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從他們呱呱落地開始,就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下長大,孩子從吶吶學語直至喊出的第一聲“爸爸、媽媽”,可能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聲音之一了,同時也是父母心靈震撼的小時刻。

那為什麼大多數孩子在四五歲前喊母親都是“媽媽”,但在有自己的思想之後卻變成了“媽”呢?

很多家長都不能接受這個改變,覺得孩子和自己有距離感了。那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楊女士從年輕時就幻想自己在結婚後能夠生下一個女孩,每天都能給女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結婚後楊女士第一胎就如願以償的生下了女孩,自然特別愛護這個女兒。楊女士的女兒名叫小蓮,今年十歲了,從有意識起就非常懂事,很少跟楊女士鬧不愉快。

放學自主完成作業,按時吃飯,幫楊女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很常見的現象。除了這些事小蓮平時和同齡人一樣也很依賴楊女士,每天“媽媽、媽媽”的喊,而楊女士也很享受女兒的粘人。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楊女士很少在女兒口中聽見“媽媽”這種稱呼,聽的更多的是“媽”的叫法,稱呼的改變讓她感覺小蓮生疏了許多,這讓楊女士心裏很不舒服,雖然楊女士自身也知道這是小蓮長大的體現。

孩子從喊“媽媽”到“媽”時的心理變化

孩子從喊“媽媽”到“媽”的轉變,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此時説明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感在慢慢減弱,可能父母會覺得心裏不舒服,但這也代表孩子正在長大,嘗試着自己獨立。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從生理上來講

説明孩子的身體逐漸發育成熟,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發聲系統還未發育成熟時,只會説疊詞,當孩子會説單個字的時候,説明發生系統已經發育成熟。

從心理上來講

孩子喊“媽媽”時,是把父母當做自己的守護者,所以爸爸媽媽的命令他們願意聽取。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不願意用這種方式和父母相處,他們希望可以得到父母的尊重。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行為感到不滿時,也會改變自己的稱呼,這是時候家長就要注意反省自己的行為了。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當家長髮現孩子對自己的稱呼有所改變時,應該怎樣做?

一、不要過多摻和孩子的生活,多給予孩子私人空間

當孩子的稱呼從“媽媽”變成“媽”的時候,一方面是孩子覺得“媽媽”這個稱呼是小孩子的叫法,而“媽”這個叫法在孩子心中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標誌。

另一方面是因為孩子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有了自己的思想,不想過度依賴父母,被父母當作小孩一樣看待。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減少自己對孩子的掌控,不要過多幹涉孩子的生活,以免養成叛逆心理,多讓孩子跟隨成長自主發揮頭腦。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二、改變自己處理問題的方式

孩子的變化,很有可能是青春叛逆期引起的,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行為隨機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用自己覺得對的處理方式對待孩子。

比如:家長要求孩子必須跟變化之前的行為做法一致,固執的讓孩子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這樣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生疏。所以,家長要根據孩子成長變化的高難程度找尋不同的處理方法,多以朋友的角度跟孩子交流,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三、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平常心來對待孩子的改變

孩子稱呼的改變,對有些父母來説可能會有些不適應,但是這是孩子長大的表現,在孩子成長階段中一些事情上肯定是有變化的,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調整好自己這段特殊時期的狀態,多關注孩子的心理改變,一步一步解決孩子的成長問題,以輕鬆的氛圍往正確的方向引導。

很多家長都沒想到,一個稱呼的改變,竟會有這麼大的不同,但是家長不要感到難過,這説明你的孩子正在成長的道路上前行,多關注孩子的變化,讓孩子在你外圍的關愛下獨立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04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喊“媽”和“媽媽”,有什麼區別?稱呼變了後家長就該上心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