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藥,滅三髒之火!上養肺陰,中補胃陰,下滋腎陰,乃藥中慈母

一味藥,滅三髒之火!上養肺陰,中補胃陰,下滋腎陰,乃藥中慈母

本文理論依據:《中華臨牀中藥學》、《中華本草》、《中華藥海》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説,我繼續帶您領略絢麗迷人的中藥之美。

我給你説的這味藥,乃是藥中的慈母。它的名字裏頭,就帶着一個“母”字。另外,還有一個“知”字。意思就是,它宛如知心慈愛的老母親,隨時隨地照顧着你。

在你煩的時候;

在你燥的時候;

在你乾渴難耐的時候。

她就會笑吟吟地走到你身邊,和你聊幾句,説説話,解你的憂愁。

一味藥,滅三髒之火!上養肺陰,中補胃陰,下滋腎陰,乃藥中慈母

説到這,你應該知道了。我説的是知母。

所謂知母,就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莖。現在這東西基本都是栽培的了,於東北、內蒙、河南等地多產。它的炮製方法有很多,做出來的有鹽知母、麩炒知母等等。具體應用的時候,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知母這味藥啊,入肺經、胃經和腎經。我説它能滅“三髒之火”,就是説,它可以入上焦之肺,中焦之脾胃,以及下焦之腎,幫助我們清裏頭的火氣。

比如説,有的人,燥熱咳嗽,痰少乾咳,伴隨嗓子癢痛,總是感覺像火燒起來一樣,嗓子都快冒煙了。這時候可以用知母來調一調。有一個辦法,取知母、生地、沙蔘各6克,水煎取藥汁,兑點蜂蜜代茶飲。這個是化自《雜病源流犀燭》的古方子,原名叫做養金湯。

這個是清上焦之肺。

一味藥,滅三髒之火!上養肺陰,中補胃陰,下滋腎陰,乃藥中慈母

還有些人,患上糖尿病了,臟腑燥熱,經常感覺口渴難耐,舌紅苔黃。這個時候,你用知母可以來調一調。它能滋肺陰,解渴生津啊。知母、西洋參、生地、葛根四味藥,各取6克,泡水代茶飲就挺好。這些都是滋陰生津,升清陽之氣的。還有的人呢,患上糖尿病以後啊,胃熱,特別能吃,總會餓,同時還可能牙痛,你用點知母、生地、山藥各6克,水煎取藥汁服用,實在不行加點黃連,清熱去火、滋陰潤燥的效果是不錯的。前面我説的那個,是《雜病源流犀燭》裏頭的方子,後面這個,是《醫學心悟》裏頭的配伍。

以上這些,説的是入中焦。

還有的人啊,下焦虛熱,腎陰不足,導致盜汗、潮熱、耳鳴、心煩、失眠。這個時候,你也可以用知母來調調。因為知母入腎經,可以滋腎陰,清虛熱,退虛火。你可以直接用它來反覆沸水沖泡代茶飲。每次6克。也可以在其中配一點黃柏。黃柏這味藥也是退虛熱、堅腎陰的。黃柏用6克。

另外有些人,也説不上到底哪來的熱,反正就是煩熱難眠,虛煩不已,伴隨心悸、健忘等毛病,手腳心陣陣發熱。這個時候你用點知母,配上點酸棗仁,兩者配合,各取6克,水煎取藥服用,可以清熱、養血、安神,是科學的配伍。

一味藥,滅三髒之火!上養肺陰,中補胃陰,下滋腎陰,乃藥中慈母

當然,知母還有很多別的用法。受篇幅所限,我就不多説了。

總之,你記住,知母這味藥,真的像慈祥的老母親,幫助我們清熱、滋陰、去火、安神、除煩。在她面前,我們都好似不懂事的孩子,需要她來時常的安撫。想想看,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兒。作為中國人,有中醫藥的陪護,是多好的一件事兒啊。

知母的常規用量為6到12克。滋補腎陰的時候,多用鹽知母。知母在規定用量之內,很少起不良反應。但是,脾胃虛寒者不能用。腹瀉便溏者不能用。寒濕內盛者,不能用。有些口渴,他是源於泄痢失水,這時候絕對不要用。外感表證的人,不能用。

好了。就説這麼多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5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味藥,滅三髒之火!上養肺陰,中補胃陰,下滋腎陰,乃藥中慈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