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任重而道遠。它值得我們永遠探索,不斷學習,也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行為話語都會潛移默化地被孩子模仿學習。
低齡兒童是一個活潑調皮的羣體,較嬰兒時期相比,他們擁有了更多的點子和行動力,因此常常會做出一些“熊”事情,讓家長頭疼不已。
婷婷帶4歲兒子去逛超市,走到水果區後她去挑選芒果,兒子趁她不注意私自拿了貨架上的一顆荔枝剝皮吃了起來。這一幕恰巧被超市的員工看到了,立刻罵到:“這是誰家的熊孩子,真沒素質,沒看到禁止試吃嗎?”並極力要求賠償。
面對憤怒的員工和驚恐的兒子,婷婷欲言又止,努力壓住情緒,蹲下來安撫兒子:“別怕,媽媽來幫你處理。”接着,婷婷立刻向超市員工賠禮道歉:“對不起,孩子太小不懂事,是我一時疏忽沒看好。我現在多買一些荔枝,這顆荔枝就算送我了,您看這樣可以嗎?”然後,又讓兒子向超市員工道了歉。
媽媽一番話讓員工有些不好意思,語氣和藹地説“我剛才太心急了。是這樣的,現在的荔枝價格太貴,老闆特意交代一定要看好,否則會扣我們的工資。職責所在,也請您諒解。
買了荔枝回到家後,婷婷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沒有付錢的東西不能隨便拿,喜歡的東西要告訴媽媽,讓媽媽來買。最後還真誠地誇讚兒子敢於承認錯誤,是個敢作敢當的小男子漢。
這位媽媽的處理方式盡顯高情商。面對熊孩子既沒有批評更沒有打罵,而是耐心地引導,賞識的從錯誤中發現兒子的優點,並予以讚揚。這種教科書般的教育方式,既避免了不必要的口舌之戰,又合理教育了孩子。這種春風化雨般的高情商,值得家長學習。
那麼面對孩子的錯誤,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1、不在公共場合批評孩子
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尊心和羞恥心。如果被媽媽當眾揭短,他們會因為自尊心受挫而感到自卑難堪,甚至與媽媽對立。英國教育家洛克就曾説過:“父母越不宣揚子女的過錯,子女越看重自己的名譽。他們把自己看作是有名譽的人,所以會更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
2、鼓勵並肯定孩子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每個人都渴望被別人肯定,比起會讓孩子減弱自信、打擊心靈的否定性評價,媽媽的肯定能夠讓孩子心裏感到愉悦,併產生激勵作用。所以當孩子犯了錯,不要急於批評,而是要問清楚事情的前因後果,並尋找孩子在錯誤中顯露出的優點。如果孩子的初衷是善意的,媽媽應該讚賞孩子的初心,而不是抓住他的失誤不放。當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勇於承認,媽媽應該鼓勵和肯定孩子敢於認錯的勇氣。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説過:“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人。”孩子最初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媽媽那裏得到的。媽媽要懂得尊重孩子,孩子得到充分的尊重,才會有健全的人格。從而知道做事要考慮後果,懂得約束自己。
總之,媽媽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方式,用對話,而不是打罵的方法教育孩子。放下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有效溝通。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