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專注力培養是一種細緻的過程,家長很多不起眼的行為都會破壞他們的專注力。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很多家長在帶娃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困惑,為啥自己的孩子坐不住呢?而有的孩子卻能專注的看繪本或者玩玩玩具,上幼兒園之後這種差別更明顯,有的孩子在教室裏根本就坐不住。
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啥呢?難道是孩子得了多動症?還真不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和多動症沒關係,而是涉及到孩子的專注力。
關於專注力,很多家長都會存在以下誤解
1)孩子看電視專注就是專注力好?
並不是,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是不能衡量他的專注力,因為這時候孩子屬於“被動專注”,大腦很少在思考,眼球是被畫面帶着走的。
而我們所説的專注力是指孩子可以平靜的思考,是一種需要靠孩子的意志力讓自己做到的一種精神集中的狀態。
比如畫畫、玩積木、看繪本等等,這些的活動的持續進行才是專注力的體現。
2)孩子愛分心就是專注力差?
也不盡然,孩子有時候容易分心其實和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相關。這並不代表孩子的專注力就很差。
加拿大一個專門研究孩子行為發育的網站STC經研究顯示:孩子的專注力是隨着年齡會增長的,每年大約會提高2-5分鐘。
假如2歲的孩子專注力在4-10分鐘,那麼他3歲時專注力在6-15分鐘就是合格的,就別輕易給孩子貼上專注力差的標籤了。
3)孩子專注力不足就是多動症?
額,這個説法實在太草率了,首先嬰幼兒本就天生好動,其次,判斷多動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其實有着嚴格的標準,並非專注力差就是多動症。
判斷兒童是否為多動症的標準:
任何時候都無法專心;總是精力旺盛,安靜不下來;總是很衝動,沒有耐心。
如果這三條孩子都存在,那麼才能初步判斷為“疑似多動症”。每個孩子的專注力都有着自己的發展規律。
不過即便如此,有的孩子雖然在專注力的把標準區間,並且也未達到多動症的指標,但是和一般孩子比起來還是非常好動,無法專心,這是為啥?
其實除了先天因素之外,還和後天環境息息相關。很多時候孩子的專注力都是被父母家人無意間的行為所破壞的。
這些破壞孩子專注力的小事,你做過多少?
1)孩子專心做事的時候打擾孩子
很多家長都幹過類似的“蠢事”,孩子在專心玩玩具的時候非得過去打擾,非得參與進去,這就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或者孩子在畫畫、堆積木的時候非得指手畫腳,你這麼做不對,得這樣這樣。拜託,孩子好好的玩玩具,堆個積木哪有什麼錯對?畫個畫有什麼對錯?你非得刷一波存在感?
這樣不僅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還會影響孩子的想象力。
2)放任孩子沉迷動畫或者電子產品
有些家長還正相反,他們非但不會去打擾孩子,甚至連照顧孩子也嫌麻煩,直接把孩子丟給電腦、電視託管了。
讓孩子長時間沉迷動畫或者是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你倒是輕鬆了,時間久了孩子倒是被“毀了”,他們一旦習慣了這種“被動刺激”,之後就再難主動學習、閲讀、玩耍了。
3)經常嘮叨、斥責孩子,替孩子表達
每當家長看到孩子淘氣或者做事不和他們心意了,很多家長都會不分青紅皂白斥責孩子,或者開始嘮叨,看到孩子做事慢也都會催促,或者孩子想表達,沒等説出口就替孩子説出來。
這些行為都會大大削弱孩子的成長能力,弱化孩子的專注力,還會導致孩子產生緊張心理,之後做事很難集中注意力。
家長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找到孩子的興趣
細想下來,你自己是不是也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最專心?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幫助孩子找到他的興趣所在,就能很好的培育孩子的專注力。
2)給孩子提供安靜乾淨的環境
房間雜亂不堪,周圍聲音嘈雜,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家長應該給孩子準備一個安靜、乾淨的環境,讓孩子在這個區域裏安安靜靜的玩玩具、看繪本、搭積木。
如果家長能夠和孩子一起創造這種環境就更好了,家長趁機可以教會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學會歸類。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條理性越好,相應的邏輯能力和專注力也會越好。
3)和諧的家庭氛圍
和諧安靜的家庭氛圍是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好前提,安靜友愛的氛圍對孩子心境和專注力都有着很大影響。
兒童對於環境的變化極為敏感,一旦發生搬家、換學校的情況時,家長一定要注意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4)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建立時間機制
當家長跟孩子説“學習一小時”的時候,孩子可能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倒不如跟孩子説必須學習完“這一章”或者“這一課”,具體花的時間讓孩子自己感受。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有相應的概念。這比讓他學習一小時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的專注力也能更好的提升。
5)樹立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永遠不能小覷。而家長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樹立榜樣。
試想一下,當你回到家就直接窩在沙發裏,一邊玩手機一邊看電視,你覺得你會讓孩子跟你學到專心致志嗎?當然不可能。
錦鯉媽咪有話説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在日積月累中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家長更應該當一個合格的旁觀者,不要輕易打擾孩子,更別輕易的給孩子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