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話是一種藝術,看好再説,尤其是大庭廣眾之下,如果感到不能夠清楚的表情達意就不要説,沉默是金嗎。倘若非要硬着頭皮去説,肯定會適得其反,有時甚至會把自己的命搭上去。三國時期就有這樣的一位將軍,因為説話不注意方式丟失了自己的性命。這個人名叫李邈,號稱“李氏三龍”,和弟弟李邵、李朝並有才名。李邵長期在諸葛亮周圍,一直擔任他的文書,李朝曾經跟隨劉備攻打東吳,後來戰死。當年益州被攻打後,羣臣上書劉備為漢中王的文書就是他們的傑作。
李邈曾在劉璋手下,只不過不太受重視。劉璋讓他做了一個小小的縣長,連個大一點的縣令都沒混上。不久劉備攻打了益州,劉備很賞識他是個人才,就讓他做了益州的從事。所謂從事其實就是指從吏史,亦稱從事掾,刺史的佐吏。每人主管一郡(國)的文書,察舉非法,漢末刺史權重,從事名目更多,文有文學從事、勸學從事等,武有武猛從事、都督從事等。相當於州牧的副職,比起縣長自然要高了好多。
可即使這樣,他和劉備仍然見不着幾次面,好容易有一次過年的時節,看到了劉備,劉備讓他喝酒,他卻冒冒失失的説了幾句大實話:劉璋相信將軍是個重信義的人,因為都是大漢的宗室,就把討伐張魯的重任交給了將軍。可是將軍你寸功未立,卻把劉璋給滅了。我認為將軍您取下益州,這是太不應該了。劉備不悦,勉強説道:知道不應該,你為何不去幫助劉璋。李邈苦笑道:也想着去幫襯,只是可惜自己的兵太少了。劉備手下的人立刻把刀舉起來了,要殺死李邈,好在劉備的氣度比較大,再加上諸葛亮的求情,李邈着一顆頭顱好歹給保了下來。也有人説李邈是劉璋的忠臣,這樣做自然是想忠於劉璋。此話差矣,劉璋早已不在成都,而李邈不去跟着劉璋,反而接受劉備的官職,自然不是劉璋的忠臣。
聰明人不會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李邈顯然不是個聰明人,由於諸葛亮喜歡選拔有本事的人,不久提拔他當了太守、參軍、將軍。但揮淚斬馬謖的時候,李邈又犯了糊塗,冒冒失失説道:“秦穆公赦免了孟明視,所以稱了霸;楚王殺了名將子玉,所以很快滅亡。”這不是又一次找死嗎?意思你殺了馬謖,不久我們也會亡國的。諸葛亮正在氣頭上,但還是寬厚,一揮手説:“你滾回成都去吧。”連官也沒免他的。當時蔣琬也勸過諸葛亮,説的話和李邈差不多,但分寸感情不同,所以諸葛亮就不生氣。李邈的話裏明顯帶着剌,咒諸葛亮殺馬謖會亡國。他這次沒死成也完全是諸葛亮的大人不記小人過。
大概是事不過三,這位常説錯話的人又一次嘴不能把門,當時諸葛亮剛剛去世,舉國悲痛,後主要給諸葛亮舉哀三天,李邈於是上書:陛下,呂祿、霍、禹未必懷反叛之心,孝宣不好為殺臣之君,直以臣懼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強兵,狼顧虎視,五大不在邊,臣常危之。今亮殞沒,蓋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大意是像諸葛亮的權臣死去應該慶賀,因為他手握重兵,容易對你造成威脅,現在邊境上沒有啥事,我們應該拍手歡呼才對。劉禪大怒,你這小子腦子進水了是不,於是下令推出斬首。就這樣這位安漢將軍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再一次看了看廟堂上怒火中燒的劉禪,無可奈何的走到了斷頭台,彎下了身軀。從此,他再也不會説錯話了,畢竟他的生命已經劃上了句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