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小嬰兒不會説話, 無論是拉、尿、渴了、餓了、 不舒服了,通通用哭來表達。可寶寶們撕心裂肺的哭聲,無疑會讓寶媽們心疼又焦慮,怎麼又哭了?怎樣能讓孩子不哭,成為無數人探索的問題。
4個月大的寶寶總是哭,閨蜜支招惹怒老公,寶媽才後悔
寶媽小燕就有這樣的煩惱,她的女兒才4個月大,無論白天還是夜晚,總是突如其來的上演一場“驚天動地”的哭嚎。就連隔壁的鄰居,都曾問過孩子為什麼半夜總是哭。
小燕帶女兒檢查過,沒有問題,只好接受自己生了一個“磨人精”寶寶的事實。好在她發現,在女兒哭鬧的時候,只要把她抱起來,很快就能安靜。
前些天,閨蜜來做客,女兒一點也不給面子,當場表演了好幾次大哭。
小燕一臉無奈:“雖然愛哭點,好在一抱就消停。”
閨蜜卻不贊同:“你太慣孩子了,一哭你就抱着她哄,這不是越來越粘人了麼!”
小燕解釋:“不抱怎麼辦,我也不能看着她哭。”
閨蜜恨鐵不成鋼地説:“她哭你就讓她哭,哭一會發現沒人理,也就消停了,小孩也會欺負人的。你看我兒子就不磨人,就是我這樣鍛煉出來的!”
看着閨蜜自豪的樣子,小燕心動了,當天就開始嘗試,逼着自己狠下心來。一連好幾天,小傢伙每次都是哭累了直接睡去,嗓子都哭啞了。
這時丈夫看不下去直接發話:“再這樣就把孩子送到媽家裏!”小燕才發覺自己似乎被閨蜜誤導了,後悔不已。
我知道,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疑問,因為身邊總有人告訴我們:孩子哭鬧不用理會就好了。
可大家知道嗎?這種觀念早就被證實為是“偽科學”。尤其是月齡低的寶寶,這種哭了不抱的育兒方式,真的是害娃不淺!
為什麼建議月齡低的寶寶哭了必須抱?
月齡低的寶寶,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寶寶,哭,就是他們的生存本能。一切哭聲,都是源自於他們的某種需要,這是他們向媽媽求助的唯一方式。
在聽到他們的哭聲後,我們立刻抱起寶寶,給他們回應,寶寶就會知道媽媽知道自己的需求了。
這種回應會讓寶寶更有安全感,千萬別覺得小嬰兒什麼都不懂。起碼,感受父母所帶來的安全感,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可如果我們選擇冷漠的旁觀,寶寶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充滿了不安,他們只會越哭越厲害。
最糟糕的是,對寶寶的哭聲不管不顧,不僅會給心理上帶來傷害,在生理上也會同樣產生影響。
哭了不抱所帶來的後果有多嚴重?
關於這點,我覺得大家可以參考提出“娃哭不抱”這種理論的創始人——約翰·華生。
他表示,在孩子哭的時候不能立刻去擁抱,而是要等他們停止哭泣時,再回到孩子的身邊。
因為他認為孩子也是可以訓練的,這種方式會讓孩子知道,只有變得聽話,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這種理論曾一度風靡教育界,然而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後代們都有了精神方面的問題。
兒子自殺,女兒外孫女依賴酒精,同樣也有自殺傾向,還讓無數家庭因此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耶魯、哈佛兩所世界名校的研究人員也發現:在生命早期受到強烈的壓力,會導致大腦的神經遞質系統、區域和結構的功能被改變,類似抑鬱症。
所以,在小寶寶們哭泣的時候,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擔心孩子變得黏人,就不敢給他們一個温暖的懷抱了。
抱娃也有講究,寶媽們要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抱娃其實也是有講究的,或者説:抱是其次,回應才是重點。
例如,孩子哭了,你氣沖沖地把娃抱起來,吼着“別哭了”。這樣的擁抱,對寶寶來也是無用的。要知道,嬰兒雖小,卻也能感受到情緒。
他們感受不到媽媽的“愛”,不僅沒辦法增加安全感,只會刺激他們哭得更厲害!
因此,建議寶媽在抱着娃哄的時候,一定要先滿足寶寶的需求,比如説他們可能是餓了,想吃奶或者是尿了不舒服。
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給寶寶正面的回應,可以輕聲地安撫他們:“寶寶不哭,媽媽陪你”“媽媽一直在身邊”等類似的話。
這樣寶寶才會感覺到自己是被媽媽愛護的,將生理上與心理上得到雙重滿足後,寶寶也會越來越健康、快樂的。
各位寶媽在娃哭鬧的時候,是怎樣應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