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營養周丨分餐——新時代飲食文明撬動的關鍵點

今年,疫情的警鐘讓“分餐制”、“公筷”被重新提起。想起早在2003年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提出了餐飲業分餐制經營服務規範。2016年,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飲食新風尚,不浪費和分餐制。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啓動,公筷和分餐又一次被強調。今天多城市聚集性疫情發生,是一次深刻的全民健康公開課。 “民以食為天,更以健康為先”成為各階層共識。讓我們行動起來,推行飲食新文化的變革!

戳視頻

01

什麼是分餐制,與現在共餐有何不同?

自古代以來,飲食與生存同步,飲食文化是多少年來人們對食物的“認識”和“運用”,是關於食物生產與消費的科學、技術、習俗和人文藝術的綜合體。

共食指多人合用一份或幾份菜餚,如同我們每家每户的現在方式。在食物短缺、物質貧瘠的年代共食有着諸多的好處。

分餐和共食是相對的。 分餐是指由家人/廚師或服務人員,按照定量或等量的原則,把主食和菜餚分配到餐盤或碗中,給每一個就餐者獨自享用。

分餐制特點更注重個人自負其責、把握份量、吃光所給。分餐讓身體和心理空間都是安靜、自由的,當然也是衞生、互不侵染的,對養成定量搭配、衞生習慣和不浪費等優點有明顯優勢。

分餐制是一種飲食方式,全民抗疫的過程,也是重塑文明習慣的契機。讓公筷、公勺、分餐等文明習慣“走上”餐桌,守護我們的健康,重塑飲食文明根基。

2

分餐是否疏遠家人朋友關係和距離?

在我們的文化裏,習慣了集體或大家庭共食,包括吃飯時候的張羅、客氣、禮讓和分享。與孩子一個碗甚至同用一雙筷子吃飯、與家人客人相互夾菜、同喝一碗湯、同飲一杯水等等,把這些當作不分彼此的親情的表達。

這些表象跟“親情”、“關係遠近”其實無關。現代社會里,物質極大豐富,解決親情、表達關懷的方式多種多樣;共食方式,早已經不是唯一選擇。當然我們還有一些烹飪或食用方法,也需要有所改變。例如現在有一人份的火鍋、涮鍋,就是對共食方式的一種新啓發。

3

如何通過共食傳播疾病?

對中國來説,從80年代開始, 對我國有較大影響的就有污染的毛蚶甲肝、SARS、H5N1禽流感、甲型H1N1禽流感、H7N9禽流感以及今年的新冠肺炎2019-nCov等傳染性疫情。

這些傳染性疾病,大都與“吃”相關,或直接或間接。導致人體疾病的有化學的、生物的、物理的污染,通過食物或飲食方式,傳播給人類導致疾病傳播流行。今天我們僅説生物性的,如病毒、細菌、寄生蟲、昆蟲和真菌等這些引起污染,一部分是原發性的,一部分是繼發性的外源污染,第三就是就餐聚集中密切接觸而導致傳染,例如感染者的雙手傳遞接觸的用品,唾液/分泌物污染用品,以及近距離的呼吸/飛沫傳播等。

有不少研究在甲肝、禽流感、腸道病毒、幽門螺旋桿菌等證明唾液的可傳播性,甚至本次COVD-19 都有家庭、同學聚集性事件的發生, 可以説明共食共飲是傳染性疾病的温牀。雖然説病毒的存活受温度、濕度、PH值和需氧情況的影響,例如在鼻腔/咽喉/消化道的分泌物中受到保護,而在通風/乾燥的環境,可以影響大部分病毒的存活時間。 但對於傳染性疾病而言,預防、減少密切接觸是有效途徑。

4

不同餐飲環境如何分餐?

近年來, 在學校、托幼機構、機構食堂都已經實行了分餐或份飯的制度。每人一份,定量定標,自己飯盒自己吃,為全社會的分餐制邁進提供了樣板。還有的食堂是自助餐形式,一人一盤、自助選擇,也是一種形式的分餐方式,都值得提倡。

在家庭中,我們也應該由家長或當日掌廚人佈菜,根據家庭成員成人和兒童體重和活動強度,合理搭配主食和菜餚,定量分配。一家人圍坐一起,合理搭配了一餐主食和菜餚,大體瞭解一餐食量和膳食結構。對於兒童來説,也是一個文明飲食習慣的開始。

在外就餐或聚餐,份餐最好,這樣量入為出、簡單不浪費。也可以實行公筷公勺,把吃飯當做一種自律的自主膳食行為,去培養去感化,杜絕同器具分享,杜絕混吃、夾菜、共碗、共勺。

分餐不僅體現個性化,更是衞生和社會文明體現。任何一種行為的改變,都會產生一種以上的效果。一個家庭分餐,一個羣體分餐,一定會帶來社會羣體大的改變,進而把行為變成習慣,變為健康文化去傳承。因此,應該倡導節約、衞生、合理的飲食“新食尚”。

5

推行分餐的益處有哪些?

飲食文化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當地居民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飲食文化從來都是在不斷變革中發展進步。疫情給我們一次次敲響警鐘,在全社會推行分餐就餐方式已經勢在必行。

分餐至少有以下好處:

1)培養衞生文明好習慣,減少交叉感染,降低傳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2)塑造日常生活的規範有利於每個人,樹立良好健康生活行為價值觀,合理膳食、規律有恆,對有效預防和延緩肥胖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發生影響深重久遠。

3)約束大吃大喝、減少鋪張浪費,分餐有助於簡餐。促進良好社會風氣轉變,環境和諧相處。

4)促進新時代飲食技術變革,對烹飪方式、量化、器皿、減少鹽糖使用等提出新要求,促進中華飲食現代化,更有利於國際化交往和適應社會發展。

5)健康飲食文化傳承,代際傳遞優良飲食文化,為健康中國行動加油!

餐桌上的不文明習慣還有

全民營養周丨分餐——新時代飲食文明撬動的關鍵點

1.大聲喧譁灌酒猜拳,生吞活剝、迷戀野生動物;

2.大聲咀嚼骨頭、雞爪;

3.大聲咳嗽、隨地吐痰,吃吐出等;

4.不尊重食物浪費嚴重,吃一半扔一半,狼藉一片;

5.過度使用包裝白色污染等。

這些不良習慣都需要我們共同改變。

無論如何,隨着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偏執追求飲食味道、大吃大喝、集體喧鬧以及飲食炫耀的大吃大喝時代已經過去。一個合理飲食、進步文明、國民營養、健康中國的新時代已經踐行起來了。讓我們樹立以合理膳食和健康為先的價值觀,從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餐館做起,連成一片,就將撬動整個飲食文明的提升。

全民營養周丨分餐——新時代飲食文明撬動的關鍵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14 字。

轉載請註明: 全民營養周丨分餐——新時代飲食文明撬動的關鍵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