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黃金一代的一員,他是兩屆MVP得主,他飄逸的打法吸粉無數,他讓跑轟戰術天下聞名,他是把投籃與傳球這兩項技術結合的最好的球員,他是無冕之王。《他説》之第12期——史蒂夫-納什。
體育世家
我1974年2月7日出生於南非約翰內斯堡,我的父親約翰是一名職業足球運動員,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只能帶着他的家人到處流浪。母親珍本身也是個體育迷,因此對於這種“環球旅行”式的生活並不介意。直到父親職業生涯臨近尾聲,我們一家才在加拿大定居下來。
運動奇才
雖然外表看起來與普通孩子無異,但我天生是個運動奇才。我的愛好涵蓋了摔跤、曲棍球、橄欖球、冰球、籃球、足球等眾多體育項目,而且幾乎每一個項目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甚至於讀小學時,我還拿了三個國際象棋比賽的冠軍。
子承父業?
我還有一個弟弟名叫馬丁,儘管父母並沒有施加壓力,但從內心深處,當然也很希望我們倆或者其中之一能夠子承父業。而在我參與過的眾多運動當中,對於足球的天賦也是最高的。高三時,我甚至還當選了英屬哥倫比亞省的最有價值球員,足球之路看起來一片光明。
一生所愛
然而最終我發現,籃球才是我的一生所愛。我第一次打正規比賽是在八年級時,從那時起,我就告訴媽媽,有朝一日,我要去打NBA!不過由於身型瘦小,而且籃球運動在當時的加拿大還不像今天這樣流行,所以這一目標看起來有些不切實際。
追逐夢想
為了夢想,我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幾乎從不間斷地磨練我的球技。我速度飛快,勇猛無畏,而且以助攻隊友得分為最大快樂。高中最後一年,我去了長灘,與那裏的頂級球手過招來達到檢驗自己的目的,最終順利地贏得了自信,堅定了打職業籃球的決心。這一年,我代表高中校隊場均可以得到21.3分9.1個籃板和11.2次助攻。
屢次碰壁
我和教練都相信,以我的實力,完全可以進入一所美國籃球名校打球,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我的教練伊安-海德雷曾先後向包括杜克、亞利桑那、馬里蘭在內的超過20所高校發出過申請,但換回來的都是一樣的結果:不,謝謝!為了激勵自己,我將每一封拒絕信都存進了一個鞋盒。
柳暗花明
就在我倍感灰心之際,有一所高校表示有興趣招我入隊。這是一所距離舊金山大概一小時車程的耶穌大學,名叫小聖克拉拉學院。 這支球隊的助教斯科特-格拉丁通過海德雷教練寄給他的比賽錄像認定我是一名可造之才,並向主教練迪克-戴維強力推薦。後來戴維教練特地飛到加拿大現場看過我的比賽之後,為我開出了全額獎學金。
百廢待興
小聖克拉拉校史最知名的球員是科特-蘭比斯——“表演時刻”時期湖人隊的一員。除此之外,這支球隊乏善可陳。事實上,在我加入球隊以前,我們已經五年沒能打進錦標賽,最近三個賽季只有一次勝率超過50%。
球不離手
距離夢想又近一步的我,格外珍惜眼前的機會,後來老師和同學們回憶起當時的我,常會説的一句話就是:“好像從來沒見過你手裏沒有籃球的樣子”。我經常在體育館裏練球一直到後半夜,這樣的瘋狂投入,也感染了我的隊友們。
重返錦標賽
在我的隊友的努力之下,我們贏得了WCC(西海岸)賽區冠軍,從而再次獲得了參加“Big Dance”(NCAA錦標賽)的資格。我也成為分區歷史上第一個以新生身份當選MVP的球員。
激戰亞大
作為15號種子,我們首輪即遭遇強大的亞利桑那大學。我們在上半場就取得了12分領先,但後來被對手打出一波25-0的瘋狂攻勢,反而落後兩位數分差。但我們並未就此認輸,再次發力,重新奪回領先。最後時刻對方被迫採取犯規戰術,我連續六罰命中,鎖定勝局,率隊挺進甜蜜十六強。
國際賽場
接下來,我們輸給了埃迪-瓊斯和阿隆-麥基領軍的天普大學,沒能更進一步。而錦標賽16強,也成為了我大學四年所取得的最好成績。不過在國際賽場上,我大放異彩,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我帶領加拿大打進決賽,雖然最終不敵美國隊,但仍然贏得了廣泛關注。
黃金一代
1996年我大學畢業參加了NBA選秀,在史上整體質量最高的一屆選秀當中,我瘦小的身材和僅僅31英寸的彈跳高度相形見絀,但憑藉大學四年所展現出來的出色組織能力,依然在首輪第15順位被太陽選中,從此與菲尼克斯結下不解之緣。
我是史蒂夫-約翰-納什,這是我的前半生。
(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