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楊在葆,很多老觀眾一定對這位老藝術家印象極深,他是《原野》上的漢子仇虎,也是《紅日》裏的硬漢連長石東根。
在很多老觀眾看來,他也是唯一能和高倉健相提並論的“銀屏硬漢”。
而就在昨天,已經85歲高齡的楊在葆老師,在這樣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裏,悄悄地離開了我們。
聽到這個消息,許多和楊在葆老師合作過的老演員們,心裏十分難受,就像著名演員張金玲,聽到這個消息後的她,在電話機前泣不成聲。
“聽到這個消息,就跟做夢一樣,一點也不相信,特別難受。”
楊在葆老師一直都是國內璀璨的影視巨星,其閃耀的不止是他的作品,還有他的精神,而他的一生,卻遠比他的事業,更加傳奇。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不為錢演戲”的老藝術家,他波瀾壯闊卻又充滿苦難的人生故事。
1.一歲喪父,差點輟學養家
在小崔看來,楊在葆老師能當上一位演員,或者説能考上上海戲劇學院,本身就已經算上一個奇蹟了,因為以他的極其貧寒的家庭來説,這一切本來都是想都不敢想的夢。
楊在葆生在安徽宿縣,一家7口人,全靠自己父親幹活維持生計,然而楊在葆剛出生不久,剛滿1歲的楊在葆,父親就因為過度勞累因病去世了。
父親死了,家裏的頂樑柱沒了,為了讓孩子們不會餓死,母親擔起家庭的重擔,雖然生活很艱難,但母親並沒有放棄讓楊在葆讀書。
然而,因為家庭條件十分貧困,為了減輕母親的重擔,楊在葆一直想去當地一個織布作坊當了學徒。
然而每當楊在葆説出他的想法時,他的母親和姐姐都是堅決反對的。
特別是楊在葆的姐姐,當上教師的她心裏太清楚不過了,只有讀書考大學,才是弟弟唯一的出路。
於是,雖然家境非常貧困,但楊在葆還是完成了學業。而且學習成績十分優異。也正是在上學的時候,他對戲劇表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長大後的楊在葆,一臉英氣,身材硬挺,初來上海報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時候,因為沒有錢,他身上只有一張“貧困證明”。
但是,當年上戲的熊佛西院長並沒有因為貧窮而歧視他,反而十分慷慨地給予了他每月十二元五角的助學金。還免除了他的學雜費,免費讓他在學校吃飯。
正是在學校老師的支持和照顧下,楊在葆才能順利地完成學業,在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楊在葆老師總感慨地説:“我這四年學之所以能夠讀下來,那是國家用人民助學金培養的。”
2.出道就爆紅,苦難也隨之而來
大學畢業後的楊在葆,得到了自己在銀屏上的第一個角色,這個角色就是《紅日》裏的連長“石東根”。
熟悉這部電影的觀眾應該知道,這部電影是湯曉丹導演執導的,而“石東根”其實也不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但哪怕不是主角,楊在葆憑藉其高大硬挺的形象,再加上充滿激情的表演,完美地向觀眾們展現出了這個平時喝酒縱馬自由瀟灑,但戰鬥時卻又英勇無畏的農民基層指揮員形象。
一炮而紅後,楊在葆出演的《白求恩大夫》,《這是我應該做的》更是讓他在國內影視圈收穫了巨大的人氣,成了60年代冉冉升起的耀眼影視明星。
這時候的他,還得到了一個觀眾們的愛稱:“銀屏硬漢”。
可是,誰又能想到,正當大家期待楊在葆能為觀眾帶來更多優秀作品的時候,他卻因為一場意外入獄,過了好多年才得以重返銀屏。
那時候,楊在葆的妻子叫夏啓英,是他的高中同學,而且他們都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也都是演員。
當楊在葆入獄後,在獄中的他,為了不拖累妻子,曾向夏啓英提出了離婚的請求。
可夏啓英聽完後,一向温和對丈夫百依百順的她,罕見地堅定拒絕了自己丈夫的請求,還更加對他不離不棄。
3.中年喪妻的痛,差點擊垮了這個硬漢
在楊在葆入獄的這幾年,夏啓英扛起了家庭的重擔。雖然日子過得比以前更辛苦,但夏啓英相信,烏雲一定會散去,好日子一定會來臨。
可是,這個樂觀的女人,卻最終沒能等來她的“好日子”。
在楊在葆出獄沒多久,夏啓英就患上了尿毒症。在當時,這個病基本相當於絕症。
知道這件事之後,楊在葆更加努力地拍戲掙錢,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救自己心愛的妻子。
然而,楊在葆的這份決心,最終也沒能再多留住自己妻子多些時日。楊在葆拍《血,總是熱的》時,夏啓英還是因為尿毒症而逝世。
這部電影讓楊在葆獲得了當年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在領獎台上,只穿了一件黑色圓領汗衫。
獲獎後的楊在葆,他也沒有把這兩個大獎擺放在家中顯眼的位置,而是用他曾剪掉妻子的一縷頭髮,和兩塊獎牌纏繞在一起,鄭重地放進了妻子的骨灰盒裏。
“頭髮是重病時候,我幫她梳頭時落下來的。”
妻子離世後,中年痛失髮妻的痛苦,不停地折磨着楊在葆,在不工作拍戲的時候,他經常情緒低迷地將自己封閉起來,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
他的家人十分擔心他,眼看着這麼下去,這個漢子就要垮了。
而也在這個時候,陳麗明出現了。
4.相差22歲的愛情,卻相伴走完了一生
認識陳麗明的時候,他49歲,陳麗明27歲。兩人足足相差了22歲,那時候,楊在葆已經沒有自己年輕時那麼帥氣迷人了。
而陳麗明卻正值楚楚動人的美好青春。因為電影《雙雄會》兩人相識。
陳麗明是個敢愛敢恨的女孩,在她眼裏,愛上一個人就應該主動去爭取他,她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她和楊在葆的愛情,也正是由她主動邁出第一步開始的。她為愛情的堅持,最終也換來了楊在葆的真心相待。
然而,兩人結婚後不久,兒子突然患上了尿毒症。這對於楊在葆來説,無異於又是一場晴天霹靂。
遭遇這樣苦難的楊在葆,這次痛下決心,一定不能再讓病魔奪走自己的親人。
於是,他和陳麗明放下了事業,不惜一切代價為兒子治病,陪伴着兒子。而他們的真心或許打動了上天。
病魔最終並沒能奪走他們兒子的生命,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楊在葆對於前妻愧疚的心靈,似乎也得到了真正的救贖,他真正走出了過去苦難的陰霾。
他和陳麗明廝守了幾十年,直到他離世前,他的生活依然幸福美滿。
雖然楊在葆老師的人生充滿了各種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但在電影事業上,他卻給我們留下了太多讓我們不能忘懷的經典。
而楊在葆老師對待電影表演的態度,更是值得現在許多演員學習,記得之前的採訪裏,楊在葆老師曾説:
“我每拍一個戲,都會想,這戲有沒有意義。”
這裏的意義指的是什麼呢?
小崔想,這裏的意義,一定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對社會對觀眾有沒有價值,那些拿着電影藝術去騙錢的戲,小崔想,哪怕給再多錢,楊在葆老師也不會去接的。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
雖然楊在葆老師離開了我們,但他一生不為名利,卻懷着滿腔熱情為藝術獻身的精神,一定會繼續激勵着更多優秀演員,努力前進。
楊在葆老師,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