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有話説,4歲男童被診為“電子娃娃”,醫生説明原因後,爺爺自責低頭不語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才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寶寶們的成長之路吧!

最近,爍爍的媽媽發現兒子變得非常安靜,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帶他出去和小朋友一起玩也躲在一旁,不願加入大家。而且注意力也不集中,喜歡揉眼睛。這讓全家人愁壞了,趕緊帶着孩子去醫院檢查。醫生了解完情況後,診斷為“電子娃娃”。電子娃娃是什麼?看着一家人疑惑的眼神,醫生做了解釋。

電子娃娃是指在如今電子產品氾濫的時代,很多小孩沉迷於手機,不僅户外活動越來越少,和夥伴之間的交流也變少了,甚至沒有交流。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也不如同齡人,視力也在漸漸下降。

寶媽有話説,4歲男童被診為“電子娃娃”,醫生説明原因後,爺爺自責低頭不語

聽了醫生的解釋之後,爍爍爺爺低頭不語十分的懊悔自責。為了減少帶孩子的精力,他經常讓爍爍玩手機遊戲,有的遊戲自己都不會玩,爍爍卻玩得特別棒,爺爺還覺得非常驕傲,但沒想到自己偷懶的行為卻害了孫子。

過早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來説,弊大於利

有的家長覺得,別的孩子都會玩電子產品,我家孩子不會玩是不是落後了?答案當然不是。電子產品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豐富孩子的認知,增強他們的協調和反應能力。但事實上,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們來説弊大於利。

寶媽有話説,4歲男童被診為“電子娃娃”,醫生説明原因後,爺爺自責低頭不語

孩子在玩電子產品時很容易沉溺其中,頻繁使用電子產品還會阻礙創造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的發展,對孩子情感也會造成消極的影響。如,書寫、拼字能力比較低,不善於和他人溝通、和小夥伴的交往興趣下降等,最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健康。長時間盯着電子屏幕,不僅視力下降很快,電磁輻射也會影響腦細胞發育,有可能導致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

所以,孩子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早嚴格管控,否則養成了壞習慣,是很難改正的。

寶媽有話説,4歲男童被診為“電子娃娃”,醫生説明原因後,爺爺自責低頭不語

如何管控孩子玩手機?家長需要做好這3點

1、3歲內的孩子,最好不要接觸手機

孩子的視力4歲才能發育到正常的標準,12歲左右才會發育健全。3歲前孩子視力還未到達正常標準,最好不要接觸手機。過早接觸手機,孩子7、8歲時注意力障礙的可能性會更大。

2、3-6歲,少接觸遊戲,豐富孩子的玩樂方式

這個階段孩子自控能力不好,很容易沉溺於手機遊戲,所以家長要管控好手機的使用。在給孩子使用的手機上,不要安裝遊戲相關軟件。同時豐富孩子的玩樂方式,可以陪孩子閲讀、玩智力遊戲或者去外面運動等。

寶媽有話説,4歲男童被診為“電子娃娃”,醫生説明原因後,爺爺自責低頭不語

3、7歲以上,制定規則,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孩子7歲之後會進入心理叛逆期,這時候如果嚴厲管教的話,只會破壞親子關係。但家長可以制定相關規定,如限制玩手機的時長、次數等,但最重要的還是陪伴孩子。

家長千萬不能圖省事讓孩子天天抱着手機等電子設備玩,要盡到起為人父母的責任,教育好孩子,不要讓他們沉迷遊戲不能自拔,這對孩子的一生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知識,更多的育兒知識和諮詢可關注爸媽起跑線服務號,下期同一時間再會,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08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媽有話説,4歲男童被診為“電子娃娃”,醫生説明原因後,爺爺自責低頭不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