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不想和孩子們一起玩。家長擔心孩子的社會困難完善其實很簡單
悠悠今年4歲了,已經上幼兒園的她,卻表現得特別“與眾不同”:
當別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的時候,悠悠卻不為所動,自己一個人做着自己的事情。
有一次,幼兒園開學那天,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上學。媽媽發現她那雙長眼睛裏的想法是“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要其他孩子邀請她一起玩,她的眼睛就會發光,她想和別人一起玩。
可是,在沒有接到別人的邀請的時候,她即使想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她也不敢表現出來,只會站在一邊傻傻地望着別人玩。
這種現象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舉動,孩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動呢?是膽子小還是什麼原因呢?
探索孩子不主動和小朋友玩的原因
01.孩子害羞
有的孩子天性就比較害羞,不敢和其他陌生人甚至是熟悉的人,有過多的接觸,哪怕別人表現出的是善意,他們也不敢主動和別人交往。
02.缺乏與人交流的機會
現在的大環境所致,很多父母白天忙於工作,照顧孩子的工作就留給爺奶奶、外公外婆,年紀稍大的人對於孩子的保護意識就會更強,鮮有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
這樣的話,孩子與外界的交流就少了,就會導致孩子不敢主動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兒。
03.心理年紀不成熟
有的孩子雖然已經兩歲多,甚至三四歲了,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心理年齡偏小。這沒什麼不正常,成年人也是如此,心理年齡跟生理年齡有一定的偏差。
孩子還很小,他還不能夠運用他的能力去接觸別人。情感和運動發展的差異可能是顯著的,並影響孩子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他可能對其他孩子不太開放,因為他會覺得自己和他們不一樣。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正確、理性地看待孩子不主動與人交流這件事。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社交困難的定義
01.標籤效應會影響孩子自身想法行為
孩子不敢主動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不代表孩子就是社交困難。
如果家長盲目的給孩子下定義,給孩子貼上“社交困難”的標籤,這樣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在社交方面存在問題的孩子。久而久之,會影響孩子自身的想法和行為。
02.導致孩子變得自卑
大家都知道“惡語傷人六月寒”,家長對孩子説的一句“你是個社交困難的孩子”,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莫大的傷害,導致孩子變得自卑,甚至真的成為一個“社交困難”的孩子。
如果孩子出現了不敢主動和別的小朋友玩的狀況,作為家長的我們需要及時給予孩子關懷和教育,幫助孩子改善。
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改善
01.增加孩子與人交流的機會,鍛鍊孩子這方面能力
父母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説,是多少的金錢與物質都代替不了的!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在給足孩子陪伴的基礎上,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逛逛,增加孩子和人交流的機會。
比如,我們可以多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商場、飯店等人比較密集的地方。這樣孩子就能通過觀察別人,領悟到一些東西。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去這些地方只是看看,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事實並非如此!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極強的,通過觀察別人的交往方式,孩子會不自覺的學習,練就孩子的膽量。
02.引導孩子與人交往
在引導孩子如何跟別人交往的問題上,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這樣建議家長:每次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帶上一個顏色比較亮麗的玩具。
此外,家長還應該教會孩子如何跟別人打招呼,教會孩子説''我們能一起玩嗎?''
這樣的話,孩子就能慢慢的學會邀請別的小朋友同自己玩了。
03.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一個自信的孩子總是喜歡跟別人分享他的想法,因此,他就喜歡跟小朋友一起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多發掘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多對孩子説“你是最棒的”,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信任,從我們的鼓勵中找到自信!
04.幫助孩子排除困難
如果孩子在玩的時候看起來很不舒服,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寶貝,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是換一種方法會更好!”
例如,孩子想玩滑梯,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説:“雖然你也想玩滑梯,但是現在有其他的小朋友在上面,你需要排隊,等輪到你的時候再去玩。”
如果孩子在加入一個團體或與他人相處方面有困難,觀察他們,看看你是否能幫助他們融入。
比如孩子很霸道地要求別人的玩具給他玩,這顯然是不對的,我們除了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我們還需要告訴孩子,他做的不對的點在哪。
孩子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學會社交的,這是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才能做到的,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孩子不喜歡跟小朋友在一起,彆着急!找到其中的原因,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我們家長的幫助下,孩子一定會改變自己的行為,發展社交技巧,這將有利於孩子成長。
沒有完美的孩子,也沒有不完美的孩子,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家長用科學的方式加以引導,每個孩子都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今日互動:當你家的孩子出現社交困難,你會怎樣做呢?歡迎評論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