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遙遠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髮鬢鬢。過去的時光難忘懷,難忘懷,媽媽曾給我多少吻,吻幹我臉上的淚花,温暖我那幼小的心。媽媽的吻,甜蜜的吻,叫我思念到如今……”
一首《媽媽的吻》令詞曲家谷建芬名聲大噪。沒想到當初寫這首歌的人,竟也已經白髮鬢鬢。
5月1號,有網友在社交平台曬出詞曲家谷建芬的慶生視頻。
視頻中,一眾徒弟將恩師谷建芬團團“圍”住併為其慶生,孫楠、毛阿敏各立於一側,活像一個孩子。眼前擺着一整桌美味佳餚,最邊上的男徒弟滿臉脹紅,疑似喝大了酒。
這麼值得歡慶的日子,喝點酒想必也是應該的。
令人疑惑的是,在一眾明星徒弟中,身為得意門生的那英卻遲遲未到。
她是谷建芬最紅的弟子,卻在恩師壽辰那日不見蹤影。是時間緊張還是另有原因?
事實上那英與恩師的交情並不淺,除了生日,尋常時候人家也會前去拜訪。之所以沒在視頻中出現,恐怕和檔期不足有關。
與其猜測誰來誰不來,還不如藉着生日回顧谷建芬的輝煌一生。
“2017年我把這個歌寫出來,然後唱出來,我的心才算是放下。我想我還要努力的寫下去,有音樂陪着我,我這一生都會長久的永遠的走下去。”
從年少時與音樂結緣到年老後與音樂不離不棄,她的一生真真正正的做到了與樂為友、與樂共存。
生於日本大阪的谷建芬,7歲那年隨父母來到中國大連,並在此地開啓音樂之路。
年幼的她對樂符很感興趣,在父母的鼓勵下成功考入旅大文工團,併成為一名鋼琴伴奏師。在文工團的日子悠閒又快活,她喜歡舞台更迷戀音樂,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後來谷建芬又考入瀋陽音樂學院正式學習編曲作詞。天賦加上努力,很快便有了成效。
1989年,她寫出了名噪一時的金曲《今天是你的生日》。這首為國慶生的歌曲很快便響遍大江南北。
人們記住了她的名字,也讀懂了她的情懷。
詩人泰戈爾説過一句話,“有一個夜晚,我燒燬了所有記憶,從此我的夢就透明瞭;有一個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從此我的腳步就輕盈了。”
成名後的谷建芬很快便進入停滯期。
她想寫出更好的歌卻始終沒有靈感,直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這才才放下包袱、迎接新生。
“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蕩起小船兒,暖風輕輕吹。花兒香,鳥兒鳴,春光惹人醉,歡歌笑語繞着彩雲飛。啊,親愛的朋友們,美妙春光屬於誰?屬於我、屬於你,屬於我們80年代的新一輩……”
《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燭光裏的媽媽》、《媽媽的吻》,一首首金曲在其妙筆下被賦予新的生命。
不少歌手因為唱了谷建芬的歌走紅,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要想讓音樂源遠流長的傳承下去,培養人才才是根本。
1984年,經過幾番思慮,谷建芬決定自己出資打造音樂培養室,在社會各界招攬人才併為其支付生活費,為的就是希望樂壇能推陳出新,並不斷的發展下去。
“我不是圖掙錢,我就是為了找到那一批會唱歌的好苗子,讓他們來唱我的歌。其實我就是要為自己討一個説法。”
李谷一、劉歡、那英、毛阿敏,一隻只百靈鳥在其打磨下紛紛飛出牢籠、奔向藍天,併成為樂壇裏一股股新鮮血液,為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的享受。
身為人師,她知足了。
就在音樂事業發展得一帆風順之際,丈夫卻突然逝世。沒多久,女兒也因突發性急病離世。這對於一個擅長在生活中找靈感的音樂家而言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那段時間谷建芬很少出門,即便坐在鋼琴面前也不知道該彈做些什麼。
她突然覺得生活沒有了方向,人生也沒有任何希望。
但乾耗着有什麼用?
後來谷建芬鼓足勇氣重拾信心,在朋友的幫助下成立音樂公益基金會,以此來幫助更多熱愛音樂的孩子。
“我是用我老伴留下來的錢來繼續做這件事情。如果我走了,恐怕就沒有人再來管這個事情了。”
如今谷老已至花甲之年,最大的心願便是希望能有人接住手裏的接力棒,將歌曲繼續傳唱下去,
如今看來,她的希望已然成真:因為我們不僅會唱下去,還會永遠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