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型醫學人才怎樣培養?——“協和醫班”探索醫學教育創新的三個關鍵詞

  人工智能、大數據正在為醫學進步帶來更廣闊前景,倫理學、經濟學等人文與社會科學也不斷為醫學發展校正方向。與之相應,怎樣更好培養複合型醫學人才?

  今年以來,北京協和醫學院相繼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高校聯合成立“協和醫班”,每年擬分別招收30名至40名本科生,按照4年本科、4年直博的學制培養。

  繼數年前試點招收非醫本科生以來,協和醫學院再次“試水”醫學教育創新。創新有哪些亮點?記者經過採訪,勾勒出三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多學科交融

  此次與協和醫學院聯合辦班的幾所高校,分別以理學、工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等方面學術積累見長。多學科交融,正是“協和醫班”的初衷。

  “醫學一個很重要特點,就是融匯自然科學與技術、社會科學與方法、人文學科與文化等多個學科的原理知識,作為DNA注入到醫學這個機體裏去。”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説。

  2018年開始,協和醫學院試點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高校和國外著名高校中選拔招收非醫本科生,為國內醫學教育“4+4”模式首開先河,即學生讀完4年非醫本科後再讀4年醫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

  “協和醫班”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由協和醫學院與合作高校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讀非醫學專業,同時接受醫學引導,進行有機化學、生物學等醫預科的學習。

  “納多學科背景者、納愛醫者、納天下賢才學醫從醫傳醫。”王辰表示,“協和醫班”的方向是構建醫學通科教育,推行現代醫學教學模式,培養兼具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拔尖創新醫學人才。

複合型醫學人才怎樣培養?——“協和醫班”探索醫學教育創新的三個關鍵詞

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在接受採訪。(北京協和醫學院供圖)

  關鍵詞二:“大醫學”人才

  多學科交融的醫學教育,不僅要培養更出色的醫生,也將培養藥學家、醫學科學家、醫學工程師、公共衞生專家、衞生管理專家等“大醫學”人才。

  北京理工大學與協和醫學院開展數字診療裝備研發、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新型智能材料、生物力學等合作;北京師範大學力爭發揮化學、生命科學等基礎學科優勢,努力培養領軍型的藥學人才。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協和醫班”將依託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醫工學科羣,由北航“醫工交叉試驗班”招生。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協和醫班”依託中國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少年班學院共同管理,按照少年班學院“一生一方案”模式,自由選擇、多重出口。

  近年來,多所高校努力構建“醫學+X”或“X+醫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協和醫班”正是其中一個縮影。

  關鍵詞三:探索“新醫科”

  “協和醫班”的背後,有着醫學教育界不斷推動“新醫科”建設的共識。

  中國近年來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提出以“新醫科”統領醫學教育創新,強調優化醫學學科專業結構,着力建設一批新的醫學相關專業,強力推動醫學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業內人士認為,在“大醫學、大衞生、大健康”的概念引導下,“新醫科”強調從疾病醫療為主向全生命期健康照護的理念轉變,要求接受醫學教育的學生從“掌握知識”向“提升能力”轉變。

  “取各科之所長,集中歸於醫學。”王辰説,“新醫科”建設呼喚構建現代醫學教育體系與機制,充分體現高層次醫學人才的成長規律。新時代醫學人才的培養,要為健康中國建設做出新的實質性貢獻。(記者:董瑞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1 字。

轉載請註明: 複合型醫學人才怎樣培養?——“協和醫班”探索醫學教育創新的三個關鍵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