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這句名言出自高爾基,在他的認知當中,生養孩子、疼惜孩子只是一件尋常的事情,這是所有哺乳生物都具備的本能,而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值得去思考的問題。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諸位家長們內心深處的期望,而子女能否成才亦或是能否變得優秀,其實都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然而就算家長們深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有多麼的大,但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使用一些不當的方式,就好比不少家長在育兒時經常控制不住自身情緒、暴跳如雷,也有家長宛若唐僧唸經一般,不停地説教孩子,跟孩子講道理,然而這類家長不知道的是,他們這類善意的嘮叨很有容易就會引起孩子內心的不滿與厭煩。
同事小方就是這種類型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會忍不住的大説一通,有時候話閘子一開就關不住,一番説教能説上一個小時,其實小方的孩子並不是什麼壞孩子,只是相對來説比較調皮好動一點。
然而在小方的眼中,孩子的言行舉止就是不聽話的表現,為此她才會時不時地與孩子講一些大道理,然而就在小方這類育兒方式之下,她的孩子也表現得愈發叛逆,有時候甚至會打斷媽媽的唸叨,直言頂撞回去,對此小方時常跟我們訴苦。
透過小方的事情,我們不難發現,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行使了錯誤的教育方式,最後才致使局面有着如今的變化,然而哪怕知道這類教育方式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性格以及心理上的影響,但依然有着不少的家長這般教育孩子。
優秀的孩子背後勢必有着比之還要優秀的家長,低層次的家長錯誤的育兒方式很有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讓其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一些不可控的變化,而這類家長的錯誤育兒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錯誤的育兒方式: "打壓式"育兒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時常會予以孩子諷刺、否定,當孩子興高采烈地告訴家長自己的目標時,這類家長往往會毫不留情地予以孩子打擊,讓孩子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然而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若是無法得到父母的種種支持與肯定,之後很容易就會慢慢自我封閉,性格上變得自卑。
"棍棒式"育兒有些家長性格較為暴躁,他們將"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老實了"視為"育兒聖經",當孩子不服從管教或是做出一些令其氣憤惱怒的事情時,他們往往會予以孩子打罵,斥責,這對於孩子而言,無論是身體或是心理都會受到不小的傷害,今後孩子的性格發展很大可能性也會處於兩種極端,極端的乖巧、對父母的話唯命是從,或是極端的暴躁,對於父母的話視若未聞。
"唸叨式"育兒這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都較為文靜,但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喜歡喋喋不休,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喋喋不休的教導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自我意識增長之後甚至會認為父母善意的唸叨是種"越界管束"行為,認為父母管得太多等,從而性格上會變得愈發叛逆,對父母的話也很是反感。
高層次的家長,往往喜歡用這3種辦法育兒一、平等的溝通
孩子的成長往往伴隨着諸多的問題,那麼這時候就應該出面充當引路人,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然而有的家長往往站在一個至高的角度對於孩子成長的煩惱報以"嗤之以鼻"的態度,敷衍了事的應付孩子,或是強硬的命令孩子該怎麼做,其實這樣的行為並不能很好的幫助到孩子。
高層次的家長往往會保持着為人父母的威嚴的同時,與孩子們有着一個平等的溝通,瞭解孩子們的內心所想,換位思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這類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成長後往往會有着一番成就。
二、 理解與開導
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成年人在情緒管控上尚且能夠做到不露於顏面,但孩子們卻無法做到這點,他們的喜怒哀樂往往展現在臉上,部分家長在看到孩子哭喪着臉、或是表現出憤怒不滿的時候,通常會予以孩子一些斥責,而聰明的家長則是會選擇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考問題。
意識到孩子為何不滿之後,通過轉移注意力或是其他的方式來對孩子進行開導,讓孩子內心的負面情緒得到一個良好的釋放,並且之後還能為孩子們進行合理的解決。
三、 更多的陪伴
人們常説"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陪伴並不是單純的在孩子身邊,而是與孩子有更多的互動,如果只是單純的在孩子身邊,那麼"陪伴"將顯得毫無意義,只有在互動中加深彼此的親子關係,才更能讓今後的教育順利進行。
育兒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育兒的過程遇到瓶頸時,家長們不妨思考一下,究竟是孩子的問題,還是自身教育方式出現了錯誤,使得這一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育人先育己,想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家長自身也得變得優秀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