對於“鳳凰男”、“渣男”來説,隱藏得更深,特點更不明顯,不容易在第一時間被發現。

  媽寶男在剛開始戀愛時,還有一個先天的優勢,對缺乏安全感的中國女人有致使吸引力——好控制。

  媽寶男在戀愛中,對女朋友會像對媽媽那樣言聽計從,讓你錯以為,結婚後他也會對你千依百順地好,造成一種“這輩子非他莫嫁”的假象。

  所以,儘管媽寶男可惡,還是有人前赴後繼地跳進這個坑,嫁給媽寶男。

  02

  get

  這些標籤,

  辨別媽寶男

  表面上媽寶男很黏媽媽,愛撒嬌,非常聽媽媽的話,但千萬不要被這些假象所矇蔽。在這些假象背後,還有你想象不到的另一面:

  愛相親

  人到中年,有房有車有高收入,外加不賭不嫖的男人,向來是相親市場的搶手貨。

  但這種人,極有可能就是媽寶男,因為媽寶男一般不會主動對女性展開追求,所以被大齡未婚的可能性很高。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當然自由戀愛也不一定能完全避開媽寶男,但從各種案例反饋的情況來看,相親認識的看起來條件很好的大齡男生,70%以上都是媽寶男。

  孝順

  媽寶男往往都披着孝順的外衣。

  外表看起來,對媽媽好的男人很暖,但是有可能對媽媽越好的男人,就會對你越差。

  因為孩子從小浸泡在全能媽媽的控制裏,長大了自然也不會反抗。

  雖然他們也焦灼,但反抗父母良心會非常不安。

  所以乾脆放棄了自己的意識,直接披上“孝順”的外衣。

  工作是父母找的,老婆是父母看中的,孩子是父母讓生的……

  既然稍有反抗就是不孝、大逆不道,那何不樂享其成。

  無視自己的主觀意識,自然也不用承擔風險。

  大男子主義

  好多缺乏安全感的姑娘都把直男當成有男人味,把大男子主義的男人當成值得依靠。

  孰不知,媽寶男因為在家都是被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着,所以他們不會做家務,認為家務活女人幹是天經地義。

  但是,媽寶男對你和對自己完全是兩個標準,他們要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便利,根本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能夠為妻子兒女撐起一片天。

  老實可靠

  和媽寶男結婚,就像温水煮青蛙,因為日後那些你難以忍受的生活點滴,並不是一下子就暴露出來的。

  比如,開始以為他脾氣好,能聽老婆話,但時間久了才知道,脾氣好的另一面恰恰是他沒有自己的主見,從小到大他們沒有嘗試過自己作主,當然你説怎樣就怎樣了。

  03媽寶男都是媽媽製造出來的

  媽寶男從哪裏來,當然是被媽媽們製造出來的。

  所以光避開媽寶男是沒用的,關鍵是得停止製造媽寶男。

  表面上看,男孩成為媽寶男,一定是從小被媽媽照顧得太好,不願意與媽媽分離。

  然而事實上,一個男孩成長為媽寶男是有“控制”和“漠視”兩種途徑的。

  先來説控制。

  一個焦慮的媽媽,一個缺席的爸爸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這是中國家庭最常見的家庭模式。

  很多家庭裏,婚姻關係這個基礎沒有打好,所以大部分媽媽都普遍缺乏安全感。

  因為彼此都是成年人,所以媽媽即便在婚姻裏拼命地想要控制爸爸,也收效甚微。

  爸爸會選擇逃走,逃走的方式可以是工作、愛好,或者其他女人。

  就算人不走,心也不在家,這令中國的媽媽再度陷入不安。

  有了孩子之後,媽媽發現孩子特別是兒子,能極大程度上彌補她內心的空洞,於是她開拼命地控制兒子。

  但是,這種愛即便很多很多,質量也是不高的,甚至會將兒子吞沒。

  當媽媽和兒子構建起了共生關係,就具有強烈的排外性,兒媳自然就成了入侵者。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再來説漠視。

  男孩在嬰幼兒時間嚴重缺少母愛,而對母愛的渴求是所有人的頭號渴求,所以他們從小沒有得到的東西,會一直執着。

  男孩大了一些後發現,可以通過對媽媽言聽計從而得到媽媽的關注,於是形成對媽媽的極度服從,但這樣做的同時,勢必壓抑了對母親的不滿和攻擊性。

  通過“控制”和“漠視”這兩種方式,媽寶男們源源不斷地被製造出來,再投入到婚姻當中,製造下一代的媽寶男,循環反覆生生不息。

  04無所不能的媽媽=無所不在的控制

  中國父母最喜歡對孩子説的一句話是: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啊!

  媽寶男的父母更甚。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停地被這句話催眠,所以不管他們接不接受父母的安排,也會條件反射地認為,父母是為自己好的。

  可是反過來去想,父母為什麼硬要把自己的生命價值附着在孩子身上。

  如果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女,那兒女又為誰呢?

  如果兒女長大後也繼承相同的想法,那一環扣一環,無論往上或往下追溯,那些看起來高尚的生命價值,終究都變得毫無意義。

  藉着“為你好”的由頭,中國家庭中媽媽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

  她們通過照顧別人來展現自己的無所不能,也逃避自己內在嬰兒的無助感,實則是在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

  並且,全能的媽媽們在照顧孩子的同時,會將“你就是什麼都不懂的蠢貨”、“離開我你就活不下去”這種消極的感覺投射到孩子身上。

  自尊被擊垮的孩子,終於長成了自己心理暗示中的樣子。

  有個最極端的例子:

  美國密蘇里的一位單親母親Dee Dee,全職在家照顧身患重病的女兒20年。

  她的女兒GypsyRose看起來弱不禁風,常年戴着帽子或假髮,下半身癱瘓,沒法獨立行走,不管到哪,都只能靠母親用輪椅推着。在各種藥物的副作用之下,她小小年紀,牙齒已經掉的差不多了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Dee Dee對女兒病症的解釋是“因為染色體缺失,女兒患有肌肉萎縮症,癲癇,重度哮喘,睡眠呼吸中止症,眼科疾病,一出生就住進了重症監護病房。雖然現在已經成年,但是智力只有7歲孩子的水平 ”

  看起來,Dee Dee對孩子傾注了所有的關愛,在鄰居朋友眼裏她也是個樂觀向上的好媽媽。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但是2016年Gypsy Rose和男友一起合謀殺死了Dee Dee。

  原來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裏,Gypsy Rose都是一個正常的孩子,沒有病。

  而Dee Dee一直活在一個她編織的謊言中,為了掩蓋一個謊言只能編造一個更大的謊言。

  2016年7月,Gypsy她承認自己二級謀殺罪,法官給了她10年的刑期,可以在7年半時保釋。

  在監獄裏服刑的Gypsy,養長了頭髮,皮膚白淨健康,自從擺脱母親的控制後,她沒有再吃任何藥,現在身體狀況一切良好。在監獄的12個月裏體重還重了14斤。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Gypsy自己也説,

  “我覺得現在監獄裏的生活都比之前跟媽媽一起生活要自由。 ”

  “我從小都是媽媽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但她讓我做的都是些不太好的事 ”

  “她讓我撒謊,我不想撒謊,我想做一個誠實的好人 ”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全能的媽媽們並非真正的獨立,她們只是寄生在別人對自己的需求裏,也彌補內心的空虛。

  她們需要這種感覺體現自己的價值,獲得認同,但是卻割斷了自己和內在嬰兒的聯繫。

  所以,如果父母感覺自己從小沒有被善待想要彌補,那大可以用培養孩子的金錢來滋養自己,而不是拼命地逼迫、控制孩子。

  05停止製造媽寶男的關鍵,在爸爸

  精神分析的一種説法是,孩子想從對媽媽的共生走向獨立,必然要完成心理上的弒母。

  即,要拿出不管媽媽多偉大,媽媽多痛苦,媽媽多需要他,他都要離開媽媽,走向更廣闊的世界的勇氣。

  如果媽媽因此表現得痛苦、想死,也隨她去。

  當然,讓孩子與媽媽正面發生這樣慘烈地脱離,很難。

  正常情況下,孩子脱離媽媽的懷抱,需要爸爸的介入。

  首先,一個正面的,有力量的爸爸,會把孩子從媽媽的懷抱裏趕走。

  正常的爸爸會用自己的言行告訴孩子,這是我老婆,我們才是關係最親密的人。

  這當然會刺激兒子,兒子可以將壞投射到父親身上,甚至可以去恨父親。

  但是這樣就減輕了對媽媽的恨和糾纏。

  就我自己的感覺,這個過程最痛苦的不是孩子,而是媽媽。

  媽媽要捨得切斷跟孩子的糾纏。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其次,爸爸要努力跟媽媽建立好關係。

  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根本,丈夫與妻子的關係好了,這樣妻子在心理上就算失去兒子這個親密的人,還有另一個親密的人和她在一起。

  於是,上面所説的那份分離就不至於那麼困難。

  孩子對媽媽的正常感情是在不斷變化的,從最初的控制依戀,到慢慢脱離,再到成年後的自由和獨立。

  但是媽寶男的媽媽不允許有這樣的變化,但不管怎麼樣,媽寶男對媽媽有多崇拜,就有多厭恨。

  這份

  厭恨又化成了

  潛意識裏,對媽媽的攻擊。無法對媽媽表露,就會發泄到妻子身上。

  所以,父母對於孩子,越早放手,孩子受的傷害越小。

  06媽寶男如何自救

  如果成年人,感覺自己就是媽寶男(女),就要盡力擺脱父母的控制。

  比如,去別的城市學習或工作,即便是最終並不留在那裏,也可以幫助自己順利完成和父母的分離,走向獨立。

  正常健康家庭關係裏,夫妻關係是要高於親子關係的,並且對於孩子的獨立和自由,父母都會滿懷喜悦的祝福。

  所以,無論是你是孩子還是媽媽,在發展任何一段關係的時候,都請以自己感覺為中心,表達真實的自我,別太在這個關係中委屈自己,否則最後會發現,這最不值得。

  如果真的有什麼可以拯救媽寶男,那就先從拯救媽媽開始吧!

  媽媽幸福了,孩子就得救了。

  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兒童心理,與您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點點滴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U74699544”:我也看到過一個媽媽驕傲的説兒子都上大學了都不會剝雞蛋殼香蕉皮。我們問那以後怎麼辦,説是讓他媳婦繼續唄。這就是中國媽媽

  網友“U192881747”: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遮藏於孝順及為你好之下冠冕堂煌的謊言。確足曝露了忽視己久的門問題。我怎感覺自己也是個媽寶。

  網友“U120603945”:看見評論裏有個人就笑了,養女兒小恩小惠?去你妹的,誰家養女兒不是真金白銀當公主寵,誰家女兒不是掌上明珠?除非有性別歧視!説出這種話的人真是笑話!噁心人!

  網友“U103491590”:我朋友的對象是個媽寶男,不管跟我朋友在幹啥,他家人一打電話二話不説馬上就走。而且,他的家人看不上我朋友,覺得我朋友沒文化之類的。我朋友很好看,她對象也對她很好,但是,從不會在家人面前為她説好話。本來,都快要談婚論嫁,已經分手了。

  網友“U169052474”:日本的孩子算是媽媽帶大的,莫非全民都是媽寶男媽寶女?

  網友“小伊”:最可怕的是一個媽寶男還是直男癌!

  網友“U169052474”:中國公婆對兒媳小家庭付出太多,導致長輩在小兩口生活中期待回報,這種回報通常是難以通過金錢實現的,於是干涉控制的慾望,可能比別國要高一些。萬事有果就有因,在歐美日,妻子隨老公姓,孩子隨父親姓,都是常態,但儘管如此,人家男方父母對小兩口的付出也根本比不上中國,付出多自然期待多,否則當然心態失衡。養兒子真金白銀,所以男方父母多事;養女兒小恩小惠,所以女方父母温暖。

  (2017-09-0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02 字。

轉載請註明: 婚前婚後男人的表現不一樣? 看陳曉婚後怎麼對陳妍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