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原則的家庭,養不出懂規矩講禮貌的孩子

很多家長都希望給孩子充分的愛和最好的東西。所以,一味地縱容,覺得“只要他喜歡就好”、“孩子高興才是最重要的”、“這些規矩孩子大自然就懂”……

俗話説,沒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孩子從小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他們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定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和原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

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着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孩子不從小以及生活細節上抓起,以後怎能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呢?

這兩種觀點聽起來都有些道理,但問題就出在父母處理矛盾的方式不是綜合考量,而是在“愛孩子”與“立規矩”之間做了單選題。這種模糊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過於愛孩子的家庭易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得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親愛的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

沒有原則的家庭,養不出懂規矩講禮貌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不難:“比如養殖場周圍用鐵柵欄起來,牛在柵裏吃草喝水,東奔西跑,這叫做活潑,放牛人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柵外,就是放肆,就不得不干涉。不出柵,這就叫規矩;如果在柵裏,卻不准它吃草喝水,或是東奔西跑,就叫古板:又或是叫一根筋。

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給孩子的愛,造成了孩子的自私與懶惰,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教養,這種愛就是貽害無窮的。

相反,如果我們給孩子立的規矩,造成了家庭的淡漠和冰冷,讓孩子天性受到了壓抑和扼殺,那麼這種規矩就是毫無意義的。畢竟家的本質是內心的歸宿,需要的是:真誠的關懷和親近,需要的是:人情味兒和心靈停靠的港灣!

給孩子立規矩後,父母這三點原則不能忽視:

1.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説:“家裏有規矩,但孩子耍賴也把他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規矩.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你。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你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給他玩半個小時的遊戲,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了,於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得到滿足。

出現這樣問題,大人就妥協,這隻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帶來更多麻煩。

2.孩子能做的事:得讓孩子自己做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做事磨蹭,就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後再培養也不晚!

其實孩子在每個年齡段,都能做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間久了,他才會在成長中學會自理!

西方有個國家:有個叫(超級保母節目)就是講如何教育孩子,父母該如何給孩子立規矩:同時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不能幫孩子逃避,而且應該要求孩子為自己的錯承擔後果,讓孩子有面對錯誤勇氣。

這四條規矩須從小養成

一,

粗爆的行為不能有

有一類孩子,喜歡採用暴力的手段,強制別人服從自己的意志;用語言對他人進行攻擊、脅迫,來實現自己的願望。但是,這樣的做法是絕對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現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幫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確地告訴他:“以後不能這樣做了,這是粗野的行為,是要挨批評的!”然後家長引導孩子,讓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規矩能幫助孩子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對待自己想要的東西,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等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不斷地調整對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態。等他長大後,他也會用這套模式去對待周圍的人,變得更加理性、為他人着想。

二,

別人的東西不可以隨便拿

孩子往往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麼東西是自己的,什麼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要,認為“拿到我手上的東西就是我自己的了。

這種情況,家長們應該教孩子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區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能隨拿,而“自己的”東西一定歸我支配。有這種概念區分,是基本的道德準則,他長大以後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沒有原則的家庭,養不出懂規矩講禮貌的孩子

三,

不隨意打擾他人

當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師表揚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總會很興奮地想要把它告訴爸爸媽媽,無論爸爸媽媽在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會毫不猶豫地打斷。而且現在許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默許孩子在任何時候打斷自己講話,而且還會高興地回應孩子,這樣的態度容易讓孩子讓成不顧一切打擾別人的習慣,長大以後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在集體中生活。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爸爸媽媽要在平時生活中幫他改正,告訴他:“隨便打擾別人是很不禮貌的,你想想,如果你在睡覺,小朋友老是過來吵你:你會高興不?”要用心平氣和語氣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知道被別人打擾是件很不開心的事情,然後再告訴他以後不能犯同樣的錯誤了。

這樣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讓他懂得當別人忙的時候不得去打擾他人,而且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換位思考,也會變得更加善解人意了,這樣更容易交到更多相互尊重的好朋友!

四,

做錯事情得向他人道歉,同時也有要求他人道歉的權利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就處處讓着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也沒什麼,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啥大驚小怪的,反正父母都會原諒自己”,這樣孩子沒有約束力,肯定會為所欲為,這樣就容易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從小就教孩子,做了錯事要向他人道歉,這樣才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如果是爸爸媽媽錯怪孩子時,也得向他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跟孩子一起遵守規矩。

這樣能使孩子學會禮貌待人,誠實地面對,而且有勇氣主動承認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學會反省自己,也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權利。

愛孩子,是我們做父母本能;給孩子立規矩,讓他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大人,是我們的責任。規矩與愛的統一,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8 字。

轉載請註明: 沒有原則的家庭,養不出懂規矩講禮貌的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