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陳可辛導演,觀眾們一股腦兒就想起他執導過的那些電影佳作,譬如《甜蜜蜜》、《親愛的》、《中國合夥人》等。
確實,這位中國知名導演似乎在觀眾的印象裏就沒失手拍過爛片。
不過有這麼一部電影,曾經是陳可辛導演中評分較差的一部,豆瓣評分一度跌到了6.5分左右。
好奇的是,13年過去了,它的評分又有了明顯回漲的趨勢,目前豆瓣7.2分。
是的,一個不高不低的分數,但董哥在看完這部電影后覺得:7.2分於它而言,還是低了!
查了一下它的獎項戰績,更是驚人。
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第4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
一舉拿下兩個華語電影中最具影響力獎項的最佳電影,質量絕對可以保證。
不賣關子了,它就是在2007年上映的《投名狀》。
那麼,它好在哪呢?
不着急,咱們不妨先看看從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説起。
四位主演來頭不小,大家也都十分熟悉他們的作品,可以説是公認的影帝影后。
引發繼李小龍之後第二次全球武術熱潮的國際巨星李連杰;
1990年代就被封為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
把自己放逐在主流娛樂圈之外、極具個人氣質的金城武;
與章子怡、周迅、趙薇並稱“四小花旦”的徐靜蕾。
2000年代初期,他們已經是炙手可熱的當紅影星,名氣與實力並存;
而這演員陣容要是放在2020年,也絕對是電影界求之不得的豪華配置。
不過,有上乘的演員不一定就是一部上乘的電影,這些年我們已經見過太多翻車了。
但可以保證的是,這些上乘的演員一定分辨得出什麼是上乘的劇本,更何況接手這劇本的還是金牌導演陳可辛。
這部電影的劇本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講述了三個結拜兄弟之間的恩怨糾葛。
影片的時代背景放置於清朝末期,攻城的戰火拔地而起,四處連綿,百姓們飢不擇食、了無生意。
此時,鏡頭對準了一個失魂落魄的軍官——龐青雲(李連杰 飾)。
他站在硝煙暫止的戰場上,為死去的兄弟哭喪着,他帶的軍隊被同僚“魁字軍”出賣,無一生還,而他自己卻因為裝死而苟活了下來。
終日鬱鬱寡歡的他遇見了離家出走的蓮生(徐靜蕾 飾),二人一夜取暖後,互生愛意,但蓮生卻不告而別。
後來,龐青雲在路上展示了不凡的謀略和武功,被劫搶完軍糧的姜午陽(金城武 飾)發現並帶回村,並結識了與姜午陽有着深厚兄弟情的趙二虎(劉德華 飾)。
不料,龐青雲意外發現與他一夜情的女子居然是趙二虎的妻子,但他剋制着不説。
當天晚上,因搶劫官府的東西,整座荒村的百姓被官府報復毒打併警告。
正當村民和兩兄弟喪氣的時候,龐青雲站出來鼓勵大家參加清朝軍隊,以此賺取軍餉糧食,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方案可行。
於是,龐青雲、劉德華、金城武他們三人納投名狀,結兄弟義,帶着八百人投奔朝廷從軍。
這支兄弟軍意外地強悍,拿下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勝仗,也在勝利中不斷髮展壯大:打下舒城,攻下蘇州,佔領南京。
但因龐青雲的野心漸大,以及他與趙二虎治軍理念的相左,三人之間心生分歧,悲慘的結局從此刻就註定了。
劇情就先講到這裏,大家也逐漸意識到這是一個關於信義的故事,既然悲情結局已定,董哥就不過多贅言了。
那咱們回到文章最開始的問題: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
一、史詩級大場面的塑造
作為戰爭電影,軍火相交肯定少不了,片中就有不少大場面的戲份。
當中最絕的當屬以八百敵五千的舒城大戰。
攝影從近景、中景、遠景的鏡頭的來回切換全面展示了這場大戰的臨場感和史詩感。
近景和中景鏡頭下探到每一位羣眾演員,也就是雙方士兵的交戰。
殘廢的還在摸爬滾打,倒下的已經滿臉血泥,戰場上的死屍斷肢不斷堆疊。
而遠景鏡頭凸顯了大戰氣息,黃土和泥沙被馬蹄和士兵紛紛踏起,當鏡頭從上空俯瞰,地上的戰鬥猶如風捲殘雲般的浩蕩,但也在循環着特有的中國戰鬥史詩氛圍。
據悉,而為了拍攝這場舒城大戰,劇組動用了15名副導演、8台攝影機。
而這部電影的攝影執導黃嶽泰也用“從影30年來最多”來形容羣眾演員之多。
雖然人手和設備都很齊全,但其實,原計劃7天拍完的首場戲到居然拍了一個月,其中,舒城大戰拍了20幾天,在電影裏只剪成了12分鐘。
在此之前,陳可辛從來沒有拍過打戲,而片中大場面的戲份又非常多,陳可辛在溝通上也很複雜。
於是,陳可辛一度十分沮喪,拍攝中途甚至自我否定到想主動請退,讓投資方更換導演。
不過,在劇組的羣策羣力和程小東的動作指導下,陳可辛導演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拍攝舒城大戰時,陳可辛提出希望鏡頭要放置於人羣裏面,要讓觀眾看戲的時候如同身臨戰場,而程小東則想把機位固定架到一邊狂拍大場面。
為此,陳可辛和程小東協調了最終的拍攝想法:陳可辛專心拍他想關注的那些細節,譬如士兵流血的臉部、殺紅眼的猙獰表情,而金戈鐵馬的大場面就交由程小東來調度。
正是因為他們的認真討論和堅持,才有那麼如此恢弘和細節豐富的舒城大戰。
二、主演演技集體驚豔
這部電影的特寫鏡頭很多,直接懟在臉上,更能觀察到主演的神情變化和情感波動。
其中,徐靜蕾最剋制,金城武最突破,劉德華最穩健,李連杰最出彩。
先來説説唯一的女性主演徐靜蕾。
她扮演的蓮生戲份雖然不多,但她演技最高光的一刻出現在迎接勝仗而歸的趙二虎。
但其實她期待的是龐青雲,她臉上微微的變動就把真心實意輕描淡寫在臉上,戲中人看不出來,但戲外人也能看出其中的些許剋制。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女主的人選。
陳可辛導演一開始就考慮過找舒淇演女主角,但舒淇太性感了,這個角色需要的是第一眼不抓人眼球又不性感的女演員,並且需要神情內斂。
接着説説三位男主之一的金城武。
片中金城武一改以往英俊瀟灑的形象,以鬍子拉碴的造型出鏡,對比之前的外觀形象已經有很大的突破了。
而金城武扮演的姜午陽這一角色,從單純到看透,一身子狼性卻從一而終,猙獰的表演不僅讓他突破自我,並且讓觀眾的感受後勁十足。
然後是戲劇衝突點最多的劉德華。
他飾演的趙二虎可能是活得最不痛苦的,他知黑白善惡,懂愛恨義氣。
而劉德華的表演穩穩地傳達了這個人物的精神內核——義。
尤其是那段被鎖鏈綁住的片段,奮力掙扎的肢體,失聲痛哭的臉上,遍佈着悔恨和抱怨,也寫滿了義氣二字。
最後來説説李連杰。
三位男主角,只有他憑此片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龐青雲這個角色太出彩了,或者説李連杰的龐青雲太出彩了。
這個角色從始至終都很壓抑,從一開始的失魂落魄到最後的權下之臣,整體上遍佈着黑暗,但中間點綴了不少光輝敍事。
他從體恤兵馬的善意,到黑白分明的惡意,人物的心性變化在眼神中透露着詭異。
出彩的角色加上李連杰的精湛演技,金像影帝實至名歸。
三、《投名狀》的片名意義。
其實,在開拍前,原本這部電影的片名為《刺馬》。
但陳可辛導演表示這部電影的內容和觀點與張徹執導的電影《刺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為避免混淆,改名為《投名狀》。
而《投名狀》的命名靈感是源於《水滸傳》裏林沖入梁山的情節:入夥結義前要殺個人,拿人頭作投名狀。
在開拍之後,陳可辛與編劇小組還進一步豐富了該片劇情,讓這部電影有了更多的色彩。
除了上述《投名狀》的命名淵源之外,這個片名還包裹着兩個暗流湧動的內核。
一個是與投名狀對等的兄弟情。
投名狀在現代的解釋是:在加入非法團體後的一份表示忠心的保證書。
而在從前,它是一種信念,只是有些人會堅守,而另一些人只是當一句話。
片中三個主角,一份投名狀,觀念稍有偏離就是南轅北轍。
後來龐青雲被權力所迷惑,手刃趙二虎,可憐他最後向龐青雲還喊着“大哥”,也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已經跟大哥發生關係。
龐青雲為權不擇手段,趙二虎為義捨身忘死,姜午陽為情保持單純。
這份投名狀,只有趙二虎和姜午陽當了真,而龐青雲卻把它做了廢。
是啊,兄弟本非同路人,納了投名狀又如何,何況幾千年來,人性從未改變。
另一個是籠罩着投名狀的黑暗政治寓言。
“搶錢,搶糧,搶婆娘。”這句在電影多次出現的口號,直白地告知了觀眾:晚清時代,很難有人逃得出這趟渾水。
龐青雲因為權力自我黑化,以為自己能跳出棋盤,在政治的對弈者看來,是多麼可笑,時機一到,他只是顆棄子。
觀眾認為龐青雲殘酷,與勾心鬥角的朝廷而言,不過爾爾,因為戰爭和政治是天底下最複雜的事。
畢竟,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麼總有人會想方設法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這份投名狀不求同生,但卻做到了同死,在亂世中起初抱有理想,最終卻是悲劇般的鳥盡弓藏。
總的來説,這部電影是一曲壓抑而沉默的悲情史詩,既有宏大場面,也滿載深刻內涵。
陳可辛在原型故事的基礎上,注入了更多複雜的情感因素。
他對人性的極致刻畫以及各種潛台詞的靈活運用,讓這部電影成為夠格的華語商業大作。
所以,目前的7.2分,還是被嚴重低估了。
青石電影編輯部|董哥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