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桃在《雞毛飛上天》裏面飾演的駱玉珠,生於1960年前後。
她從擺地攤起步,從襪子大王逐步發展為跨國企業玉珠集團的“太后老佛爺”。
可如果讓駱玉珠晚生三十年,讓她趕上當下的“地攤經濟風口”,恐怕她就玩不轉了。
(張譯、殷桃主演《雞毛飛上天》)
地攤時期的駱玉珠,跟別人同樣賣襪子。別人還沒開張呢,她已經賣光了。
駱玉珠賣的襪子物美價廉,是因為她能從廠家直接進貨,而其他人沒這個渠道。
其實駱玉珠也沒渠道,但她敢冒充廠長親戚,屢次渾水摸魚,只有最後一次被發現了。
所以駱玉珠早期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信息不暢,其次要歸功於民營經濟的不發達,第三才是她個人的智勇雙全。
你要放到現在,生產襪子的民營廠家那麼多,網上的店鋪更多。駱玉珠能進到的東西,別人也能進到;駱玉珠能給出的優惠價,別人可能給得更低。
那駱玉珠還玩個啥。
(殷桃主演《雞毛飛上天》)
駱玉珠不光是賣襪子,也賣過針頭線腦、氣球和一些廉價的首飾。
但無論她賣什麼,她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一直就很弱。你別看她擺地攤很風光,一旦退路進廳,她就抓瞎了。
首先是地段優勢沒了。
過去她在熱鬧地段擺攤,但是退路進廳之後,她因為來得晚,所以只能佔據最靠裏面的檔口。顧客人跡罕至,咋吆喝都沒人來。
緊接着,渠道和價格的優勢也沒了。
過去跟她一起進貨的大姐,偷偷發現了駱玉珠的進貨渠道之後,也跟駱玉珠進同樣的貨,但賣的時候每件比駱玉珠便宜五分錢。
更來氣的是,這大姐的檔口只比駱玉珠的位置稍好一點點,就把駱玉珠的潛在客流全給截走了。
這些老問題,駱玉珠即使晚生三十年,也照樣要面對。同時,她還會遇到一些新問題。
(吳謹言主演《延禧攻略》)
來,借一張魏瓔珞擺地攤的圖來説事兒。順便安利一下,吳謹言和殷桃合作主演的電視劇《正青春》。兩位不同時期的“地攤女王”聚首,也算是很有緣分了。
好,植入結束。
駱玉珠如果晚生三十年,她就會遇到很多穿着古代服飾的網紅,也在那擺攤。
如果光是擺攤,駱玉珠可能沒在怕。
但網紅們擺攤,會比那位每件便宜五分錢的大姐,更容易截走駱玉珠的客流。因為網紅們賣的東西有娛樂附加值,最起碼還能拍照打卡。
而駱玉珠呢,琴棋書畫、唱跳武功,她一樣也不會。就算光拼身材和臉蛋兒,咱們客觀地説,跟網紅們也還是有些距離的。
就算駱玉珠也想去當網紅,她老公陳江河也不能同意。頂多讓她新鮮兩天,樂呵樂呵,完事還得給她叫停。
(張譯主演《雞毛飛上天》)
跟駱玉珠相比,陳江河才是真正的生意人。
他一直致力於,發現新商機。
駱玉珠為檔口位置不佳而犯愁的時候,是陳江河,將家用燃氣熱水器引入了本地市場,一舉幫助駱玉珠擺脱了困境。
後來,駱玉珠生二胎時,陳江河又偶然發現了尿不濕這個“新物種”,再次為家裏的生意帶來新突破。
在玉珠集團被國外代理商牽着鼻子走的時候,駱玉珠堅持價格戰,而陳江河力主建造海外倉。這件事,集中體現了她們兩個人眼界的不同,也成為了駱玉珠晚年最大的遺憾。
駱玉珠不光眼界沒有陳江河長遠,還喜歡意氣用事。
同樣是孤注一擲,陳江河砸鍋賣鐵也要建海外倉,但駱玉珠反對;可是駱玉珠在進假貨的時候,頭腦一熱便押上了全部流動資金。
所以,如果沒有陳江河,駱玉珠很容易就被市場淘汰了。
(張譯、殷桃主演《雞毛飛上天》)
如果駱玉珠晚生三十年,“90後的駱玉珠和陳江河”如果還能做夫妻的話,那麼最適合她的生意就是做帶貨主播。
駱玉珠能吆喝呀。
別看當網紅她不行,但要論推銷,一般網紅可幹不過駱玉珠。
而且,駱玉珠不怕吃苦。
陳江河呢,繼續負責四處轉悠,尋找新的商機,然後跟對方談判、殺價。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一直是陳江河與駱玉珠發家致富的精髓。
現在網上有好多分析地攤經濟的文章,但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在調侃。讀者也基本是一看一過,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
但如果你真動了這個心思,想放棄現有的工作轉行去擺地攤,那你可得慎重。
(殷桃主演《雞毛飛上天》)
現在擺地攤,跟幾十年前駱玉珠擺地攤相比,難度其實是更大了。
駱玉珠當時面對的主要問題是“不允許擺地攤”。只要口子一鬆,其他都不是事兒。
可是現在,口子是鬆了,但競爭激烈了。貨源、品種、價格,在電商充分發達的大背景下,幾乎都沒有秘密可言。
顧客憑什麼買你的東西,這個問題你能説清楚嗎?
從這個角度看,幾年前“大眾創業”的風口,和現在“地攤經濟”的風口,其實是同一個問題。
無論你是開公司還是擺地攤,你都要理清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目標客户、渠道建設等問題。
我們開句玩笑講,當年那批盲目跟風創業、四處宣講商業計劃書、並最終耗盡父母積蓄和投資人信任的人,現在可能正憋着擺地攤呢。
(殷桃、張譯主演《雞毛飛上天》)
還有人想兼職擺地攤,只為玩玩票。其實也是大可不必的事兒。
如果你的工作是996,你肯定也沒有富餘的精力去擺攤了。如果你的工作還不至於996,那麼擺攤也勢必會牽扯你的精力。
因為你要在工作之餘,操心貨源、品種和價格的問題,可能還要做售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有業餘時間,你不如用來學習、運動,或者哪怕只是放鬆放鬆,為自己儲備精力。
不要小看擺地攤。
對於很多人來説,擺地攤也是跨界。你過去積累的經驗和資源,在地攤界可能是派不上用場的。
聚焦自己擅長的領域,向深耕要品質,向學習要創新,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這可能才是我們面對風口時,比較理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