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總是東張西望,不好好聽講,怎麼辦?
孩子在家做作業拖拉、粗心怎麼辦?
孩子總是一會做這個一會坐那個,一直撂攤子怎麼辦?
上到80後的家長,下到10後的家長都會被這些問題所困擾
那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裏?為什麼會一直存在?
並不是你家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有什麼身體上的差異,而是在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你過度“插手”了孩子的事。
而專注力的培養,也是從小時候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有一天我到朋友家去做客,看到朋友家四五歲的孩子一個人在客廳玩樂高積木。寒暄了幾句,我與朋友在客廳沙發上聊事情,大概聊了有十幾分鐘左右,朋友的愛人從廚房端出了一些水果給我們,然後問孩子:“寶寶,過來吃一塊西瓜”。
孩子不理他。她拿了一塊西瓜遞給孩子。孩子手裏拿着一片樂高積木,咬了一口西瓜,繼續堆積木。朋友把西瓜遞給孩子説他正在吃。他的孩子只是放下積木,嚼着西瓜。沒吃幾口,朋友的愛人説,吃了籽籽記得往垃圾桶裏吐哦,孩子點了點頭。吃了西瓜後,孩子去廁所洗手,手上沾滿了西瓜汁,然後回來繼續堆積木。 過了一會,朋友的愛人跟孩子説:“別玩積木了,去看會書,都玩半天了。”孩子嘴裏“啊”應了一聲,然後拿了一本故事書坐在了椅子上看了起來。剛看幾分鐘,朋友愛人説“你這書是不是都看過了,又看一遍啊。”這時我朋友就説:“你讓孩子自己一人玩會,不要去幹擾他。” 我朋友在這件事上是對的。 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身上,家長最需要的就是不去打擾他們,保護他們。 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犯的錯誤就是,會過度去插手孩子自己的事情。 教育家蒙台梭利説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當孩子在專注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除非他自己主動中斷、停止,或求助於你,否則不要去主動的干擾孩子。 在你看來,你讓孩子吃水果,是補充水分。換一本故事書看是更好的學習建議。但你這樣做可能會使孩子情緒化加重,內心無法保持平和冷靜。也會使孩子更加沒有主見。 現在大部分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覺得很多事情壓在了頭上,雖然做好了工作計劃,但還是覺得每在做一件事的的時候,就有東西在干擾你,總是想喝個水、抽個煙、吃點零食,分散着注意力,工作效率很低,其實這也是專注力差的表現。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就兩點 一、創造合適環境 二、不打擾,是家長的温柔 創造合適環境 1、 一個乾淨的房間,能給孩子一種舒適感,也助力孩子產生清晰、有條理的思考方式。 2、 安全的環境,能使孩子自己專注玩耍時,不容易受傷。 3、 不要過多花樣的玩具。孩子因為新鮮感會玩會兒這個,動動那個。無法集中心思放在同一個事物上。可以放單一的玩具,比如只有積木、只有機器人、只有書籍等。 不打擾,是家長的温柔 1、讓孩子獨立自主的去完成一件事。在孩子玩拼接、積木、拼圖等遊戲的時候,如果沒有向家長求助,請讓孩子獨立自主的去完成。 2、不要訓斥、批評孩子。比如:玩個拼圖都玩不好;這塊積木不應該擺在這裏;經常對孩子訓斥可能會讓孩子自卑,不自信。 3、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實際上是對腦力與動手能力的開發,在積累經驗,放手讓孩子去幹,孩子完成一個階段的時候給予獎勵與表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這樣孩子才會更有動力、有積極性的去完成以後的每一件事。 專注力的教育並不難,難的就是大人只會把孩子當“孩子”來看,其實孩子就是一個小“大人”,你要做的是去尊重,去愛護,去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