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文|綠葉媽咪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在過去,每當孩子犯了錯或者不聽話,家長們首先想到的懲罰就是"打"。現在這種落後的傳統教育方式已經慢慢被改變,但是依舊有部分家長堅持着。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小九和玲玲是從小就一起玩耍的好朋友,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加上兩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最終兩個孩子漸行漸遠。小九的父母比較嚴格,一旦小九做錯了事情,父母必定是要打一頓才接着教育。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而玲玲的父母不同,如果玲玲做錯了事,父母不會隨意打她,而是採用更温和的方式教育。"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在長大後差距是很大的,小九遇事喜歡躲避,性格比較自卑;而玲玲遇事從容樂觀,自信滿滿。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其實小九和玲玲的童年經歷,只是千萬個相似的家庭教育的一個縮影。這兩個不同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可要注意。

經常打罵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1、孩子更容易叛逆

俗話説得好,哪裏有壓制哪裏就有反抗,特別是打罵式的壓制,成長中的孩子會更想要去反抗。他們比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的一味打罵並不能壓制,反而更容易讓他們叛逆,而在青春期變得叛逆的孩子,是很容易走錯路、將前程毀於一旦的。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2、孩子更容易自卑

有性格剛烈、敢於反抗的孩子,也就會有性格温順、逆來順受的孩子,這類孩子不同於叛逆的孩子,他們面對父母的打罵時,會默默忍受聽從。但是在長期被打罵的情況下,他們也會變得自卑。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3、孩子可能有暴力傾向

這一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因為經常被父母打罵,孩子也漸漸學會了這種頗為暴力的處理事情的方式。當獨自處理事情時,孩子很可能第一時間採用暴力,逐漸產生暴力傾向。

教育孩子時應該保持"兩心"

1、耐心

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多是在教育娃時失去了耐心,為了簡單、便捷地讓孩子明白錯誤、長記性,他們選擇了直接粗暴的方式——打。

然而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耐心是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只有耐心,才能領悟育娃的最正確方法;也只有耐心,我們才能保持理智,用非打罵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2、關心

如果説耐心是教育孩子最為重要的品質,那麼關心就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家長們對於自家娃的一切教育,都要基於對自家孩子關心與否。而要想足夠了解自家孩子,也必須要對他足夠地關心。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和你説句心裏話

馬卡連柯曾説: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後代相類似。這句話提醒了廣大家長們,教育不能想着便捷、省事,盲目打罵孩子無法正確地引導孩子成長。

每日話題:你教育孩子時有過動手打孩子的經歷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83 字。

轉載請註明: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將來差距懸殊,家長要注意 - 楠木軒