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怎樣了?過於諷刺

寶寶從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第一聲哭聲就意味着一個獨立的人形成了,因為他完成了自己獨立用肺部呼吸,各器官開始正常運轉。

從此之後,家裏會經常出現孩子的哭鬧聲,這則是因為孩子不熟悉這個世界,沒有安全感,或者是因為孩子有需要,不會説話,以此來獲取家長的在意,並獲得滿足。

如果孩子哭了,想必很多家長都是把孩子抱起來,然後抱一會,哄一會,等到孩子安靜了情緒平復了再放下,並且這種方式也的確是有效的。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怎樣了?過於諷刺

不過還有一些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卻不管孩子,等到什麼時候孩子的情緒正常了,才抱起孩子進行安慰,他們也覺得這種方式是可行有效的。

但其實這種方式是錯誤的。

原因是孩子在小時候正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和寶寶最親密的家人,對寶寶的哭鬧置之不理,孩子便會缺乏安全感。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如今怎樣?過於諷刺

美國科學家華生研究出“哭聲免疫法”,換句話説就是“孩子哭就不抱,等到不哭了再抱”,以冷漠的姿態來面對孩子,這樣效果更好。

得出這樣的結果,一段時期內很多家長追隨。

但華生的大兒子在30歲時就自殺身亡,他的兒子的童年就是在爸爸的冰冷的態度下度過,這也就導致華生的大兒子心裏極度缺乏安全感,出現性格缺陷。

更加諷刺的是,華生和前妻所生的女兒,也曾有多次自殺的情況,其女兒在華生的冷漠姿態下,性格冷漠疏離,還很容易生氣。

從華生的親生經歷來看,他提出的哭聲免疫法,也實在是過於諷刺。

孩子哭是在表達自己的需求,想要得到回應,這樣才會從中獲取安全感。

幫助孩子獲得滿滿的安全感,可以分階段進行:

1、在孩子6個月前,可以無條件的接納孩子

嬰幼兒時期的寶寶,還不能説話,面對很多事情,只能通過哭來表達來示意,很多時候,寶寶哭了不是因為尿了、拉了,要麼就是身體不舒服、困了等,只是不會表達。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怎樣了?過於諷刺

所以家長在面對6個月前的孩子,可以無條件的接納,當他哭了,要及時給予回覆,並且擁抱安慰寶寶,幫助寶寶平復心情。

他雖然不會説,但也會從家人和媽媽的語言動作中得知,自己是被關注的,是被疼愛的,可以讓孩子得到滿滿的安全感。但家長也可以給孩子在其中幾秒的緩衝時間。

2、6個月到1歲之間的孩子,在他有需要時再幫助

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慢慢的可以理解大人説的一些話的意思,會坐着,會爬,會走路了,會的東西越來越多,更加獨立了。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要多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勇敢的開口説話,走路,敢去探索。

而且小孩子其實也會發現家長的做法,有時他也會發現自己一哭,家長就來了,於是可能就會經常哭,所以家長可以慢慢改變之前的習慣,不要她哭了就去哄。

可以先想一下她為什麼哭,然後在與他溝通的過程中,幫助平復情緒並解決問題。

3、孩子在1歲到2歲半的時候,開始為其立規矩

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想要獨立的做事,不想家長幫忙,更多的就是拒絕家長,並且經常發脾氣。

他開始知道自己可以對別人説不,可以拒絕,於是開始“逞能”,自己吃飯,自己走路,獨立於家長。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開始給寶寶立規矩,這與孩子的安全感並不衝突。讓孩子在做事的過程中,知道該遵守什麼,將這兩者相結合。

4、在孩子2歲半到3歲的時候,家長需要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在2歲半時,就差不多完全會講話了,這時他的好奇心探索欲會更加強烈,迫切的想要與人溝通。

而且他的各種情緒也會撲面而來,家長要去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讓孩子知道做事情,背後有家長在保護她,讓他有足夠的安全感。

同時家長在這時也要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什麼能動什麼不能能動。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可以給他看一些安全科普視頻,或者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先讓他自己經歷一下,如果做了會發生的後果,以此來增強他的自我保護意識,不會偷偷去觸碰。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怎樣了?過於諷刺

關於孩子的安全感,家長門也會存在的誤區:

一、孩子很黏人,説明沒有安全感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過於黏人,沒有安全感,其實這是一種誤區。孩子在一定的年齡時期,會出現莫名的緊張、焦慮、敏感等,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自然規律。

家長的正確做法就是,讓孩子知道家是温暖了,累了,不舒服了,還有温暖的擁抱,家長要做孩子的支持者,當孩子迷茫時,可以幫他分析一下,為其加油打氣。

二、孩子沒有安全感,責任在媽媽

在大部分的中國家庭中,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事件更長,所有很多寶媽、很多男性就認為,孩子的一些錯誤,或者沒有安全感,全都在於媽媽,是媽媽的責任。

不過這其中和媽媽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沒安全感,是因為父母經常吵架,家庭關係不和諧,家庭氣氛冷漠造成的,而不是媽媽一人所為。

如果孩子和家人説話時,沒有得到家人的回應,就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而且影響啊孩子的安全感其實有很多,寶媽只是佔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三、孩子小時候缺乏安全感,長大也缺乏安全感

孩子小時候接觸的人比較有限,安全感也主要來自於父母。但孩子小時候缺少安全感,長大後也缺少安全感,這種説法時不正確的。

孩子長大後,生活中不僅僅有父母,還會有老師、同學、朋友、同事等,這些人其實會給一個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所以小時候的缺乏安全感不一定會影響一生。​

通常情況下,在1歲以內,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階段,這時家長要多多抱抱孩子,不僅僅是媽媽,家人都應該多抱一抱,讓孩子知道自己被愛着。

有很多小孩子自卑、膽小、內向,其實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怎樣了?過於諷刺

小寶寶有很多時候其實更加迷茫,家長要多多用自己的耐心,為孩子講清楚,不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不耐煩的,否則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不配被愛,會變得很緊張。

家長的行為會對孩子帶來很深遠的影響,很可能會因為你的一個動作,導致孩子受到一些影響或者是傷害,所以家裏人要注意言語的表達和動作。

若家裏人存在矛盾問題,要積極的改善,最好不要讓孩子看到你們吵架或者怎樣,否則對孩子的內心影響傷害非常大。

華生的哭聲免疫法,其實並不適用,所以家長們也不要再追隨他的做法了,還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相應的做出調整,讓孩子的生活更加陽光晴朗。

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分享育兒相關知識,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哦。如果您有不同意見,或者有什麼問題,也歡迎在評論區分享,我們一起探討,提出建議,共同分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78 字。

轉載請註明: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的創始人,他的孩子怎樣了?過於諷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