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小孩子對家長“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時常在上演,他們真的是在無理取鬧嗎?其實不然。
昨天去超市採購,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孩想讓他媽媽給自己買一個玩具,他媽媽不肯買,説:“家裏都已經堆了一堆了。”孩子不肯,執意要買,媽媽態度強硬的呵斥:“聽話!快走!”孩子非但沒有聽話,還哭了起來,一直央求 他媽媽。媽媽不耐煩的説:“每次給你買回去,你玩兒兩天就丟到一旁,不買新的了。”説完就扯着孩子的胳膊往外走。孩子一下來了脾氣,從啜泣變成大喊大哭,死活不肯走,媽媽越呵斥他反應越大。孩子的哭鬧聲引來了其他人的注視,媽媽大概覺得尷尬吧,迅速的抱着孩子離開了。
在絕大多數父母眼中,孩子這樣的行為是無理取鬧,只要不滿足他們的願望,他們立馬大聲哭鬧甚至撒潑打滾,全然不顧周圍人的目光,很多時候讓父母下不來台。
在面對孩子的這些情緒失控的行為時,家長們總是會採取以下這些不好方式,這些方法未必能及時的解決問題,還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得不償失:
1、 無視孩子的情緒
與無底線的寵溺不同,這一類父母認為孩子不能太嬌慣,什麼都隨着他們的性子來,要什麼給什麼,只會讓他們越來越放肆,況且人生在世,不如意有十之八九,磨磨他們的性子也是好的。所以在有些事情上,他們不“慣”孩子,即使孩子百般哭鬧,依舊是巋然不動。
我侄女本身就脾氣火爆,再加上家裏就這一個孩子,一家人快把她寵上天了。眾人的寵溺使她不能容忍半個“不”字,只要不滿足她的願望,她就大發脾氣,大哭大鬧。堂哥後來覺得這樣下去還了得,於是開始拒絕她不合理的要求。孩子意料之中的情緒失控,堂哥對此卻置之不理,任由其哭鬧,孩子情緒發泄完了,慢慢平靜下來,才去哄她,“乖,不哭不哭,聽話才是好孩子。”
2、 呵斥、打罵,以“暴”制“暴”
和孩子相處少不了耐心和細心,面對孩子的哭鬧,當家長怎麼哄也哄不乖時,難免會煩躁。這時候,很多父母會以家長的威嚴去壓制他們,比如通過言語的呵斥甚至暴力教育,以此讓他們停止無理取鬧。我看到小區裏帶孩子的寶媽總有這樣的,孩子無理取鬧,説了好話也不聽,就開始罵他,很兇的呵斥他,還是不起作用就屁股上來兩巴掌。孩子一邊哭,家長一邊拖着他走。
3、 對孩子的態度全看心情
還有一部分人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並沒有什麼理念,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完全看心情。心情好,孩子就是寶貝甜蜜餞兒,好聲好氣的哄着,捧着,不讓孩子受一點委屈。要是碰巧趕上心情糟糕,那就是火上澆油,一點就着,這活不管有的沒的都衝着孩子去了。
無視孩子的情緒會讓正處在情緒中的孩子感到無助和冷漠,父母強勢的態度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恐懼感,陰晴不定的態度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那麼究竟怎樣做才是好的方法呢?斬草要除根,治病要治本,要探究這個問題需要先搞清楚孩子的情緒為什麼容易失控?
美國育兒先鋒專家——丹尼爾·西格爾和蒂娜·佩妮·布賴森在合著的著作《去情緒化管理,幫助孩子養成高情商、有教養的大腦》中指出大腦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分工作用,其中上層大腦負責思考、情緒、交際,而下層大腦會對本能情緒做出情感表達。然而上腦的發育是漫長的,成年人到25歲左右才基本上完成上腦發育。
這下就很容易能理解為什麼孩子的情緒那麼容易失控了。他們的上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很難控制情緒卻能很容易根據情況做出本能反應。所以當父母用上述提到的幾種方法對待無理取鬧的孩子時,孩子非但不能如願停止自己的行為,還會因父母都威脅、呵斥而感到恐懼使得下腦做出本能的反應。
同時家長也是一樣,在孩子無理取鬧時,也會因為憤怒使得上腦控制情緒功能失靈,下腦被無限激活,也處於情緒的釋放狀態,無法理智的思考。
因此,父母要安撫孩子失控的情緒,就不要激怒孩子使得他的下腦興奮,而要讓他們的上腦活躍起來進行情感連接。所謂情感連接是神經科學的專用術語,簡單的理解就是和孩子產生共情。對待情緒失控的孩子,不要進行威脅去刺激他敏感的下呢,用共情的態度使他放鬆,通過激活他的上腦讓他來管理情緒。
第一、 安撫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父母要及時安撫孩子的情緒,讓他感受到關懷。小孩子是相當敏感的,即使不明白語言所表達的意思,也能通過大人的語氣、表情、動作感受傳達的信息。所以家長在安撫孩子的情緒時,不要潦草敷衍,而是要動之以情。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真的在安慰他,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接。
家長可以讓孩子和自己處於等高視線,例如:蹲下或者坐下或者將孩子抱起來,再與之交流。這樣孩子會從心理上覺得雙方是平等的,沒有仰視的壓迫感。其次距離的靠近會給孩子力量和温暖,使孩子緊張的神經放鬆下來。
第二、 認同孩子的情緒
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做出最有效的安慰。不論孩子有多麼的無理取鬧,當他們情緒失控時,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過分,只會有滿肚子的委屈。這個時候和孩子講道理,他們自然是聽不進去的,反而會因為家長的態度而更加委屈。
所以當孩子處於情緒失控狀態時,家長要先感受到孩子的情緒,然後對其孩子表示認同,告訴他“ 我知道你不開心(不好受……)。”讓他明白你是理解他的,你懂他的難過,這樣和孩子就建立起了情感連接,孩子才願意卸下防備,平復情緒。
第三、 認真傾聽,及時反饋
一個懂字僅能表明我們對他們情緒的認同,並不代表家長能夠猜到孩子心中所想。所以在取得情感連接之後,剩下的就交給孩子,父母只要做好一個傾聽者就可以了。讓孩子去表達他內心的感受,他的想法,他的意見,盡情的暢所欲言。
在聆聽之後,家長通過孩子所言,及時給孩子回饋。一方面,讓孩子知道你仔細的在聽他説話,另一方面,通過孩子的表達給予孩子更準確的安慰,進而再次表示認可,如此循環,直到孩子的內心被治癒。
不要總是一味的責怪孩子不懂事,更多時候他們需要的是家長的理解和關懷,和孩子建立情感連接,深刻的理解他們的內心所想,其實他們也並不是多麼難以溝通。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