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和訣竅
主要支撐能力
這是初學者首先要重視的第一層面。我們的雙腿要有基本的持久耐力和支撐能力,並且要有很好的穩定性。只有獲得了基本的支撐穩定耐力之後,我們才會去輸送、傳導、運化我們的勁路、內力。
重視主支撐腿
我們所有的內力運使、走化和發出都依賴於主支撐腿,而不是虛腿。勁力由地面反射到腳上,傳導到腿,合於胯,運轉於腰部,貫通至腰背,分於兩肩,達於兩臂,通至腕掌,發於皮毛,落於外點。這是上肢發力的過程,如果是右踢腿,那麼只需要,將地面反射於左腳的力量通過腰胯,傳導於右腳即可,而不是單純的用右腿的肌肉力量踢出。
太極拳從始至終都是這種運送力量的方式,而不是局部生成。這也就是太極拳的走勁、發勁,都歸於運使的範疇的原因。運化、運使,通過這個“運”字,你就可以理解太極拳的力量傳導規律了。這就像是過山車的運動原理,起點動力傳送,全程慣性運動。
以腳代手
在太極拳的肢體運行中,腳的重要性遠遠大於手。我們上肢如果是秒針,我們的下肢就是分針,而腰部就是時針。我們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大勁法都是靠腳上摧出來的,而不是單純的手上動作。
執着於手法的朋友,請仔細想一想,如果你抱着一口100斤重的大缸,你還會用自己的上肢去運動嗎?當然不會,人在壓力之下主要的運動樞紐就是腰胯和腿腳。如果你真正可以達到太極勁的手腳互換運使,那麼將是你在練習太極拳的路上走出的嶄新一步。
眼到手到,手到腳到
拳未出,眼現行。手探路,腳隨攻。眼到手到,手到腳到,手腳齊到方為妙。這是説手眼身法步的重點。眼定神,手定位,腳定勁。在我們打拳時,主軀幹的方位轉換主要是依賴於眼神定位;對方(敵人)的平衡方位是由我們的手去定位,從而破壞;我們發力的大小、方向、遠近,都取決於我們的雙腳。所以我們在練拳時不能馬虎,認真、緩慢,讓這三個部位形成自然統一。
平行方位和外景定位
我們在打太極拳的時候每個招式都有它的特定方位,初學者很難短時間掌握,所以最初我們要用到外景定位法。這種方法對於我們的練功環境要求很苛刻。首先在我們的練功環境中,不能有歪斜的建築物,否則會使我們定位錯誤。
我們身處的地面也應該是四四方方、正南正北的,不能有偏差。我們在練拳的時候先找四個正方向,面向南方起勢,然後在練拳中逐一定位角度,並記住角度點上的任何外景物體。這就是外景定位法,對於初學者有一定的基礎幫助。
平行定位法相對而言就難很多了,他需要你有固定的方位感,也就是不管身處何處,都能夠感應到八方向的存在。然後在你自己的平行空間上定位出八方角度,這時你的運動方位不會受到外在地形的形象,你就好像是在平行空間裏打拳一樣。 這時你不再需要外在的景物定位。這將是你思維空間方位結構的一個大的飛躍。説的深一點,這叫:空間定位法。
【來源:技術圈的那些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