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住校”,“分離焦慮”要提前練習,孩子才能更獨立

現在孩子是被父母寵的很是沒形了,因為孩子都是家裏的獨生的,有的父母是隻有這樣一個孩子的,所以就對孩子很是寵溺的,把孩子是捧在手上,怕磕着碰着,不願意讓孩子受委屈的。但是就是因為父母的這種心理導致孩子會出現一些各種問題的,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依賴感到的,不願意離開父母的區域。

孩子是越來越大了,孩子是應該要去學校讀書的,但是有時候父母是忙於工作的,是不能夠總是能夠按時接孩子上下學的,這是很不方便的,而且害怕孩子沒有人看管出現什麼意外的。所以現在的父母都是讓孩子住校,讓孩子住在學校,等到週末了父母在將孩子接回去。這樣能夠方便父母,而且也不用擔心孩子會出現什麼情況。但是孩子面對第一次住校卻是很是焦慮,出現分離焦慮感。

孩子第一次“住校”,“分離焦慮”要提前練習,孩子才能更獨立

孩子分離焦慮感的表現
  • 大哭,大鬧

孩子一聽到自己要被父母放在幼兒園,而且還要和父母分開,要住在學校的時候,孩子是很抗拒的,是會嚎啕大哭甚至是發脾氣的,對父母進行一個指責。哭很是撕心裂肺,在那裏哭鬧,哭得像是生離死別一樣的,孩子是想通過這哭泣的行為來讓父母放棄讓他們住校的決定。

  • 孩子會哭,但是情緒很是低落遲鈍

孩子聽到父母要將他們放到學習去,讓孩子自己住校,和父母分開,孩子是會哭的,不會哭得很是厲害,但是情緒是很低落的,沒有什麼靈魂了。孩子是遲鈍地跟着父母做事情,沒有半點生氣的,感覺是沒了靈魂一樣,甚至是不吃不喝,用這種方式來抗拒父母和自己分離。

  • 看到父母就哭

孩子會按照父母的安排去住校,不哭不鬧的,聽從老師的要求,會乖乖地住校,但是要是一看到父母,孩子就會傷心地哭泣。只要孩子看見父母就會表現出傷心和失望的表情,對於父母是無聲地控訴。

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分離焦慮是因為孩子沒有獨立能力,孩子不知道自己應該要離開父母自己獨立生活,孩子一直都沒有這種意識,總是想着依賴父母。孩子覺得父母會一直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其實並不然,父母並不是總是會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孩子是要學會獨立的,父母在平時中要多注意孩子的情況,不要造成孩子的依賴性。

孩子第一次“住校”,“分離焦慮”要提前練習,孩子才能更獨立

孩子分離焦慮的原因
  • 父母的溺愛

因為這孩子是父母手上的寶,所以父母護孩子跟護眼睛一樣重要,總是將孩子當多寶貝來愛護,都是捨不得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或者受到什麼傷害。所以父母在平時都是幫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做好的,都幫孩子決定好,只要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行了。父母的這種溺愛是不行的,對孩子過於寵愛,讓孩子喪失了獨立的能力,沒能夠獨立自主,對父母產生了很深的依賴感,一旦離開了父母,孩子內心就會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依賴感,產生了無措感,從而導致孩子焦慮症的出現。

  • 陌生環境給孩子的焦慮感

孩子之前都是在很熟悉的環境中生活的,有父母的陪伴,而且環境是孩子熟悉的地方,但是要是讓孩子去住校的話,這學校對孩子來説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人們對未知的地方都是充滿着恐懼的,會沒有安全感。而孩子對於這種的恐懼更是很敏感的。所以孩子知道自己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住,孩子是很抗拒的,孩子是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很是害怕,對學校很是抗拒的,所以就會產生出焦慮感。孩子內心很是焦慮,不願意到這樣的地方去住,孩子會因為陌生的環境帶給孩子少的安全感,所以孩子是很焦慮的,做出一些焦慮行為,甚至是為了能夠不去住校,裝病或者是搗亂。

孩子第一次“住校”,“分離焦慮”要提前練習,孩子才能更獨立

  • 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的不同

學校的生活規律和生活習慣是和家裏很不一樣的,而且學校的規律都是比較硬性要求的,都是要讓孩子去遵守的,這並不是自己的父母,只要自己撒撒嬌就可以不遵循的。孩子因為一時無法從原先比較舒適的環境轉換到比較緊張的環境中,而且還沒有父母在身邊,所以孩子內心就會比較焦慮,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對這樣的生活是很抗拒的。

孩子的獨立能力是要儘早培養的,父母要對孩子的寵愛不要過度,不要總是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了依賴感,這樣對孩子來説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這其實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父母想要讓孩子住校之前,父母要對孩子的分離焦慮進行一個很好的練習,要讓孩子提前適應這分離焦慮,父母通過對孩子分離焦慮提前練好,是能夠提高孩子的獨立。

如何對孩子進行分離焦慮練習
  • 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做事情

父母在平時中要讓孩子自己去做自己會做的事情,父母不要總是幫孩子做好一切事情,這樣是不行的。父母要孩子自己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告訴孩子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收拾,自己的書包要自己收拾,要自己起牀睡覺,起牀時候要自己穿衣服和刷牙,準備吃早餐。通過這生活的小事讓孩子學會自立自律,能夠脱離父母的依賴感,讓孩子適應沒有父母參與生活的感覺,讓孩子先體驗這獨立的生活。

孩子第一次“住校”,“分離焦慮”要提前練習,孩子才能更獨立

  • 帶孩子接觸除家以外的世界

父母不要總是將孩子拘在家裏,要多帶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去,多接觸和家裏不一樣的地方,讓孩子接觸不一樣的世界。而且父母也不一定總是帶着孩子,父母有時候可以將孩子帶到朋友家,讓孩子在朋友家中和朋友一起玩,父母可以不用陪着,可以事先讓孩子體驗沒有父母陪伴的感受。或者是父母有時候是可以將孩子給家裏的老人帶着,不要總是待在父母的身邊,這樣能夠讓孩子知道父母並不總是陪在孩子身邊,即使父母不再身邊,孩子也能夠自己如何生活。

  • 父母可以根據學校的作息來對孩子

父母可以提前知道學校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規律,然後讓孩子先來遵循這個制度和規律,讓孩子對這作息時間和規律熟悉和適應,讓孩子能夠提前適應這學校的生活,這樣孩子不會因為突然受到這緊張的學校作息而顯示焦慮。父母可以教會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告訴孩子一些生活規則,讓孩子能夠提前認識,不至於孩子無措,從而產生了焦慮。

這孩子的分離焦慮對孩子是影響很大的,父母要知道它的消極影響,對孩子的不利之處,要認識到這嚴重性。同時父母在平時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要知道自己過度寵愛是會讓孩子變得很是依賴的,很沒有獨立性的,父母不要成為孩子依賴的主要原因。雖然説父母的寵愛都是源於對孩子的愛,但是父母的愛也是要注意方式和程度的,一旦這東西過度或者是過量的話,那將會成為砒霜的。

孩子第一次“住校”,“分離焦慮”要提前練習,孩子才能更獨立

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寵愛的程度,父母要讓孩子住校的話,在之前就要讓孩子先練習這分離焦慮,讓孩子先體驗這分離的焦慮,這樣孩子就會在住校的時候,有那麼大的反應。同時地,孩子也不會太過焦慮和抗拒,孩子的獨立能力也是能夠有所提高,對父母的依賴性會降低,能夠有所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01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第一次“住校”,“分離焦慮”要提前練習,孩子才能更獨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